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国不再以普通话为通用话,进行投票你会选哪个语言当官方语言?

勿念五号


假如真的不用普通话了,我支持“西南官话”作为中国官方语言。从目前来看,除了普通话,就是“西南官话”覆盖面积最大。而且西南官话也是我国所有方言中最好学的方言,并且还能从西南官话中找到明代的官方语言。

很多语言学者研究表明,在宋代以前,国人的标准语言都是按《切韵》(广韵)发音。也就是说,在宋代以前,读书人还是会说各朝代的“普通话”的,只是那时被称为“雅言”。但到了明朝,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农民,语言多为民间白话,于是,在江淮地区流行起了“江淮官话”。江淮官话也就成为了明代的官方语言。

按很多学者的分析,明代的江淮官话和今天的江淮官话是有区别的,但是,可以肯定,今天以“四川话”为代表的“西南官话”就是明代“江淮官话”的同源兄弟,而且覆盖十分广泛,包括云贵川渝四省市、湖北大部、湖南西部、陕西南部、广西北部,在江西赣州还有西南官话方言岛。

西南官话在广西被称为“军话”,原因是那里的西南官话是明朝驻军带过去的。贵州安顺的一带的少数民族把“西南官话”称为“明话”,意思是明朝人说的话,而安顺恰恰就是明朝屯垦驻军的地方。从广西和贵州对西南官话的称呼看,西南官话与明代的官方语言“江淮官话”有着密切关系。

作为代表西南官话的“四川话”,主要以清朝“湖广填四川”移民所带入,而湖广填四川移民中,主要以湖北籍贯为主,而湖北东部到安徽都是江淮官话的范围。特别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中,很多人家家谱记载来自湖北麻城孝感乡,而麻城恰恰又在湖北东部与安徽六安、合肥和江苏南京几乎同在一条线上,是名副其实的江淮地区,是大明王朝的乡土故地。因此,说四川话来自于江淮官话,并无一点虚假。如果将“西南官话”作为国家官方语言,就等于恢复了明朝官方语言,也算是纯正汉语的回归。


若愚趣谈


我说普通话,但是,我接触过的人中,有说四川话,广西桂柳话,湖南话,湖北话,安徽话,河南话,河北话,东北话,我觉得以上都是接近普通话变个音调,初一听不懂,相处一阵听多几遍就懂了,不懂的是他们语言中参的当地方言,比如四川话,他是个棒子,懂听他是个,但是棒子就要解释,不是理解为木棍,木棒,而棒子,应该是我们边叫浪仔,有的地方叫地痞流氓,有的地方叫混混。

所以,这些话里除了参插本地方言不懂,大多和普通话一样只是音调变了。那要是重选国语,就没必要选这些,或是当地叫做官话,军话。什么话才是中国的古官方语言,我觉得一定是客家话,客家话的古发源地,应该在西安那一带,但是为什么现在客家话在南方,而不在西北,这些跟古代北方胡人侵入有关,客家话做为官方语言,也是豪族语言,是北方胡人政权过来消灭的对像,能跑的,那都拖族带口跑来南方,跑不了的,要么被消灭,要么被语言同化了。历史上中原有几次可以说是千里无人烟的战乱,现在的中原人,要么是后来者入主,要么是留下一些被同化了的人。

而广东广西粤语和闽南语,古时候就是百越人的后代。

那么客家人是从中原移民而来,客家话在古代,是不是官方语言呢。

我们来看一下唐诗,如果你会说客家话,你就会觉得,唐诗用客家话来念,比用普通话念更押韵。这里我找一首大家都知道的唐朝李白写的诗给大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首先,这首诗用客家话念,比普通还要顺,还有韵味。说明了唐朝说的官方语言是客家话,李白同学也是用客家话做的诗。再看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后人可能解释为,床前被月亮的光亮照明亮了。也可能李白写的是这个意思,但是,客家话里,月光也是月亮的称呼,月亮照的光亮,也光月光。比如客家人说,今晚有月光,可以说是有月亮的意思,也可以说是今晚月亮的光亮很好的意思,统称有月光。那么除了客家话,没有语言把月亮或月亮的光亮,叫做月光。所以,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也可以说是床前看见月亮,也可以说是床前有月亮的光亮,因为他说客家话,按客家话写诗,他肯定写床前明月光,不写床前明月亮,或床前月明亮。

