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輛“無人”的士去上班

打辆“无人”的士去上班

去年底,全國首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在廣州落地。(資料圖)

鞏固好開局 增強新動能

沒有司機,甚至沒有方向盤,車輛卻平穩開行,按照叫車軟件設定的路線將你送到家中,這種場景距離現實並不遙遠。

在廣州生物島,配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免費試乘已經在給生物島的上班族帶來諸多便利。“以前走路到公司要20分鐘,現在搭乘自動駕駛汽車5分鐘就能到公司。”白領楊昊說。

記者瞭解到,最快明年更多市民也將體驗到“廣州智造”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同時,全國基於5G網絡下的L4級別自動駕駛應用也正在島上試驗中。

作為廣州市八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正結出累累碩果,未來廣州將培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劉春林 通訊員穗工信宣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

自動駕駛:“毫秒級”5G保駕護航

“每輛L4級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技術分級從L0-L5共六級,通常L4級意味著車輛可以完全自主上路,無須人類陪同。)車的車頂上都安裝了一個激光雷達和相機,可以360°感知周圍的障礙物,相當於人眼看周圍一圈。車上還有地圖和GPS,給車一個指令,就能根據地圖信息找到最佳路線,還能自動做出轉彎、等待、變道、超車等決策。”文遠知行技術總監劉振亞說。

自動駕駛車平穩地開行,車上沒有司機,方向盤卻在靈活轉動,順利地完成直行、轉彎、倒車等行駛動作……這一過程完全由文遠知行遠程控制中心通過5G網絡進行操控。當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遇到交通管制,或者傳感器故障等極端情況時,後臺能自動獲得車輛回傳的視像信息,工程師就能及時干預,幫人工智能走出困境。

“在5G網絡下,自動駕駛車最高時速可達40公里。”文遠知行商務拓展經理徐春鵬介紹,而在4G信號下,遠程控制時速只能限制在5-10公里。

5G:力爭今年實現試商用

“廣州是個開放包容的城市,創新能力強,在5G應用上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徐春鵬表示,近年來,廣州政府制定了IAB戰略,以積極的政策吸引自動駕駛產業鏈上下游的優秀企業落戶,並大力推進5G網絡建設,助推自動駕駛產業發展。

記者從廣州市工信局獲悉,作為工信部5G試點城市之一,廣州大力支持5G應用落地。廣州聯通聯合文遠知行等企業在生物島區域共同建設了面向5G的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範區,廣州電信在廣州科學城試點珍寶巴士5G公交站場及智能公交項目,推進“智慧公交”建設。今年廣州計劃建設5G宏基站1萬座(廣州移動計劃建設5000座,廣州電信計劃建設2000座,廣州聯通計劃建設3000座),實現主城區和重要區域5G信號的連續覆蓋,力爭在2019年率先實現5G試商用。

藍圖:培育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2018年,廣州市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先機,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工程和示範項目,實現產業增加值691.84億元(廣州市統計口徑)、同比增長9.1%;成功創建了全省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唯一的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區,建成全省首個4K電視應用示範社區、工業互聯網產業基地、首批省市共建超高清視頻產業基地,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排名居全國第三。

據廣州市工信局透露,廣州將對標全球領先水平,培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廣州在全國產業發展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未來廣州將重點打造10大價值創新園區,培育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互聯網等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同時,創建穗港澳產業合作示範區;聯動佛山共建廣佛產業合作示範區,共同打造廣佛同城新一代信息技術萬億級產業集群。

在“新”上突破

在“轉”上發力

一季度新登記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1.17萬家,增長188.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連續8個季度在20%以上……今年一季度,廣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交出了靚麗答卷。

千帆競發,勇進者勝。當前,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進一步搶抓機遇,切實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步伐,實現領跑,對廣州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加快發展,要在“新”求突破。新,在於新項目、新企業,也在新技術、新業態。全市上下要切實抓住招商引資這個經濟工作的“牛鼻子”,爭取再引進更多新的重大項目;要提高服務企業水平,確保新企業、新業態加快投產、運營。此外,要聚焦技術突破,圍繞基礎軟件、區塊鏈、虛擬現實、數字經濟、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重點領域,出新招、出硬招,加快技術突破,進一步提升廣州在產業發展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加快發展,要在 “轉”上做文章。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能力強,其發展空間不僅在“新”上,還在傳統產業中。當前,廣州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仍面臨較大挑戰。廣州要進一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加大投入力度,用足政策措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讓新一代信息技術發揮更大“威力”。

“道雖邇,不行不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全市上下一定要進一步強化緊迫感,下定決心,攻堅克難,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廣州日報評論員 夏振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