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老友,儿子女婿都是开国大将,家仆是贺龙麾下第一战将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结束回到武昌后,毛泽东迅速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此文于3月5日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湘乡县考察农民运动时,毛泽东见到了陈绍纯先生。

陈绍纯的父亲陈翼怀,年轻时加入曾国藩的湘军,起于士卒,战功赫赫,官至建威将军。后解甲归田,置了些田产,做了富家翁。陈绍纯是富二代,坐拥300多亩地与20多间房屋的他喜欢文墨,做了私塾先生。

毛泽东和陈绍纯谈得很投机,成了好朋友。陈绍纯说这个世道乱透了,可也只有乱透了人民才能觉醒,分出个好坏,起来造反。他还告诉毛泽东,自己的儿子陈赓与女婿谭世名(后改名谭政)都已经参加革命了。

谭政的妻子叫陈秋葵,是陈绍纯的爱女,也是陈赓的亲妹妹。她比陈赓小6岁,比谭政小3岁。

他是毛主席老友,儿子女婿都是开国大将,家仆是贺龙麾下第一战将

谭政

我们都知道,陈赓与谭政,这对大舅兄与妹夫,后来都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

这两人与毛泽东,还都是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的校友呢。

1910年,父亲毛顺生决定让毛泽东去湘潭的米店当学徒,而他却心向求学,十分想去表哥文运昌在读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新知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请到两位舅父、两位表哥和几位私塾老师轮番劝说父亲,最终征得了父亲的同意。于是,毛泽东进了这个学校,编在戊班,也就是第五班学习。此时,毛泽东已16周岁,是全班年龄最大的学生。

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就读时,陈赓是九班,谭政是十六班。

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1927年,陈赓回国,被派往唐生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特务营为营长。他写信回家给谭政,鼓励他参加革命。

于是就在这一年,谭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第4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第2连任上士文书、营指导员办公所准尉书记,后编入我党实际领导的武昌警卫团任第2营营部书记。9月,谭政随卢德铭率领的武昌警卫团参加了秋收起义,任红4军前委秘书,在前委书记毛泽东身边工作,成为了毛泽东的第一任秘书。

陈绍纯家里的仆人中,还走出了贺龙麾下的最得力干将卢冬生。

卢冬生出生在一户佃农家里,刚满七岁时,就来到陈赓家里当牧童。陈赓没有把卢冬生看作是仆人,而是待之亲如兄弟。1916年,陈赓离家投军,第二年,冬生就离开了陈家,到湘谭一家工厂当徒工,在那里经历了8年牛马不如的困苦生活,使他明白改变这受苦的命运,只有像陈赓大哥那样,去参加革命。

1925年农历正月,卢冬生投入唐生智的湘军第四师当兵。这个部队在第二年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卢冬生随部队作战到达武汉时,竟意外地碰到了被派到唐生智军特务营当营长的陈赓,成为同一条战壕里生死与共的战友。

他是毛主席老友,儿子女婿都是开国大将,家仆是贺龙麾下第一战将

卢冬生

1928年初,党中央考虑卢冬生机智勇敢,又熟悉两湖情况,便派他护送周逸群、贺龙等到湘西北组织革命武装。同年3月参加桑植起义。

1933年,卢冬生任红3军第7师师长,1934年10月又任红2军团第4师师长,是该军团的第4号人物。抗日战争初期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旅长(后来的很多开国上将其时只是团长或副团长),1939年被派到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45年9月回国后,卢冬生先后任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12月14日晚在东北哈尔滨市制止苏联红军士兵抢劫时被害。殉职时,年仅37岁。

1955年,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当时王震、萧克、张宗逊都比他更有资格,却只授予上将。是因为许光达作为红二军团的代表,才被破格。假如卢冬生活着,这个大将军衔很可能是卢冬生的。

国军中将许克祥(湖南湘乡人)小时候也是陈绍纯家的长工,他在现代史上名气很大,因发动马日事变而遗臭万年。

他是毛主席老友,儿子女婿都是开国大将,家仆是贺龙麾下第一战将

许克祥

建国后陈赓担任哈军工院长时,曾为了解决有些老干部提出一些老教授的出身不好,不能担任涉及机密专业的教学工作等问题,给这些老干部做思想工作说:我党历来强调重在表现,我的出身不好,我们家是大地主,我不是也干了几十年革命吗?还当了院长,我们家有个长工叫许克祥,马日事变的时候在长沙杀了我们那么多共产党员。关键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路,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陈绍纯这家人很爱国。抗战时期,哀鸿遍野,陈家便慨然卖田施救老百姓,到最后,自家仅剩下了13亩田。陈家的房屋,也无偿地让给了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居住。(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