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能力并不比诸葛亮差,为何却非常害怕诸葛亮?

SmileTotoro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司马懿真的害怕诸葛亮么?

据守不战的司马懿

诸葛亮在和司马懿对峙期间已经身染疾病,挥师渭水,占据优势兵力的司马懿却拒守不战。为了取得突破,诸葛亮先后进攻北原、阳遂等地,却两次被郭淮识破计策,未取得进展。为了引诱司马懿迎战,诸葛亮派遣使者给司马懿送去女子衣裳,司马懿受到侮辱,假装很生气,却只是千里请战以拖延时间。他从蜀汉使者处得知诸葛亮的近况,笑道:“诸葛亮吃的少又事务繁忙,怎么能够长久活着呢?”由此可见,诸葛亮当时身体状态已经很糟糕,无论是汉军和魏军都清楚这个情况,而司马懿是铁了心要做乌龟,宁愿被嘲笑畏蜀如虎,也不愿意迎战诸葛亮。难道司马懿真的是怕了诸葛亮?

司马懿是否怕了诸葛亮?

笔者可以肯定的说,司马懿是真的怕了诸葛亮,而且是深入骨髓的畏惧。面对诸葛亮大军,司马懿据守不战可以理解为一种战术,善战固然重要,善守也是军事家必备素养,既然司马懿最终保卫了魏国的边境,拖死了诸葛亮,笑到了最后,那么他的“龟壳”战术就用对了。因此,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据守不战并不能说明司马懿畏惧诸葛亮,真正证明司马懿畏惧诸葛亮是在诸葛亮死后发生的事件。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以后,原本的安排是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以魏延的能力,断后应该不成问题,但是由于魏延与杨仪的矛盾在诸葛亮病逝以后变得愈发不可收拾,主张继续北伐的魏延拒绝撤退,并且帅兵堵截大军退路,这样一来,蜀汉大军直接暴露在魏军面前。笔者心想,魏延这是在向蜀汉将士示威:没有我魏延,你们根本没法安全撤退,不得不以我为主导继续北伐。然而魏延的算盘却落空了,还搭上个谋反的罪名,只能说令人惋惜了。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病逝以后终于不再固守,主动追击蜀汉军,就在魏军即将追上汉军之际,姜维急中生智,让杨仪“反旗鸣鼓”,假装向司马懿发起反击,司马懿害怕中计,见状后撤数十里,姜维带领蜀汉军队安然无恙的撤退。当时留下一句谚语“诸葛走生仲达”,这个故事足以证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畏惧。有人说,笔者是不是三国演义看多了,正史上哪有什么死诸葛走生仲达?但是查阅晋书、汉晋春秋、资治通鉴等史料,都找到了这段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还为此嘲笑司马懿:

“生怯实而不敢逼,死疑虚以犹遁。”因此,笔者说的这个故事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

司马懿为什么畏惧诸葛亮?

有人会质疑,司马懿凭什么畏惧诸葛亮,笔者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得出一个结论——司马懿是被诸葛亮打怕了。在历史上,诸葛亮先后进行过五次北伐和一次自卫反击战,只有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的对手是司马懿。据资治通鉴记载,第四次北伐之时,司马懿先后在上邽、卤城被诸葛亮打败,其中卤城之战是诸葛亮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

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

然而蜀汉军队粮草不继,诸葛亮被迫撤退,司马懿派遣张郃追击诸葛亮,却被诸葛亮射杀在木门道。晋书关于卤城之战的记载反而是说司马懿大获全胜,但是木门道在卤城东北,诸葛亮却是向西南撤退,假如晋书记载是真的,那么诸葛亮是瞬移到了卤城东北的木门道杀的张郃么?这也同时解释了司马懿为啥不敢追击蜀汉军队的原因了:王双、张郃都是前车之鉴呀!

综述,司马懿真的害怕诸葛亮。

参考文献:

《三国志》

《资治通鉴》


亭殿阁


国学文化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探讨交流!

为何说司马懿害怕诸葛亮,可能主要体现在:空城计、死诸葛走生仲达这两件事情上。

我个人认为,并非是司马懿害怕诸葛亮。更重要的是,心里因素,司马懿其人多疑、战策保守的一种体现。

两人大战一辈子,相互之间非常熟悉,此时,攻心之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很显然诸葛亮在这方面更胜一筹。

针对此观点,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探讨。


国学智慧书院


以个人的观点,并不认为司马懿能力比诸葛亮强,怕,司马懿是真的怕诸葛亮,具体观点如下:

从历史角度来看,司马懿与诸葛亮有过3次对决,诸葛亮均以失败告终,第一次对决是诸葛亮割了司马懿的麦子与司马懿大军相遇,司马懿大败,后面司马懿在追诸葛亮过程中,被诸葛亮埋伏,损失几员大将,这是司马懿第二败,第三次对决是大家熟悉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千古耻笑。从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三次对决都可以看得出司马懿能力确实不如诸葛亮。

