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周口:讓教育紅利惠及民生

抓教育就是抓發展

抓教育就是抓未來

教育興則周口興

教育強則周口強

周口市

讓教育紅利惠及民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周口市文昌小學的“智慧課堂”

華夏先驅地,六千年文明重教風長;三皇古都城,三川水交匯文脈浩蕩。近年來,周口把建設教育強市作為實現周口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基礎工程,始終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著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千萬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夢正逐步成為現實。

確保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

花木明豔的校園、整潔開闊的操場、多媒體化的教室、裝配一新的圖書和儀器、特色鮮明的活動、朝氣蓬勃的師生……在周口的城區和鄉村,學校成為最亮眼的風景,教育成為最暖心的話題。

“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抓教育就是抓未來,教育興則周口興、教育強則周口強。”近年來,周口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科教興周”和“人才強市”發展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堅持教育工作優先研究,教育問題優先解決,教師待遇優先保障,持之以恆建設教育強市,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孕育出燦爛的教育之花。

周口市委書記劉繼標先後數十次主持召開事關教育的座談會、辦公會,圍繞錢從哪裡來、學校怎麼建、教師怎麼招、質量怎麼提、品牌怎麼創,為振興周口教育開出了“良方”。

周口市市長丁福浩多次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解決教育問題,多次深入學校實地調研,為解決“全面改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中心城區教育振興等問題不遺餘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培養愛學習、會學習、樂學習的學生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周口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周口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周口市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佈局提升辦學水平的實施意見》《關於建立完善全市基礎教育保障機制的意見》等10個文件,每年投入近100億元,有力推進教育事業高效發展。

位於城鄉接合部的沈丘縣新區實驗小學是標準化寄宿制項目學校之一,800餘名學生多半在校住宿,食堂明廚亮灶衛生整潔,飯菜營養均衡搭配合理,宿舍配備木質雙層床溫馨舒適,浴室24小時供應熱水,教室開通“專遞課堂”,高標準配備圖書室、實驗室、音體美功能室。“條件比城裡學校還好!”學校給村民帶來了滿滿的幸福和自豪。

“這是我們村最好最漂亮的樓房。”站在整修一新的教學樓前,項城市南頓鎮八聯小學校長李長青說,去年,學校只有8名學生,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只能叫教學點。周口市大力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建設以來,短短一年,在校生已經有166人,花木成畦、道路整潔。新建的附屬幼兒園一開門就招收了50多個孩子。學校綜合樓和操場正在施工,下半年教師週轉房又要開工,明年教師就能“免費分一套房”了。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設施一流的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新校區(家印高中)

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群眾更安心。“孩子上學是最大的事,學校辦好了,外出務工也放心了。”村民位東生高興地說。去年暑假他專程回來,把女兒轉到八聯小學就讀。

周口市十八中,前身是周口棉紡織印染廠子弟中學,始建於1978年,2001年前,只有一幢集教學、辦公於一體的三層樓房,操場面積還沒有一個標準的籃球場大,且年久失修,整個校園顯得破爛不堪。近年來,政府連續投入資金改善辦學條件,陸續新建了教學樓、綜合實驗樓、塑膠操場,美化了校園,教育教學設備也從自制簡單的教具、掛圖、小黑板變成了現在的投影儀、電腦、多媒體。

“現在的周口十八中和20年前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的學生和老師真是幸福!”曾在十八中就讀的李老師翻著現在十八中的圖片感慨不已。

2011年,周口市啟動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工程,將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與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重點工作統一規劃、統籌實施。

2014年至2018年,全市投入資金400多億元,實施城鎮學校擴容工程、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中心城區基礎教育振興工程和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創建等,新建、改建、擴建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4800多所。其中,對3219所學校實施“全面改薄”,3018所學校達到20條底線要求,農村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總體達標率達到95%。目前全市建成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1097所,農村學生兩年迴流10多萬人。扶溝、鄲城、商水、項城、沈丘5個縣(市)均一次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評估驗收。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校園足球小少年

為縮小校際差距,周口市在實施“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中小學食堂建設”等項目,不斷改善學校硬件的同時,還通過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加強學校管理、提高師資水平等措施,加強學校軟件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確保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

信息化為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

“要充分認識教育信息化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快信息化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通過教育信息化推動全市教育現代化。”周口市政府組織召開的2018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現場會上,該市副市長王少青說。

周口作為農業大市、教育大市,5000餘所學校遍佈城鄉,為加快全市教育事業發展,縮短與發達城市之間的差距,周口市政府組織召開了2018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現場會、出臺《周口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啟動教育信息化建設1.0到2.0轉段升級,發動教育發展新引擎。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學生們一起參觀“天宮二號”模型

教育部出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我國要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

按照要求,周口市對教育信息化進行了積極探索。周口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張建梁表示,全市將在實現“三通兩平臺”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全市鄉鎮及鄉鎮以上學校100%接入互聯網寬帶後,今年6月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城鎮和農村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室比例達80%以上和50%以上。2020年年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全部具備多媒體教學環境,鄉鎮和鄉鎮以上教師信息化終端配比達到1∶1。

