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悲傷是躺著賺錢的中國強

從數量上看中國企業(包含香港和臺灣)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已經佔據了120個位置,非常接近美國的126家,遠超榜單上的第三名日本2倍還要多,日本上榜總數為52家。

首先是為祖國有這麼多成功的企業到自豪,其次是為那些能夠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展露真材實料,和其他國家的精英公司直面拼搏,能真正地在國際市場上爭奪份額的企業鼓掌,為他們收穫的聲譽點贊,為他們理所當然的收益鼓掌。

中國此次上榜的120家企業,大陸和香港企業共111家,臺灣地區有9家。大陸企業總部所在地址最多的是北京,由此可見北京不僅僅是國家權力政治中心,更是絕對的財富聚集地。

按照《財富》榜單的介紹,從1995年世界500強排行榜同時覆蓋工業企業和服務企業以來,從來就沒有一個國家的企業數量能如此快速地增長,23年來只有中國的企業交出瞭如此驕人的成績單。

如果只是單純地看中國企業這些年的進步,持續的發展,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有所斬獲,得到了世界的肯定,這本質上是一件值得慶賀,為此高興的事情。

類似於華為這樣的企業,這些真正地在國際上廝殺的企業值得敬仰和欽佩,他們才是真正的戰士集體,為國爭光。

世界500強榜單最重要的評選標準是:銷售收入。

榜單上排名前4位的企業分別是美國的沃爾瑪、中國的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沃爾瑪作為美國長盛不衰的主營巨無霸超市,全世界範圍內開疆拓土,在不同的國家和城市開店分銷,雖然在近些年一直受到各種新興超市、尤其是類似於亞馬遜這類網絡銷售平臺的衝擊,面臨不同程度的關店和優化,減小擴展的速度,但依舊沒有改變沃爾瑪真正大佬的地位,銷售額依舊是一路絕塵,達到了驚人的5003.43億美金!

排在第二位中國的國家電網公司雖然銷售收入遠遠不及沃爾瑪,但營業利潤卻差距不大,前者利潤為98.62億美金,後者是95.334億美金,相差只有3.286億美金。

而在這份世界500強名單,根本就找不到國家電網同類性質的公司,這是來源於中國的獨一份國家企業,有著絕對壟斷的國家地位,不需要任何國際市場的輸出,就足以做到傲視全球絕大部分企業的高度,利潤完全可以做得紮紮實實,不會動搖。

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別中石化和中石油,兩者銷售收入基本一致,但二者的營業利潤卻大相徑庭,前者利潤達15.378億美金,後者卻拿出了虧損的成績單,虧損達6.905億美金。

不勝唏噓,大家都是靠壟斷來過日子的大企業,怎麼就有如此大差距的表現,難道僅僅靠壟斷還不夠,靠高價還不行?

中石油48元的股價,依稀還是昨天。

據《財富》榜單介紹中國政府和企業要重點關注:中國企業近幾年的銷售收益率和淨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連年下滑,處在下行通道上。

而另外相對於中美之間的比較,中國企業產業結構調整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此次世界500強名單上有5家房地產公司,而所有的公司都來直中國,全世界沒有其他任何一家房地產企業有此殊榮。

在美國上榜公司中沒有一家房地產、工程建築和金屬冶煉企業,卻在IT行業、生命健康和食品相關的領域有眾多的大公司。

我們國家在衛生健康、食品相關、保險管理式醫療、以及娛樂等與人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的產業裡,無一家上榜公司。榜單上類似企業其他國家的有歐美、日本、甚至是巴西。

有一種悲傷是躺著賺錢的中國強

我們擁有5家直接幹房地產的公司上榜,還有另外3家間接幹房地產的公司也不甘落後。

你們擁有高科技公司,我們也有,而且我們還有大型房地產公司。

你們擁有石油類公司,我麼也有,而且我們還有大型房地產公司。

你們擁有汽車類公司,我們也有,而且我們還有大型房地產公司。

有一種悲傷是躺著賺錢的中國強

你們有生物科技類公司,我們很少,但我們有大型房地產公司。

你們有食品類相關公司,我們很少,但我們有大型房地產公司。

你們有健康醫療類公司,我們很少,但我們有大型房地產公司。

排名上看恆大已經拔得頭籌,綠地跟隨其後,保利名列第三,萬科早些年我們都說他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房地產商,現在在榜單裡只能排在第四,而近期新聞不斷的碧桂園排在了房地產行業的最後一名。

這8家房地產相關公司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共同點,其中6家是國企。

或者說其實在世界500強榜單上大展身手的這些中國企業中,依舊是國企佔據主力的位置,從電力到石油,從煤礦到房地產,從建築到冶煉,從通信到鋼鐵,從煤礦到銀行。

有一種悲傷是躺著賺錢的中國強

而躺著賺錢的銀行,更是有著無與倫比的無敵實力,此次上榜的10家銀行表現,可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

全世界最賺錢的前10排行榜上,有4家銀行上榜,而這4家銀行全來直中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4大國有巨無霸。

美國上榜的8家銀行,平均利潤96億美金,這已經是很耀眼的成績了,畢竟中國全部上榜的120家平均利潤只有31億美金。而與之對比的中國10家上榜銀行,他們的平均利潤是179億美金,再努力那麼一點點就是美國銀行2倍的利潤了。

就差那麼一點點,就差那麼一點點。

從另外一個角度做更詳細的對比,美國這8家銀行總利潤只佔美國上榜公司126家的11.7%;而中國這10家銀行的總利潤佔了111家(此處沒有計算臺灣地區的9家公司)企業總利潤的50.7%。

累死累活,不如躺著收錢。

不需要所謂的高科技,也不用為更多的創新著急,只要適當地提高利率,把拆解的成本加高,把支持的力度加大,甚至根本就不要在意服務。

獨家經營,無路可走。

榜單上用的表達是中國銀行業利用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相信這個問題短時間內不會有改變,這種每天開門收錢轉手利用獨家資源獨家渠道,信息不對稱賺錢的方式,誰會捨得改?

加入了高端大玩家的部分民營銀行,他們也一樣賺得盆滿缽滿,還記得有一年某個銀行高管說的那句話:我們銀行的利潤太高了,高到每次都不好意思說,尤其是每年出報表的時候。

這種看上去在世界500強榜單的強勢,其實本質上也是一種另外的弱,在不走出國門或只是以國內壟斷市場為唯一賺錢途徑,把這些高額的利潤率無情地分攤在勞苦大眾身上,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蹟。

這種所謂世界強,其實是些許悲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