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睢水,古代著名河流,《水经注》记载,睢水故道始自今河南开封陈留镇浪荡渠。东流经杞县、睢县、宁陵、商丘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濉溪县、宿县、灵璧县、睢宁县,至宿迁南最后流入淮河。据记载,魏惠王开鸿沟,将其纳入运河体系,后隋炀帝开通济渠,将其纳入大运河河道。

2018年12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睢水·水族文化研究会在睢县成立,旨在协助“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在豫东找出更多的先商文化遗存,标志着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的研究领域从中原向边陲的贵州延伸,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在死亡的、固态的研究对象基础上,增加了活态的、动态的民族文化内容。该协会的成立必将推进睢水文化的研究,期待延伸出“睢学”,睢水河畔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睢水之先民——华夏上古的故事

睢水流域位于中原上古文化核心区。据说,睢县境内是有巢氏、女娲氏、燧人氏、西陵氏居住地,周边有伏羲陵(淮阳)、燧人氏陵(商丘)、帝喾陵(商丘、睢县)、女娲城(西华)、炎帝朱襄氏(柘城)、黄帝(新郑)、葛天氏(宁陵)、颛顼(杞县)、仓颉墓(虞城)等;睢县位于夏都老丘(据说夏在此建都200余年)、商都商丘之间,是夏、商、东夷文化的交汇之地,有周龙岗文化遗址,另外宋是商遗民,杞是夏遗民。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睢水之民族——远古迁徙的水族

水族文化是中原睢水文化的活化石。据文献考证,上古时期水族原本生活在中原地区以睢县为核心的古睢水流域,是当时王朝的贵族,掌握着王朝的立法、授时和祭祀等。3000多年前,因周武王伐纣(又说因受宫廷内乱、部族倾轧及受河患等原因),大军压境,水族的先祖被迫率领全族人口,带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脱离了殷商贵族集团,从北方迁向数千里以外的岭南,即今天的两广地区,后水族先祖又举族再迁牂牁,也就是今天的贵州黔南都柳江一线。水族几千年不忘“饮睢水,成睢人”的古言,始终记得自己的根,被称为“远古走来的贵族”。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睢水之圣人——老子、庄子、墨子和孔子的故土

睢水哺育了老庄、墨子等圣人。春秋战国时期,睢水之滨出现了老子、庄子、墨子和惠施等,另外以睢水流域为中心的的文化圈上出现了孔子、孟子和列子等。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同时出现,被称为“轴心时代”。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睢水之丝织——丝绸之路的货源

睢涣之间出文章,天子郊庙御服出焉。睢县有西陵镇,据说,这里是嫘祖(嫁给了新郑的黄帝)的故乡,发明了桑蚕。到西汉时候,襄邑锦绣,雄踞天下第一,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罗马贵族争相抢之。上至皇帝,下至朝臣,穿的无不是睢县产的丝绸,《说文解字》将“锦”字解释为“襄邑织文”,时有“锦绣襄邑”之称,后来的“锦绣中华”就是套用了“锦绣襄邑”一词。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睢水之战事——一战定乾坤的逐鹿地

睢水流域是一战定乾坤的逐鹿地。此地位于幽燕、关中和江南三大势力交汇中心地带,常是大决战所在地。曾发生过刘邦与项羽的睢水之战。后七国之乱,梁孝王守睢阳,捍卫了大汉江山;安史之乱,张巡守睢阳,保住了大唐天下。近代,中日决战的台儿庄、国共决战的淮海地区也在今睢水流域附近。睢水后被改造为大运河,此地位于大运河的中心地带,唐宋帝国命脉之所系。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睢水之文气——园囿书院的气场

园囿:王勃《滕王阁序》中有“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一句,流传很广。睢园,又名梁园,汉梁孝王建于睢水边,方三百里,司马相如等舞文弄墨于此,睢县的蓼堤就是因为睢水大堤生长蓼草,而被梁孝王命名为蓼堤。另外位于睢水之滨的睢县自古是文人雅士汇聚之地,本地更有士秀而多文之称,多园林。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桥、流水、人家,沾染了南方的秀气,那么睢州园林则是大气、简洁,浸润了中原的气象,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明清袁家山,更是中原志士豪杰,登高揽胜之地,名人汇集,应该是明清中原文化之圣地。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书院:位于睢水之滨最有名的书院是北宋的睢阳书院(应天书院),与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和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号称中国四大书院,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位居四大书院之首。北宋以后睢阳书院衰落,位于睢水之滨的锦襄书院、朱阳书院和洛学书院相继崛起,延续着睢水文脉。辉县百泉书院门口有楹联:“胜地集名儒,轶姚许赵窦,以抚宗传,群仰夏峰作齐岳;熙朝开理学,继濂洛关闽,而昌后裔,共教睢水得渊源”,这说明在理学史上,睢水与“宋兴伊洛,元大苏门”并列,可称“明清盛于睢水”。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消失的睢水,永远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