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剧院建院以来最精彩的一场交响乐演出

天津大剧院建院以来最精彩的一场交响乐演出

© 徐洋

在家门口连刷两场维也纳爱乐乐团(VPO)的演出,无比满足。VPO的现场,之前只在北京听过三场,南京听过一场,这两天在天津听到了,实在欣喜。

综合评价一下这两天的演出,八个字:德奥底蕴,兼顾通俗。

从曲目上看,指挥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FWM)这次偏爱勃拉姆斯,两天都有他的作品。

其次,莫扎特和瓦格纳的作品同样是德奥传统曲目。德沃夏克的《狂欢节序曲》和施特劳斯的两首圆舞曲、两首波尔卡则是比较通俗和代表维也纳特色的大众曲目。

第一天,莫扎特《魔笛》序曲,指挥挖掘的是作品内在的戏剧性,乐团的弦乐部分美丽极了,真是天生为莫扎特而生。

郎朗的莫扎特钢协静下来了,无论是对曲目的理解还是动作幅度,完全拂去了浮华,直达作曲家内心的美丽与哀愁。作为莫扎特少有的小调钢琴协奏曲,郎总没有沉溺于忧郁,而是展现出了琴音的纯净与灵动,特别是一些弱奏(包括安可的《梦》),体现出了他伤愚复出后对音乐发自内心的新的理解。

天津大剧院建院以来最精彩的一场交响乐演出

© 徐洋

下半场的勃二,展示了乐团弦乐部分金丝绒般的音色。指挥的处理也是奥地利式的,温和舒缓,没有刻意放慢第一乐章的速度,也没有大幅度的力度对比,但是第二乐章那一小节淡淡的哀愁令人无比动容,末乐章的灿烂音色为整部作品划上句号。

天津大剧院建院以来最精彩的一场交响乐演出

© 徐洋

第二天,《狂欢节序曲》太谨慎了一些,不若捷克大师们处理的那么狂放。

勃拉姆斯的双重协奏曲,乐队表现浑厚有力,大提琴独奏也非常出色,但是小提琴独奏的比例不对,大概是当惯了乐团成员,小提琴家的音色不够洪亮也完全没什么特点,几乎成了乐团的一员。

下半场《众神的黄昏》,指挥别出心裁在演员上场通道安排了铜管吹奏,算是小惊喜。《齐格弗里德的葬礼音乐》时特别有感染力,一下子想起当年在上海“24小时指环”的场景,竟觉有些悲壮。VPO不愧为跟索尔第录过“指环”全剧的乐团,弦乐丝丝入扣,管乐排山倒海,整个乐团像台大功率发电机一样,制造出一波波骇人的声浪。个人认为这部作品是指挥放的最开的一部作品大开大阖,孔武有力,不再绅士般温和了。

两天的四部施特劳斯作品都是指挥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过的作品,能在天津听到了也算是提前感受了一下新年音乐会的气氛。纵观此次VPO访华首站,无论是演出,还是其他相关活动,丰富多彩,品质卓越,展现了“天团”的风彩,也在津门古典音乐历史留下了史诗性的一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热忱期待维也纳爱乐乐团未来再次来天津演出!

天津大剧院建院以来最精彩的一场交响乐演出天津大剧院建院以来最精彩的一场交响乐演出

© 徐洋

Fantastic

Classics

天津大剧院建院以来最精彩的一场交响乐演出

微博:@酌乐古典

天津大剧院建院以来最精彩的一场交响乐演出
天津大剧院建院以来最精彩的一场交响乐演出天津大剧院建院以来最精彩的一场交响乐演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