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讀《中國通史》好還是先讀《二十四史》好?

孤劍賞清風


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讀書首先要搞明白你讀書的作用是什麼?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一下中華上下五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的話,那麼我建議你讀《中國通史》。因為《中國通史》是一本白話文的史書,它非常適合歷史愛好者去讀。


《中國通史》他不會像正統史書那樣,枯燥無味,而且他還不會漏掉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如果你是歷史系的學生,或者想從事歷史方面的學術或者工作。如果有一定歷史基礎那麼可以直接開始讀《二十四史》,因為如果從頭讀《中國通史》那就是浪費時間。

如果你是小白那麼建議你先讀《中國通史》感受一下歷史的博大,如果你還想繼續讀下去,那麼《二十四史歡迎你》,嗯《史記》也歡迎你,那什麼《資治通鑑》大力歡迎你。

歷史坑慎入


歷史答疑官


我是觀點君,我來回答。

我覺得咱普通人還是先看一下《中國通史》,至於二十四史,可以看一看白話的。

通史的好處暨書籍推薦

《中國人史綱》——柏楊

《中國通史》——呂思勉

《國史大綱》——錢穆

上面三本書算是由淺入深,建議初學者按順序閱讀。


柏楊、呂思勉、錢穆三位作者都是民國人,後面這對師徒在學界的權威性自不必多說,可能柏楊的名氣在讀者心中要小些,因為他是臺灣省學者,這位大佬著作頗多,涉及領域也挺多,著名的《醜陋的中國人》也是他的代表作。

另外個人覺得呂思勉的書籍內容有時候有點偏激,建議大家可以參考其他書籍,形成自己的見解,至於錢穆的《國史大綱》就沒得說了。

二十四史選擇性閱讀

二十四史從第一部到最後一部時間上跨越整個封建社會,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內容的話,畢竟是正史,還是頗有權威性的,但也不乏缺少權威的和內容不太好的部分。譬如《宋史》由於成書倉促,其內容繁瑣且有失公允,這個從它對人物的排序就能看出來。又比如《明史》對很多事情的記載非常隱晦。

鑑於其內容之多(4000萬字),能把二十四史全部讀完讀精的並沒有幾個人,當然毛主席做到了。


我們普通人的話,可以讀一下精編二十四史,白話二十四史或者主要研究某一朝歷史。事實上能把中國通史玩的轉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是走馬觀花,知道的不深,也沒有自己的見解。

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精力、財力和能力,去讀正兒八經的二十四史原文當然更好啦,這是我在圖書館辛苦翻到的宋史,當我打開的那一刻就放棄了,還是讀一讀白話讀物吧,畢竟咱普通人又不是專門搞歷史研究的。
【我是歷史中簡堂觀點君,歡迎關注我,一起品讀宋史】


歷史中簡堂觀點君


與其它地區的歷史不同,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有著很強的連續性。如果沒有連續的歷史概念,則往往會把歷史割裂開來。

作為歷史的愛好者,最好是先對我們漫長的歷史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中國通史類書籍恰恰能夠有助於我們形成這種概念。

中國通史類書籍有好多。

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翦伯讚的《中國史綱要》、錢穆的《國史大綱》、白壽彝的《中國通史》這幾本都是非常不錯的。

范文瀾、翦伯贊、錢穆、白壽彝等人,是舉世公認的治史大家,他們主編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大家在選取其它的史學作品時,也最好以權威大家來做參考。

等對中國歷史有了一定的通盤瞭解,再想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那就必須要讀《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目前中國最權威的歷史文獻,其地位是無可替代的。《二十四史》提供的史料,最具有權威性。只有考古發現的史料和實物,才能取代《二十四史》的史料價值。

要想深入研究中國歷史,《二十四史》是必須要讀的。即便沒有條件全部讀,也要在《二十四史》裡精讀你想研究的那段歷史。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 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逸美軒居士曰:有條件讀《二十四史》的朋友,完全沒有必要去看什麼《中國通史》了。

因為,《二十四史》是作為歷代執政當局為總結前人的執政經驗而組織編寫的信史,它是基於歷史史料來編寫的,力求還原歷史真像,為當代執政者提供可靠的施政借鑑。

相反,巜中國通史》則是作為愚弄民眾和神化執政當局的宣傳資料,它是基於穩固統治者的執政基礎為目的組織編寫的,其中參雜了大量混淆視聽、似是而非的內容,是典型的洗腦式的宣傳工具。

所以,朋友們學習歷史,一定要讀史籍,而不要讀垃圾。更不可以垃圾史料和強盜邏輯來否定信史!謝謝!



逸美軒居士


自古“經史不分家”,喜歡歷史的朋友不妨先讀讀“四書五經”,再看看《中國通史》,最後再研讀《二十四史》,循序漸進,一步步來,切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換句話說,歷史是儒家所編纂的,換句話說,幾乎所有的史書的著作權都屬於儒家;如果要敲開歷史塵封的大門,為什麼不去尋找開門的鑰匙呢?

大約在一千年前後,有一位大儒名叫朱熹,此人向朝廷建議將“四書五經”列為科舉考試的欽定教材,後來有資格有能力成為史官的人個個都是孔子的門人。

為尊者諱,這是中國歷史記錄的一大特點——凡是統治者或者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在儒家的筆下出生來歷都非常傳奇。

自劉邦以降,哪一位不是天神下凡或者某某神仙的化身;忠君、孝道、文死諫,武死戰,史家的筆下都是完人。或者說歷史判斷善惡美醜的標準都是儒家的標準。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始終貫穿著《二十四史》——自漢代開始,皇帝親自“講經”,用儒家思想牢牢的控制住學術界知識分子。

四書五經,特別是“四書”,篇幅都不是很長,而且有各種版本的詮釋,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中國通史(無論誰是主編)都是白話文寫的,也是通俗易懂、脈路清晰;如果對這些有了些許基本入門,再來看《二十四史》就水到渠成了。


閒看秋風999


看看毛澤東批註的 二十四史


阿哲音樂坊


你說吃飯是先拿筷子還是先拿碗?


老豬6677


先學語文,再上數學。認識文字,知道數字。出去轉轉,還能回來。


1557290493


誰著中國通史。

有兩方法國由易到難就先讀中國通史再讀二十四史。深入淺出直接讀二十四史然後讀範剪周郭白費等編歷史叢書。


賽義德,金艮。流淌的小溪


花半小時都看下,對比下就知道了。有時間上這裡提問,不如直接去看書。我就不糾結,想到什麼看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