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之時,皇帝下令厚葬奸臣,後康熙即位下令夷平此墓

臣子與帝王的關係在千百年的封建社會之中說不清、也道不明,若說臣子對帝王不夠忠心,是斷然不妥的,因為在皇帝遇到危險時,大臣往往是衝在最前面的;可若是說大臣對於皇帝忠心耿耿,似乎又有哪裡有些不對,固然帝王對於有功的臣子不會虧待,可是這些只會引起人們更大的貪慾,而不是使人們得到滿足。於是手中權勢越來越大的朝臣便開始生出旁的心思,對於帝王的統治也是越來越不滿,最後便打算取而代之。

國破之時,皇帝下令厚葬奸臣,後康熙即位下令夷平此墓


在現在看來似乎許多故事的發展都來源於命運的巧合,少時的魏忠賢沒有什麼文化,只是鄉里的小混混,後來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便淨身進了宮。雖然魏忠賢的學歷不高,但是他卻極會看眼色、揣摩上位者的心思,特別是在明熹宗在位時期,對其的寵信更是達到了頂峰,只是在任何一個時期,寵信宦官在朝臣看來都不是一件好事,於是朝堂之上便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只是這些後來都被魏忠賢用鐵血手腕鎮壓。

國破之時,皇帝下令厚葬奸臣,後康熙即位下令夷平此墓


不過他能受到帝王重用與信任,還是因為他能力出眾。他不僅能夠將朝政處理得十分妥帖,幫助帝王解決迫在眉睫的財政問題。他還能利用自己的權勢任命邊防將領,對於不聽話的人也絕不姑息。這樣一個既能幫助緩解國家問題、穩固江山又能幫助帝王充盈國庫的人,怎麼會不受到了皇帝的喜愛呢?自然生而為人誰都會有貪慾,在幫助帝王做事的過程中魏忠賢也不忘將自己的荷包填滿,也正因此他也有了“奸臣”的稱號。由於明熹宗並無子嗣,於是最後便將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之後的崇禎皇帝,還對他交代:魏忠賢這個人能力出眾,是個能夠擔當大任的人,你可以重用。表面上他是在為自己的弟弟舉薦人才,實際上則是為魏忠賢要下一塊免死金牌。

國破之時,皇帝下令厚葬奸臣,後康熙即位下令夷平此墓


但崇禎皇帝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在他沒有即位之前便十分不喜眼前的宦官,於是在他登基後打壓權臣便成為了他的當務之急。只是魏忠賢在朝中盤亙已久,勢力錯綜複雜,想要拔掉他著實不易。這時一位臣子的奏摺給了這個滿腹愁緒的帝王一個機會,在那之中有關於魏忠賢的數十條罪狀,最終這個權傾一時的大臣被削、在流放的路上選擇以自殺結束一生。

國破之時,皇帝下令厚葬奸臣,後康熙即位下令夷平此墓


天真的崇禎皇帝以為在魏忠賢去世之後,國家出現的問題便可以開始好轉,只是他將事情想得太過簡單,當時明朝的衰落實際上是大勢所趨,而非魏忠賢一人所為,以至於到最後連戍邊將士的津貼都拿不出來,這也加快了李自成攻打京城的進度。令人十分奇怪的是,在國家面臨外患時崇禎皇帝卻突然下旨為魏忠賢修築墓陵。崇禎本來是一個十分有抱負的皇帝,但是國家到他手中的時候已經變得岌岌可危,於是他只能通過這些來尋求所謂的心理安慰,期待國家會因此有所好轉。

國破之時,皇帝下令厚葬奸臣,後康熙即位下令夷平此墓


其實除去這些,崇禎為魏忠賢立碑的想法也很好理解,他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他對於軍事的處理方式恰恰十分適合當時的明朝,而且他還為帝王舉薦了不少人才。反觀在其去世之後,皇帝任用東林黨人,反而加劇了帝國的落幕。在敵軍達到城下時,一直服侍崇禎的曹化淳說,若是忠賢還在,事情尚且不必至此,這句話對當時的帝王觸動很大,這或許也是他選擇厚葬魏忠賢的另一個原因。

國破之時,皇帝下令厚葬奸臣,後康熙即位下令夷平此墓


很快歲月流逝,掌管國家權力的帝王不知已經更換了幾位,到了在位的康熙帝在位時期,他卻突然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那就是下令將魏忠賢的墓陵剷平,或許是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不會走那樣的老路,或是自己定不會像那樣讓臣子變得獨當一面、佔領上風,亦或是提高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至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今天的我們不得而知。不得不說雖然魏忠賢頂著所謂奸臣的名頭,但是他為明朝做出的貢獻仍舊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