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也是李白烈士英勇牺牲70周年。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1937年,15岁时便参加革命的李白奉党中央之命从延安转战上海从事与党中央的秘密通信工作,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直坚持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中。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李白与裘慧英的假结婚照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李白、裘慧英和刚刚满月的儿子李恒胜

1948年春,在毛人凤的操纵下,以毛森为首的上海特务组织加紧对地下党组织破坏。12月29日晚,李白在向党中央拍发长江防务等情报时,被敌人测出电台位置。在敌人重重包围中,李白镇定地发完电报,销毁了密码。当晚,敌人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刑讯室对李白进行了连续30多个小时的刑讯,一共使用了老虎凳、拔指甲、灌辣椒水等36种酷刑。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1949年4月22日,李白在狱中写了一封家书给妻子裘慧英,叮嘱她好好抚养小孩,这封信成了李白最后的绝笔。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李白烈士的遗体

1949年5月5日,蒋介石向毛人凤下达了最后处置指示:“坚不吐实,处以极刑。”1949年5月7日晚,毛森亲率特务将李白等12位中共党员押往浦东戚家庙秘密杀害。李白牺牲时年仅39岁,离上海解放的日子不到20天。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李克农等在李白烈士墓前

1949年8月,上海为李白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1957年,李白的上级——中央保卫部部长李克农向中央提议“要拍部电影,表现战斗在敌人心脏的英雄李白”。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制作出了以李白为原型,由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后轰动全国,并在南斯拉夫第七届索波特“为自由而斗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授予在片中饰演何兰芬的袁霞)。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导演王苹和主演孙道临、袁霞、邢吉田等与烈士家属合影

《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筹拍阶段曾多次拜访李白的妻子裘慧英(1992年去世)和儿子李恒胜(2015年去世),试图真实还原李白烈士在上海的地下工作经历,但实际拍摄时也加入了不少艺术创作的元素,包括李侠这个人物也是根据李白、张困斋、秦鸿钧等多位烈士的事迹加工而成的。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中共上海秘密电台负责人张困斋和秘密电台报务员秦鸿钧

正如李恒胜生前在谈及《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情节的真实性时说道:“电影内容是以我父亲的电台工作经历为原型,融合了许许多多地下工作者的工作情况,李白是一个原型,而李侠则是一个群体。”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影片跨越了延安和上海两大场景。影片开始处李侠接受任务后告别战友的戏是在延安宝塔山下延水河边拍摄的。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大跃进时期的延安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大跃进时期的延安

为了还原1937年延安的景象,摄制组遇到了不少困难。在大跃进时期,延安是全国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到处是林荫大道,延河大桥正在兴建,即使在宝塔山上也建起了延惠水渠,更别提满山浓烟滚滚的炼钢小高炉了。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孙道临和摄影师薛伯青

摄制组只能赶在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拍摄,原定的军民扭秧歌欢送李侠出征的场面也不得不临时取消。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上海部分的戏,拍摄地点包括和平饭店(女特务柳尼娜与日本宪兵特高科长中村密谋破坏中共地下电台)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淮海路的老大昌西点店(李侠和纱厂女工何兰芬假扮的夫妻路遇交通员白小英)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外滩公园(何兰芬向白小英递送情报)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日军上海司令部旧照

虹口四川北路西江湾路口日军上海司令部遗址(何兰芬离开日军上海司令部)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提篮桥监狱,现上海监狱陈列馆(何兰芬接李侠出狱)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上海三角地(李侠购买通讯器材)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片中场面最大的一场戏是“义卖共演”,有一千五百多名群众演员参加演出,扮演合唱队的是上海复兴中学的高三学生,拍摄地点是位于上海北海路247号云南路口的中央大戏院。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中央大戏院的前身为民国十二年开张的申江大戏院,1966年改为北海剧场,1972年起划归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作为其影剧场。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按照真实历史,李白和裘慧英夫妇在上海先后有三个落脚点:贝勒路(现黄陂南路)148号弄堂里的一间14平方米的小阁楼;建国西路福禄村10 号的一幢三层楼,并在威海路338 号开设了一家“福声无线电公司”;最后住址位于虹口区黄渡路107 弄15 号。因为当时的条件所限,电影均未能在这三个地方实地拍摄。

李白烈士牺牲70周年,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意义非凡

李恒胜(右)和儿子李立立

1987年,上海市虹口区将黄渡路107 弄15 号开辟为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李恒胜担任名誉馆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