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旗萬餘貧困戶受益京蒙幫扶“及時雨”

幫到點上 扶到根上

莫旗萬餘貧困戶受益京蒙幫扶“及時雨”

看著豬圈裡活蹦亂跳的27頭豬,潘擁亮打心眼兒裡高興。去年冬天賣掉的10頭仔豬和兩頭大豬,是這個家庭一年來最可觀的一筆收入。

天剛矇矇亮,潘擁亮就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了。餵豬、飲水、打掃豬圈……幹完這一系列的活兒,他額頭上已經滲出一層薄薄的汗水。“為了讓我的豬長得又肥又壯,就差給他們做個食譜了。”潘擁亮打趣道。

家住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漢古爾河鎮朝陽村的潘擁亮今年42歲,2017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女兒讀高中,小女兒還在上幼兒園,隨著兩個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一家人的生活開銷也不斷增加。再加上家裡土地少,大女兒的一隻手有殘疾,有段時間,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貸款維持。

為了發展產業,潘擁亮選定旗裡出臺的“八種八養”菜單式產業扶貧項目。2017年,在扶貧產業資金補助的幫助下,他買了3頭母豬作為基礎母豬,到2018年底時,這些豬已經繁殖到20多頭。這一年,潘擁亮順利地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

2018年,像潘擁亮這樣受益於“八種八養”菜單式產業扶貧項目的貧困戶在全旗共3975戶、10725人,覆蓋220個行政村。去年,該旗在“四種四養”基礎上,把菇娘、蘇子、黃煙、中草藥、食用菌、大棚果蔬、食用玉米、雜糧雜豆等種植業和雞、鵝、鴿、豬、牛、羊、馬、驢等養殖業,列入產業扶貧資金補助的“菜單”,引導有勞動能力而缺資金和技術的貧困戶選擇發展適合自身優勢的產業,並對發展“八種八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每戶不超過6000元的資金補助。

“八種八養”菜單式產業扶貧項目精準到位,但2100萬元的資金投入卻讓旗政府犯難。除了自治區配套資金400萬元和自籌資金900萬元,剩餘的800萬元缺口則是來自京蒙幫扶資金的“及時雨”。

去年4月,北京市石景山區與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形成對口幫扶關係。從祖國首都到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國貧旗縣,一筆筆幫扶資金、一個個扶貧項目、一次次就業培訓如同星星之火,遍灑該旗貧困地區,逐漸形成燎原之勢。

扶貧資金帶來活水源頭——2018年京蒙幫扶資金(市級)共投入2633萬元。得到京蒙幫扶資金支持的興軍牧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實施無土栽培大麥草、山野菜晾曬、蚯蚓繁育、有機肥玉米種植、飼草存儲和肉牛養殖,發展農業生態循環產業鏈項目,採取土地集中流轉方式,幫扶帶動85戶205人獲得收益;興達生態有機種植園續建工程暨現代田園綜合體種養建設項目投入扶貧資金300萬元,可帶動114戶,幫扶264人……

農超對接打開首都市場——牛肉乾、黑木耳、有機雜糧,多種特色農牧產品走出呼倫貝爾,走進北京,開創了農產品進京銷售的新局面。不僅在北京開設特色產品展賣店、在超市設立特色產品專櫃,石景山區物美、永輝兩家大型連鎖超市還與呼倫貝爾市伊赫塔拉畜牧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古納河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呼倫貝爾肉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訂購合同,首批採購商品金額達到3500萬元。

搭建平臺促進勞務輸出——為了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更好地掌握專業的家政知識,石景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北京市管家幫商學院簽訂培訓協議,在京、蒙兩地成立家政培訓班,開設月嫂、育嬰師、養老護理員等課程,由管家幫商學院講師授課,推薦安置就業崗位,解決了該旗有意願實現轉移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赴京就業的難題。目前,已在北京為12名貧困婦女提供了培訓,其中參加月嫂培訓5人、參加家政服務培訓4人、參加養老護理培訓3人。

先進技術推進健康扶貧——石景山區對口幫扶以來,解決了大量醫治方面的難題,通過大型義診、遠程會診、教學查房、手術示教、座談交流等形式,使一批先進的醫療技術在當地得到普及推廣,為當地衛生醫療事業發展和貧困家庭疾病醫治帶來福祉。通過遠程會診平臺,北京的專家資源直接覆蓋到該旗,實現跨醫院、跨地域的醫療救助,也讓當地醫生從中受益,促進了基層醫療水平的提升。根據莫旗人民醫院的需求,現已確立康復科、泌尿外科、神經科、骨科等4個科室為重點建設專科,並制定了重點專科建設幫扶計劃。

珍惜珍重幫扶之情,用足用好幫扶之力。下一步,兩地將進一步聚焦農業、養殖、醫療、就業、教育等方面,打造“菜單式”扶貧項目清單,讓幫扶工作真正幫到點上、扶到根上。在精準對接、雙向互動中形成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局面,齊心協力打造京蒙幫扶協作升級版,確保貧困群眾如期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