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梁山上所有人都認為吳用“料事如神”?

沒有陰謀論,乾淨聊水滸之五十一

吳用道:“兄長欠些主張,若吳某在此決不教去。常言道:娼妓之家,諱‘者扯丐漏走’五個字。得便熟閒,迎新送舊,陷了多少才人。更兼水性無定,總有恩情,也難出虔婆之手。此人今去,必然吃虧!”——《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為什麼梁山上所有人都認為吳用“料事如神”?

(1)

《水滸傳》裡有一副出在不同回目的對聯,上聯是王婆出的:潘驢鄧小閒。用王婆的話講就是:

“大官人,你聽我說,但凡(捱光)的兩個字最難,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驢兒大的行貨,第三件,似鄧通有錢,第四件,小,就要綿裡針忍耐,第五件,要有閒工夫。”

這個下聯找了很久,才在小說第六十九回找到,是吳用說的:

‘者扯丐漏走’

這五個字,透出了吳用為什麼能在梁山排行第三。

我們先按王婆的邏輯,解釋下這五個字是什麼意思:

第一件,“者”,是欺騙、詐騙的意思,明人顧起元《客座贅語》雲:“今以稱人不老實者曰‘者’;第二件“扯”,意思意思就是胡扯,說話不著邊際;第三件“丐”,也就是乞丐;第四件是“漏”,也就是洩露秘密的人;第五件“走”,本意是離開,引申為人走茶涼,自然就沒了面子了。

可以說,如果王婆是說媒拉縴界的扛把子的話,吳用這句話,才真是混跡江湖的“靈魂”。

我們先說故事吧。

為什麼梁山上所有人都認為吳用“料事如神”?

(2)

宋江拉了一票梁山好漢攻打東平府,強攻顯然成本太高,所以按照慣例,先找內應。這時候史進表示:

“小弟舊在東平府時,與院子裡一個娼妓有交,喚做李瑞蘭,往來情熟。我如今多將些金銀,潛地入城,借他家裡安歇。約時定日,哥哥可打城池。只等董平出來交戰,我便爬去更鼓樓上,放起火來,裡應外合,可成大事。

其實我也不知道打小不近女色史進為什麼在找師傅的路上還跑到了東平府養了個暗娼,反正宋江聽到這個計策之後當場拍板:

“最好!”

於是,當天夜裡,史進收拾金銀混入東平府,宋江則連夜寫信給吳用,講述了他攻打東平府的戰略方針。

話分兩頭:

吳用看到宋江的書信之後表示“大驚”,連夜告別盧俊義跑到宋江那裡,說了本文開頭的一段,認為即便是那個妓女李瑞蘭講義氣,但妓院的老鴇子也絕對不幹,所以史進必然吃虧,大家還是抓緊攻打東平府吧,小心害了史進性命。

事態的發展顯然沒有超過吳用的預料,李瑞蘭收了史進的銀子後,原本是打算幫忙當內應的,但李瑞蘭的母親表示:咱們娼妓之家,乾的就是坑人的買賣,講個什麼鬼義氣?於是史進銀子上的體溫還沒涼透,就已經被出賣了,官兵連夜上門,抓走史進,打入死牢。

為什麼梁山上所有人都認為吳用“料事如神”?

(3)

讀《水滸傳》時,我們總覺得,吳用這個人,一點用處沒有。

智取生辰綱的故事裡,吳用的計策其實沒什麼用處;

此後江州城的故事,吳用偽造假書信,差點害死宋江;

再後來吳用挑撥林沖火併王倫……總之,梁山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吳用都會參與,而在我們看來,吳用的“智多星”多少顯得有點“弱智”。所以思來想去,很多人都認為,神機軍師朱武明明更強啊!於是為了踩而捧,又把朱武推上神壇。

為什麼梁山上所有人都認為吳用“料事如神”?

如果我們回顧吳用的計謀,我們會發現吳用真正的能力,並不在排兵佈陣上,而在於對傳統“江湖人”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

我們不妨列舉一下吳用定計成功的例子再看一下:

1. 說服三阮打劫生辰綱;

2. 挑撥林沖火併王倫;

3. 賺朱仝上梁山;

4. 賺徐寧上梁山(偷鎖子甲);

5. 賺盧俊義上梁山;

6. 營救史進;

那麼,這些事有什麼共性呢?

為什麼梁山上所有人都認為吳用“料事如神”?

(4)

在李瑞蘭的故事裡,我們發現,吳用盡管出身低微,做大事的能力一般,但吳用的確最匹配梁山的需求:

吳用非常清楚的瞭解底層江湖好漢的思維邏輯。

同比之下我們看宋江,在很多問題上就顯得很“單純”。比如李瑞蘭的故事裡,宋江就認定了史進的計策一定會成功,所以直接按兵不動了;

再比如清風寨救劉高的夫人;以及後來的招安被賜毒酒。宋江的邏輯實際上是在試圖用江湖的邏輯去混官場,不被坑是完全不可能的。

為什麼梁山上所有人都認為吳用“料事如神”?

但吳用則不然,吳用是在用江湖人的邏輯去混江湖,一件事但凡涉及“江湖事”,那麼就永遠脫離不了吳用設計的範圍。

換句話說,吳用的計謀表現出了非常強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屬性,面對江湖好漢時,吳用做的絕對無可挑剔,所有人都會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隨便幾個計策,就可以擊中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軟肋;

但面對江湖人以外的人、事,吳用則表現出了非常強的疏離感,基本上計策都不管用。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梁山不打算招安,只是圖自身發展,吳用將是一個怎樣的人才呢?

當然是賽諸葛啊!梁山想招誰入夥有什麼難的?反正在江湖人的一畝三分地裡,整個梁山,只有吳用一個人的計劃是最完美的。

為什麼梁山上所有人都認為吳用“料事如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