也许会有人说,司马懿并不是不如诸葛亮,而是采取守势,不费一兵一卒,让诸葛亮退兵,是最明智的选择,另外如果司马懿杀了诸葛亮,司马懿也会被杀,这样的观点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对于司马懿来说,是不符合逻辑的,首先,司马懿采取防守,让诸葛亮缺粮主动退兵,这种战略确实是一种战略,但是司马懿并不是第一次跟诸葛亮过招就采取防守,从历史来看,司马懿是与诸葛亮过招后,自知能力不如诸葛亮,之后才采取守势。

司马懿采取守势之后,就一直不出兵,诸葛亮撤退,司马懿就追,诸葛亮一停下来,司马懿就停下来,这样也使得司马懿落得个“畏蜀如畏虎”的称号。我有人说,因为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要死了,才采取守势的,这也是不成立的,首先,司马懿采取守势的时候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到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司马懿也一直采取守势,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带领魏国士兵任凭蜀国士兵侮辱,由于士兵的不满,司马懿不得不用千里请战的耻辱计谋,来应付士兵。由于这次北伐,诸葛亮利用士兵在魏国的土地上种地,解决了粮食问题,诸葛亮完全可以跟司马懿耗下去,如果诸葛亮寿命还可以活两年?司马懿是不是就这样跟诸葛亮耗两年?虽然在消耗战的过程中,司马懿猜测到诸葛亮命不久矣,但是却也并不知道诸葛亮还能活多久。

由于司马懿的手中现有的兵力就数倍于诸葛亮,加上司马懿可以调动边境40万大军,对付诸葛亮几万大军,实在是不是个问题,而且司马懿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司马懿的兵力是完全可以灭了诸葛亮,灭不了那就只能说司马懿能力不如诸葛亮了。如果是上面所说的,司马懿完全可以灭了诸葛亮,但是怕被曹家杀掉,这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想想也是不成立的,第一,司马懿可以采用打败诸葛亮,而不杀诸葛亮,这是最明智选择,一来自己有功,二来诸葛亮还在,曹家不会对自己怎么忘。第二,司马懿可以杀了诸葛亮,让自己流传千古,回去后,解甲归田,不涉及曹魏政权,还会丢性命?第三,诸葛亮都已经死了,司马懿这时候完全可以灭了蜀国大军,甚至灭了蜀国,结果司马懿看到诸葛亮的木像掉头就跑,这种情况,不知道司马懿有多怕诸葛亮,如果司马懿不是真怕,那完全可以灭了蜀国大军,因为诸葛亮已经死了,回去也可能是死,还不如灭了蜀国大军,留下一个功劳,如果能灭了蜀国,那司马懿就是魏国大功臣,曹魏一时半会也不会让司马懿丢命,这才是最好的选择,结果司马懿空手而归,诸葛亮死了,好像是司马懿杀的似的,挺高兴就会了,没有占到蜀国任何便宜。

从上面可以看出,司马懿能力确实不及诸葛亮,司马懿一开始采取守势也不能是完全正确,第一,双方采取守势,蜀国虽然消耗粮食,但是魏国消耗的粮食会更多,只能说魏国粮食足,但是从国家来说,这也是一种消耗国力。第二,采取防守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次你防守,诸葛亮退了,但是军队还在,下次还会来,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什么会北伐六次,姜维九次,只有侧底打败敌人,把敌人有生力量消灭了,才能除根,所以说司马懿的防守策略并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不能不说司马懿运气好,只拖了两年诸葛亮就死了,如果诸葛亮再活十年,那就够司马懿拖的了。

从历史角度来看,司马懿并没有真正赢过诸葛亮,只是诸葛亮的北伐成全了司马懿一统三国,司马懿成了三国的最大赢家,但是从全局来看,司马懿成全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与诸葛亮品质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诸葛亮流传千古,而司马懿遗臭万年,诸葛亮成了三国的最大赢家。

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汐水柔情


不是怕诸葛亮 而是怕曹操卸磨杀驴 过河拆桥

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放走曹操一个意思 如果当时张飞去曹操一定死路一条 曹操死北方一乱 东吴一定乘机出兵搞点刘备 刘备当时太弱了 互相牵制 达到和谐 司马懿 诸葛亮都是人才中的人才


印度a色


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害怕,这就是司马懿的聪明之处,曹操没有司马懿与刘备没有诸葛亮并不是一件好事,曹操没有司马懿可能就被刘备灭之,刘备没有诸葛亮可能就被曹操灭之。如果司马懿被诸葛亮杀了,诸葛亮可能也得死,如果诸葛亮被司马懿杀了,可能司马懿死的更快。空城计,实际是司马懿与诸葛亮演的一场戏。空城计实际是司马懿放走了诸葛亮应该更恰当。如果空城计,诸葛亮被活捉,司马懿可能死定了,司马懿与诸葛亮他俩应该是一根绳的蚂蚱。相互制衡制约的一个作用,才有安全感,才可以保命生存。高手与高手过招,心理有个呼应,彼此很清楚。感觉应该是这样感觉……


甜瓜20875


越是两人能力旗鼓相当,越是谨慎小心,战战兢兢,生怕走出一步,所以司马懿害怕诸葛亮,但反过来,诸葛亮几出祁山均无果而返,所怕的也是司马懿不好对付,诸葛君怕司马懿但书上没说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