此外,周口市還將搭建教育雲平臺,到2019年6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100%推送到全市所有寬帶接入學校班級。2019年年底前實現全市100%的教師和90%的初中階段以上學生擁有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到2020年,初步形成覆蓋全市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做好宏觀頂層設計,根據全市現有教育信息化設施和師資條件,制訂既符合實際又有前瞻性的實施方案,把先期試點引領和下一步全面展開有機結合,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取得好的效果,促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周口市有著清晰的定位。

在周口市文昌小學,教師王盼通過手中的“一體機”把問題發送到學生課桌上的平板電腦,全班46個學生很快提交了答案。王盼點開“結束練習”鍵,發現小孟和小田兩名同學做錯了,立即進行了糾正。“智慧課堂”實現了課堂教學精準化。

在周口市十九中,學生通過教室內的大屏幕和遠在另一間教室內的主講教師互動交流“隔空喊話”,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節省了教育資源,提高了課堂效率。

在周口一高,教育信息化給學校管理和備課帶來極大方便。點開電子班牌,找到“班級概況”板塊,可以隨時查看班主任、班長、班級人數等基本信息。在學校閱卷系統功能室,老師可以1分鐘輕鬆組卷。

為深推教育信息化建設,周口市邀請專家開展“訂單式”培訓,培訓做好頂層設計、完善信息環境、提升教師素養、建設信息資源、推進規模化應用、構建長效機制的做法;培訓構建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評價、智慧研修、智慧管理、智慧校園體系,打造“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園”實操技能;培訓智慧翻轉“ABC”教學,運用信息化技術讓學生製作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為教育發展注能加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每月舉辦周口教育大講堂,培訓教育管理幹部和教師

目前,全市掀起教育信息化建設熱潮,各縣(市)區試點學校基本建成,逐步向全面鋪開。

沈丘縣副縣長孫自豪說:“我們有信心在2020年年底前,以試點校為中心,建成輻射全縣所有中小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基本實現校園環境數字化。”

周口市文昌小學黨支部書記祁衛華說:“學校根據周口教育雲平臺打造自己的智慧平臺,涵蓋教育、教學、師訓、安全、家校通等各類應用,打造優質信息技術示範校!”

周口一高教師許亦珂說:“教育信息化讓知識呈現清晰明瞭、生動形象,讓學習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大大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教育成就萬千家庭夢想

“村裡已有3個清華、北大學生,還有124個考上了一本……”提起村裡考上的大學生,鄲城縣於寨村支書黃學剛高興得合不攏嘴。近10年間,這個2997人的行政村走出了311名大學生。昔日的“貧困村”,隨著學子們成長,脫貧成了“小康村”。

“十二五”以來,周口市共有50多萬人考入高等院校,5人摘取全省狀元桂冠,491名學生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創造了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周口高中教育經驗”“周口高考”金字招牌。

“考上一個大學生,挖掉一個窮根子。”教育升學給周口萬千家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而實實在在的實惠背後是熾熱的為民情懷和執著的求索與付出。

“周口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支撐,要以教育發展高質量推動周口發展高質量。”劉繼標說,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振興周口教育,我當市長的時候提出要努力當一名“教育市長”,現在要當“教育書記”。

近五年,全市投入資金23億元,新建公辦高中10所,改擴建5所。市政府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投資3億元在東新區興建周口市文昌中學。鄲城、扶溝、太康、項城、沈丘、西華等地都斥資上億元新建了一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周口市市委書記劉繼標指導鄲城一高學校發展

針對教育大而不強的問題,全市拿出專項編制,連年補充年輕教師、高學歷教師;教育部門依託“國家、省、市、縣、鄉、校”六級培訓,市、縣兩級教研部門定期舉辦名師論壇,各學校實行拜師結對子,以老帶新,組建了“導師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各校奮發圖強,定目標、壓擔子、下任務,突出校本教研主題,抓課改搞教研。目前,全市已進行三批課改先進校驗收,30多所高中評為課改先進校,鄲城一高的精細化管理和雙教研、扶溝高中“3+1”模式、淮陽一高“216”模式等已在提高教育質量、實現內涵發展方面起到顯著成效。

2018年高考,全市共報名97059人,被高校錄取79588人,錄取率為82%。

在大幅度提升教育質量的同時,也湧現了一大批師生模範典型:踐行焦裕祿精神的好校長張偉,全國優秀教師、把生命奉獻給教育的好校長李松山,黨的十九大代表、鄲城一高校長劉成章,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李靈,河南最美教師王西梅、張永華等一批批教師英模光耀中原;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謝宇慧,河南美德少年崔佳慧、劉星等一批批學生標兵添彩河南,周口教育的美譽度和形象與日俱增!

