看了《抗癌路上的暖心故事》系列報道 他鄉患者來求助

2019-04-30 14:08 | 溫嶺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朱丹君 通訊員 蔣庭 楊詩奕

4月24日上午,在省腫瘤醫院台州院區(台州市腫瘤醫院)人工智能+遠程診療服務中心,醫院組織骨幹醫生開展線上MDT會診。針對兩位肺癌晚期患者,他們細緻深入地討論、分析病情,並最終制訂了個體化治療方案。

這兩位癌症患者的身份有點特殊,他們分別來自廣東、湖北。通過網絡,患者家屬看到了朱利明院長團隊與患者梁桂英16年攜手共闖難關的故事(詳見本報4月18日7版《醫患互信,才能共同溫暖生命》),慕名向該院求助。

看了《抗癌路上的暖心故事》系列报道 他乡患者来求助

遠程診療,醫者獻仁心

前一天,朱利明收到一封來自湖北的信件——《肺癌晚期病人的求助》,寄件人姓李。“今年,我家遭遇了重大不幸。”原來,李先生的母親被查出已是肺癌晚期。

李先生說,他是從網上看到新聞,得知朱利明院長和一名肺癌晚期的患者共闖難關,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李先生寫了這麼一封情真意切的求助信,他還將母親相關檢查資料一同寄來,“盼望您能在百忙之中予以回覆。”在信末,“叩謝”兩字深深打動了朱利明和廣大醫務人員的心。

“當天,朱院長聯繫我,給出了兩種治療方案,我打心眼裡感謝他。”李先生說,母親今年72歲,之前身體一直很好。今年4月,老人出現咳嗽症狀,三四個月一直沒好。原以為是小感冒,沒想到一查,竟然是肺癌晚期。

“朱院長這麼忙,沒想到他這麼快就給我回復了,還召集了專家團隊進行會診。”李先生說,他從跟朱利明的接觸中,深切感受到了醫者的仁心仁術,“我說以後母親病情若出現惡化,可能還要麻煩您,沒想到他也一口答應了。”

看了《抗癌路上的暖心故事》系列报道 他乡患者来求助

線上會診,搭起了醫患溝通的橋樑

“您好!我是浙江省腫瘤醫院台州院區的朱利明……”通過網絡視頻,朱利明與廣東省清遠市的患者張女士見面了。在網絡另一端,張女士詳細說明了自己的病情與述求。

這是一位只有48歲的患者。兩年前,她突然查出患有肺癌,而且是晚期。“癌細胞擴散,現已出現骨轉移。”張女士說。

“當時,我妻子說胸背部痛,我們一直當作咽喉炎、肩周炎來治療。”張女士的老公宋先生說,後來妻子出現反覆咳嗽症狀,才到醫院做了肺部CT檢查,“我以為最嚴重就是肺炎,沒想到竟然是肺癌。”在電話裡,宋先生哽咽了。

在本該幸福的時刻,家庭突遭變故,這讓張女士一家都難以接受。哭泣、沮喪了很長一段時間,宋先生開始勸說妻子積極配合治療。可是,兩年的治療下來,竟然對藥物產生了耐藥性,張女士開始慌了。

在網上查資料時,宋先生無意間看到本報的報道,抱著一線希望,他撥打了省腫瘤醫院台州院區(台州市腫瘤醫院)的聯繫電話,與該院門診部副主任、醫患服務提升辦公室主任陳友麗取得聯繫。

“考慮到患者家在廣東,不適合長途跋涉,另外,異地醫保也是一個大問題,建議患者還是在當地接受治療。”陳友麗將這個情況告訴朱利明。最終,醫院決定採用線上會診的方式,給患者提供一個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之前,四處求醫,張女士一家已花費了二三十萬元,家裡情況非常困難。得知這個情況,醫院還為她免除了MDT多學科會診的費用。

看了《抗癌路上的暖心故事》系列报道 他乡患者来求助

此次線上會診,由朱利明牽頭,組織腫瘤內科、腫瘤外科、腫瘤放療科、骨科以及影像、病理專家團隊共同參與。

認真查看了患者連續三年做的相關檢查報告後,放射科主任孫松及腫瘤放療專家季永領、尤光賢一起,討論後建議,“之前,患者沒有做過放療,不妨試著做一下。”

“目前,一代、二代靶向藥物,患者已經產生耐藥性。如果能納入臨床實驗,那是最理想的。”腫瘤內科主任覃晶是一位熱心腸的醫生,瞭解患者的情況後,她決定幫患者打聽廣東那邊有沒有相關的腫瘤臨床實驗,“畢竟患者家在廣東,在當地接受治療更便捷,治療費用也更節省。”

通過MDT多學科診療的方式,他們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深入討論,最後,確定了治療方案。

“湖北、廣東兩地,有非常好的醫療資源,但患者家屬卻主動聯繫我們,這是莫大的信任。病人的信任,對醫生而言是莫大的激勵。”事後,朱利明感觸頗深,“在醫生價值體現的過程中,幫助大於診治。當然,診治是基礎,幫助是外延,這是敘事醫學帶來的理念。”

“醫生,除了診治疾病,還要解決病人因疾病帶來的病痛,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理上的。醫務人員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去施以安慰和幫助。”長期以來,朱利明對醫學人文精神落地的工具——敘事醫學十分推崇。

“我期望通過這方面的努力,讓人文關懷精神根植於每位醫務人員的心中。打造一家有溫度、有情懷的醫院,這是醫院努力的方向之一。”朱利明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