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案獄故事—蔡高斷凶殺案

古代案獄故事—蔡高斷兇殺案

蔡高(1014—1041),字君山,福建莆田仙遊楓亭人,北宋名臣蔡襄胞弟,比蔡襄小2歲。這對兄弟生在農家,自小聰明伶俐。宋天聖二年(1024),仙遊縣尉凌景陽因喜愛這對兄弟,便為他倆講授經書,進行啟蒙教育。凌縣尉任滿後,又把他倆送到塔斗山青螺草堂(後更名“會心書院”)繼續讀書,從此兄弟倆同進縣學與郡學。

蔡襄於天聖八年(1030)登進士第,次年任漳州軍事判官,蔡高也於1034年登進士第,授任長溪(今霞浦)縣尉。 長溪地處福建沿海,當地有許多百姓以打漁為生。有一天,一位老婦來到衙門告狀,訴說她兩個兒子出海捕魚,失蹤多日,懷疑是遭仇人所害,請求縣吏為她捉拿兇手。由於沒有證據,不能捉人,縣吏感到為難,便問那老婦:“你沒有見到兒子的屍體,如何能斷定兒子被仇人殺害呢?再說海上風大浪急,也有被掀翻船隻葬身大海的可能。”這婦人聽了揪胸頓足,號啕大哭,仍一口咬定兒子是被仇人所殺。蔡高察看了這婦人的神色,覺得她確有冤情,便決定受理此案。他安慰送回老婦後,就暗中到老婦所指控的那個仇人家微服私訪,查到了此人作案的蛛絲馬跡。之後他又到海邊巡查,卻一連六天毫無收穫,直至第七天早上,終於看到有兩具屍體隨潮水漂來。他忙叫人把屍體打撈上來,經檢驗確是他殺,即刻傳喚差役拘捕那個嫌疑犯,進行升堂審問,兇手供認不諱,受到伏法。

又有一天,有對夫婦來到衙門擊鼓訴狀,哭訴兒子在家被入室盜賊殺害,請求縣尉為他們作主,緝拿兇犯。蔡高分析此案兇手必是同村人,對被害者住宅較為熟悉,便集中全體村民逐一排查。他通過觀言察色,發現有一村民神色不對,言語不符,疑點很多,再經過深入調查,終於確定那人就是嫌疑犯,就傳令拘捕審訊。那人只好供出殺人真相,蔡高又把他處決了。這兩命案的偵破,使蔡高的聲譽日隆,人們無不稱讚他斷案神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