“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是給每個孩子適合的教育。周口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順利就業或者繼續深造,搭建成才立交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18歲成人禮上,激情宣誓的學子

從2008年開始,周口市大力實施職教攻堅工程,強力推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目前,全市獨立設置中等職業學校28所,技工學校6所,在校生6萬餘人,基本形成中高職教育相銜接,學歷教育和技能培養相結合,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相貫通,趨向規模化、集團化、品牌化、園區化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全市有各類職業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100多家,形成了海燕技工等一批國內知名的勞務品牌。

周口市職業教育園區被列入全省示範性職業教育園區,一批職業學校被列入重點建設的示範性職業學校,開設有服裝、紡織、機械、電工、汽車維修等37個專業,對應著社會上數百種職業,讓每個畢業生都能實現人生夢想。

在實行職業教育全日制脫產學習的同時,周口市因地制宜推出半工半讀辦學模式。學生實習期間月工資從800元到1500元不等,全市2萬餘名學生每年可以掙2億多元的工資。為在長三角地區建立半工半讀實習基地,周口市教體局還在上海成立了周口市職業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專門為職業學校的實習學生聯繫廠家,既減少了學校尋找企業的麻煩,又方便了學生早日進廠實習。

辦學38年,今年5月即將更名為“河南科技職業大學”的周口科技職業學院負責人李海燕算了筆賬:38年,學校總共培養了15萬專業技能人才。如果每個人平均每年往家裡拿1萬元,就等於為周口創造了15億元的收入,等於建了一個高效益的大企業。

“到2020年,全市將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普通教育比翼雙飛,讓更多的孩子成才,幫助更多的家庭圓夢。”丁福浩說。

讓每一個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周口教育發展指向讓每一個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周口市開展“教育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行動,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周口市是勞務輸出大市,留守兒童65萬人,佔全市學生總數的49.6%。為進一步完善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體制機制,按照省教育廳要求,全市認真做好“五個一”工作的同時,積極探索創新資助平臺,建立“留守兒童親情港灣”220個,全市中小學校基本實現“留守兒童之家”全覆蓋。教育、工會、婦聯、團委等單位聯合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愛的行動”,對留守兒童進行“一幫一”結對子幫扶。目前,全市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8%以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校園書畫課堂

七年級學生偉偉是鄲城縣人,2016年突發重病,右腿高位截肢。本人渴望讀書,夢想考取高中、大學,卻無法重返校園。去年10月份,瞭解孩子情況後,偉偉家鄉所在地中心校組織8名教師為他送教上門,已進行6個多月,並建立微信群,每天網絡輔導,直到他考上高中。

14歲的樂樂家住淮陽縣,因家庭困難,幾個月前輟學跟隨親戚外出打工。當地教育部門獲知情況後,反覆做孩子父親的思想工作,並墊付了其在校的生活費,孩子又背上書包走進了校園。

為做好控輟保學,淮陽縣推行“123工作法”,即每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落實1名教師結對幫扶,每月進行2次心理疏導和學習輔導,每學期開展3次以上家訪。出臺縣級助學擴充政策,解決貧困家庭非寄宿生無法享受教育資助問題,填補了國家教育助學政策空白,實現了教育資助政策各學段貧困生全覆蓋,排查出的216名學生全部復學。

為了給孤兒和貧困兒童全面的關愛,沈丘在全縣22個鄉鎮(辦事處)的38所學校建立“希望之家”,配備專職生活教師100餘名,收住學生354人,吃穿住行全免。並開展“3+1”生活結對幫扶和“2+1”學習補差幫扶。依託相關心理衛生機構,組織238名心理諮詢師免費開展心理輔導。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周口市第一高級中學舉辦模擬聯合國大會,拓寬師生寰宇視野,培養國際思維

目前,全縣登記“代理家長”900多名,“學習夥伴”1300多名,結對幫扶率達到100%,“希望之家”後進生比例降至10%,優秀生比例升至65%,平均成績提高30分以上,無一名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西華縣明確“控輟保學一個不少”和“精準資助一個不漏”兩條底線,對全縣114個貧困村開展排查,建立完善14762名留守兒童檔案,在全縣103所寄宿制學校建立留守兒童之家,按照1名教師聯繫5名留守兒童標準,落實“五個一”制度和“六關愛”活動。組織12名特教教師與12名殘疾兒童結對幫扶,對20名殘障兒童送教上門。

為了確保每一個孩子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周口市不斷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制訂特殊教育群體教育工作方案,採取增設擴大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規模、設立特教資源教室、送教上門等方式,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目前,全市獨立設置特殊教育學校10所,在校生2537人,全市義務教育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2.26%。

同時,周口市出臺《教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方案》,系統部署脫貧攻堅。

以精準資助為主抓手,構建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方位資助體系,選聘12458名幹部、教師擔任“教育村長”,推進工作落實。2018年,全市發放資助資金10.66億多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61.48萬人次,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8萬多人次,貸款金額5.85億元,資助人數和資金數量全省領先,工作經驗在全省教育脫貧工作會議上作典型介紹。周口市學生資助中心被評為全國資助工作先進單位案例典型。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張建梁說,全市將努力打造更加公平而優質的教育,培養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讓教育發展紅利惠及千萬民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原載:《河南日報》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教育時報”。轉載的其他稿件(含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覺得好看,請點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让教育红利惠及民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