我推断的也不知道真假,客家话在唐朝是否官方语言。但是客家话一定是中原过来南方的,因为,本来是没有客家人客家话一话,北方人逃到了南方,属于客,来人多了,安家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本地人,就把北方逃来这些人叫客人,客家人,他们说的话,自然是客家话了。客家人因为祖上就是逃,生存不易,所以他们到了一个地方以后,特别团结,因为到了一个地方,本土人和他们起争端,客家人为了站住脚跟,勇敢的抗争,比如一个客家人的村和本地人的村械斗,客家人是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青壮年冲锋,老幼妇女在后呐喊,以壮声威。在解放前,客家人很少和别族或本地人通婚。所以客家话因为这样,基本保留纯正,在广东梅州讲的客家话,到了广西贵港,交流没有一点难度,广西的客家人,到了海南的儋州客家交流也没有难度,听了那么多地方的客家话,只有广东信宜的像客家又参土白话。而海南话在海南各县市几百年里,就分出了一县一口音,不是经常跟每个县市讲海南话的接触,一下子还无法交流。

客家话的词字语里,有很多发音跟普通相似相近,客家话的音调也接近普通话,也是语言里最容易学会的话语,放一个一点不会客家话的孩子到客家人的孩子堆里,用不了一个月,他就可能用客家话交流。如果有一个不会说普通话,只会客家话的老人和说普通话的人住一个地方,用不了一年半载,他说的客家话,大家都会听。

如果中国要是重新选国语,那么我选的一定是客家话。


黎家第一汤


粤语难度太大,从语言技术上而言,太复杂。而且它流派很多。自身不统一,所以我不主张粤语候选普通话。闽南语的难度和粤语一样,基本上属于鸟语,有音无字。所以也不能为普通话之候选者。四川话倒是不难,但是不适合作为普通话来推广。老实说,如今的在北方语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普通话并不科学。当今的经济大势,南方远远领先于北方,进一步说,历史上的南方经济,特别是长三角一带就是皇家钱粮银子出肇的地方,如今千分之一的国土,诞生了十分之一的GDP,也是吴语地区。问曰:钱粮银子与语言有关系吗?!答曰:有的!而且非常密切。不信,请看同属江南的镇江,因为说的是江淮话,它的经济在江苏只能倒数末位。而同属吴语系统的安徽部分地区都比江淮语系的经济上发展得好。当然是个无聊的话题,要是重新确定普通话的话,个人以为以吴语为国语即普通话候选为好。笑笑,游戏之言,不喜勿喷。


一般般的过客


这世界没有假如的问题。其实还是普通话无可替代,因为普通话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语速快慢适中,发音清晰响亮,听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尤其是标准的普通话,绝大多数人都听得懂,又简单好学。正规场合,比如开会,说普通话会显得庄重,如果用其他方言要么听不太懂,要么很土很怪,要么很搞笑。还有方言作为口语说说还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书面语方言太碎了,而且有很多字都写不出来。当然非要选地方方言来代替普通话,个人感觉四川话、东北话和粤语比较不错。四川话简单,好听好懂,不像南方方言那么难懂,使用的人很多。东北话更是全国人民都听得懂,而且是中国最有感染力的方言。粤语好听,尤其是唱歌特别好听有韵味,而且粤语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方言,所以粤语是最有资格的。


夜听萧声


如果不以普通话那就以东北话或者北京话之类的,因为这样成本最低,至于粤语什么,四川话拉倒吧,那样成本太高了,对北方兄弟太不友好了,而且会给广东四川区域带来优越感,现在的普通话是以河北一个小地方的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和北京话,东北话比较类似但是却不同,这样选择是最好的,如果不以普通话也是以东北话,北京话或者接近原先普通话的为优先选择,目前选什么四川话,粤语都是搞笑的,再怎么轮也轮不到啊,国语是不会选择一种很多人使用的当地方言为普通话进行全国推广的。只会选择一种接近且学习成本不高的,所以就算不是普通话,也还是会选接近普通话的,如果非要选一个实用比较多的,也是东北话,北京话之类的,因为很普通话差不多学习起来成本不高,北京话没东北话感染性强,如果非得选一种使用人口比较多的方言,那还是东北话排第一,感染性强学习成本低,和原先普通话区别不大。这就是优势,虽然我是南方人,也会说粤语和四川之类的但是从实用角度来说,非得选东北话排第一,粤语四川话什么靠边站,更别说什么潮州话,客家话什么了,完全是痴人说梦。

但是现实点的话,绝对是选一种使用人不多但是和目前普通话相似的进行改良。


好多鱼同志


汉族有以下几大方言系,四川话代表云贵川藏族陕西广西部份地区,陕西话代表陕甘宁青海新疆内蒙河南山西部分地区,东北话代表黑辽吉河北内蒙北京部分地区,豫鲁楚皖话代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河北部分地区,客家话代表江西大部分地区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广西部分地区,江淮话江苏安徽湖北上海部份地区,吴越话浙江福建江苏上海部分地区,闽南语福建台湾及南洋,粤语(白话,潮汕话)广东广西海南部分地区,香港澳门及南洋,普通话(汉语代表)是京津冀等地方官话发展起来的,中国大的少数民数语,壮语(没文字),维吾尔语,藏语,蒙语,东巴语(没文字),国际通用大的语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徳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越语,韩语,土耳其语(类似维吾尔语),印度语,日语,各有千秋,不管用什么为国语,方言也是一种文化,必须传承!


千里之行鞋店


从2000多年前周朝开始,中国的古文明就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一直到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各国文明头脑风爆已经发挥到极致了,就算现在来看最具代表的孙子兵法,也会感慨古人智慧。但那时候除了中原一代,往北,往西往南的地方虽然有人,但都还没进入真正的文明社会,直到秦朝不断开疆扩土,才把大不分地方纳入管辖。所以语言文字也是从那个时候有北向南传递。到后来历朝,政权中心都是以北方为主,北方话一直都是官话。因此长江以北的话,大都和普通非常相近。所以就算废除普通话,全国大不部分地区说的话 还是会和普通话相近。


独角兽嗷


首先,不管用那种方言,不具现实操作性,所以,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就不要基于那种方言受众面更广为前提。如果单纯从语言发音美感角度看,那么普通话确实不具美感,很生硬,粤语,客家话,上海话,四川话等都比普通话悦耳动听。大家可以试一下,无论是古诗词,还是流行歌曲,用以上方言显然都比普通话更舒缓悦耳。。不光是普通话的问题,其实简化字也存在问题。提出简化字的历史背景我们不深入讨论,这毕竟关乎政治,但简化字的设计过程确实有些急功近利,有些草率粗暴,很多字的设计都极度缺乏美感,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佛系小锦鲤


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要拿出来提问?况且这个问题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

普通话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已经开始推广,至今已经八十年左右,在国家与社会应用和文化的各个角落早已生根茁壮,如果此时废除现有普通话,重新进行选择的话,社会成本将极其巨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大概相当于你的父母把你杀了,然后重生一个孩子。

其实我明白,这个问题背后是方言保守主义的抬头,这很正常,任何事物在消亡之前,都会有一次抵死的反扑,但绝对是徒劳的。在普及普通话的浪潮之前,任何保守主义都是螳臂挡车,只要未来我国社会保持稳定,再需要一代到两代人,方言就将在使用层面彻底消失,我国也不再因语言而有地域之分,暂时除少数民族外,全部融合为密不可分的一家人。


Story言他


西南官话人口多,但是其实本质还是跟普通话相差不大,现在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已经很高了,要说发展第二种全国通用语言。还真的很难找出来那种合适。自隋唐以来到清朝康熙年间读书人一直都是以参考切韵广韵的读书音。以南京读书音为标准音,清末民国初年全国已经形成了几大方言文化流派:北京白话区,中州白话区,南京白话区,广州白话区。其实每个地区的方言文化固然不同。民国时确定的国语和新中国的普通话,其实相差都不大。非要确定第二种语言的话,最好还是恢复广韵读书音。现在科技发达,学习语言的条件这么优越。不是什么问题。广韵读书音的学习对于全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包括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方的人,应该难度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