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红楼梦》中,直接写柳湘莲的只有两处,一是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一是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此外,在六十五回和六十七回中,间接地提及过几句。作者对这个人物虽没有花费多少笔墨,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异常鲜明,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柳湘莲,是作为贾宝玉的陪衬人物而出现的。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贯穿全书的主线,而柳湘莲和尤三姐的爱情悲剧则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衬托和对照。这两个事件的描写虽有大小详略之别,但殊途同归,都秉承了《红楼梦》反封建的宗旨。尤三姐和林黛玉为迫求婚姻自主以不同的方式殉情而死,柳湘莲和贾宝玉为冲决封建主义的牢笼而弃家出走,湘莲当了道士,宝玉做了和尚。真是前后呼应,相互映发,沉痛地控诉和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和腐朽。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柳湘莲是封建社会中具有叛逆性格的人。据甲戌本《好了歌解》“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的脂批,强梁是指“柳湘莲一千人”。所谓“强梁",就是指版逆者。柳湘莲出身于破落的“世家”,早年也曾受过诗礼传家的教育,但因“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终于沦落为城市平民,浪迹江湖。他“素性炎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而且是个出色的业余演员,只因“一贫如洗”,才寄人篱下,过着“串戏”的生活。这在封建社会,就被资族阶级当成了玩物,“误认作优伶一类”。然而,柳湘莲的内心是纯洁的、正直的,他不堪忍受被贵族阶级玩弄的局面,他痛恨自已周围的丑恶现象。

在公子哥儿们只知淫乐享受的环境里,他不是那种谄媚承欢的角色,他要求冲破恶浊的生活圈子,而封建势力却沉重地压制着他。在这种氛围里,他所形成的性格,也就必然孤谲怪僻、刚强难驯,具有激烈的反抗性。所以他对于贾府中一群荒淫无耻的少爷们敢于横眉冷日,嫉视无情,甚至对薛蟠抱以老拳,这就是他“强梁”的具体表现。怪不得贾链的认识是:“柳老二那样一个标致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他都无情无义!”其实, 柳湘莲的“冷”,正是反抗封建社会的一种表现,是经历沧桑后蔑视贵族阶级的一种人生态度。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不过,柳湘莲和宝玉的个性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他俩的阶级地位和生活境遇所决定的。宝玉生长在贵族之家的闲庭深院里,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天天伏在家里”与小姐妹为伍,很少接触外界的现实,致使他养成了大真浑朴的心意和对弱小者的泛爱观念。而柳湘莲是城市平民,他“萍踪浪迹”,在风坐中到处奔波,阅历深了,社会经验丰富了,对封建贵族的腐败情况也就洞察得一清二愁。他后来在尤三姐的婚出上对贾府存有戒心和疑心,就是这种特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柳湘莲“强梁”和叛逆的形象,是通过痛打薛蟠的行动集中反映出来的。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原系金陵一霸”。这薛蟠混名“呆霸王”,依仗着自家是“皇商”的身分,又跟贾府“连络有亲”,于是横行霸道,无法无天。为了抢夺英莲,他指使恶奴打死了冯渊,贾雨村徇私枉法,包庇了他这个主犯,使他更加得意忘形。然而,偏偏潼在嫉恶如仇的柳湘莲手里,被狠狠地搂了一顿,吃足苦头。这个霸王自出娘胎以来从未受过这般教训,此次终于碰着了对头,在强梁的柳湘连面前,他不得不俯首帖耳,认错求饶。这跟《三国演义》中张飞怒鞭督邮,《水浒》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写法都不一样,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读者无不拍手称快。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作者写柳湘莲痛打薛蟠的过程曲折多姿,有声有色,层次井然,章法分明。首先先点出在赖家请客的宴会上,柳湘莲对薛蟠穷凶极恶的样子很反感,但为了免得多事,他准备退席“回避”。其次写他欲避不能,薛蟠偏偏盯住他不放,而且乱叫“谁放了小柳儿走了!”这“小柳儿”的称呼,明明是把他当成了伶童玩物,使他大为愤怒,“火星乱迸,恨不得一拳打死”,但他毕竟不是鲁莽汉,想了想,还是忍耐住了。最后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决定运用机谋把薛蟠引到郊外加以惩罚。这显出了柳湘莲的“精细”。因为,如果当场动武,一方面“碍着赖尚荣的险面”,不便发作一方面在贾珍、贾琏、贾蓉等大庭广众之前,也不可能打得痛快。这表明柳湘莲是极有心机的。

作者是把柳湘莲放在薛蟠的对立地位来突出他的形象的。薛蟠是贵族阶级的纨绔子弟,柳湘莲是平民。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可是,像柳湘莲这样的人物,在封建社会里是没有出路的,他最多只能做一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侠事情。他不是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他跟薛蟠的矛盾不是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对抗。在他的身上, 也沾染到封建社会的不良习气:"赌博吃酒,以致眠花卧柳。”所以他跟薛蟠的重归和好,并非偶然的巧合。这种从对立走向妥协的局面,正表现了游民依附于地上贵族的必然性。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那个时代,要想单凭一己的力量来对抗封建社会恶浊的湖流,实在势所不能,则柳湘莲不得不仍旧投靠贾府,并答应贾琏的说亲,也是合乎人物形象的发展规律的。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柳湘莲出场是在四十七回,作者在这一回中用极其凝炼的笔墨刻画了他性格的两种表现。从他和宝玉的交往中,读者看到他的品貌才悄都是出类拔萃的,他“最喜串戏”,有豪侠之气。对宝玉和秦钟等又极富友情,但从他严惩薛蟠的行动来看,他对贵族阶级的无耻之徒是不讲情面的,是“冷心冷面”的,他打了就走,不知去向。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尤三姐怎么会看上柳湘莲的呢?作者在六十六回中,通过尤二姐之口有一段补叙:

“五年前,我们老娘家里做生日,妈和我们到那里与老娘拜寿,他家请了一起串客,里头有个作小生的,叫作柳湘莲,他看上了,如今要是他才嫁。”

不得不说尤三姐真是别具慧眼,早在五年前就暗暗地爱上了多才多艺的柳湘莲。她心目中的好汉,并不如贾琏等所猜测的是宝玉或别的什么王孙公子,而出人意外地是“素系贫寒”的柳湘莲。这一点,正表现了作者认识生活的深度,写出了贫民阶级新的恋爱观。尤三姐门第卑微,身世飘零,她和柳湘莲实际上都是同一阶层中的人物。“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她对柳湘莲能一见倾心。她斩钉截铁地宣布:“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儿起,我吃常斋念佛,伏侍母亲,等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这是何等的坚决!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尤三姐是曹雪岸笔下试图突破封建礼防的新女性的代表,她要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什么金钱权势、功名富贵,在她眼里都视同粪土,她宁可爱上虽则贫穷但有才情的柳湘莲,而决不稀罕贾府中的洒囊饭袋。她大胆地主动地披露了自已的恋爱观:

必得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要凭你们拣择,虽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进不去,白过了这一世了!

这决不是官僚贵族的千金小姐能说得出来的,而只有新兴的市民,意识的体现者尤三姐才能有这样的口吻。可惜在封建主义的高墙阻挡下,她不可能跟柳湘选见面谈心。她是柳湘莲的风尘知已,是难得的知音,但柳湘连不了解。当贾琏路遇湘莲提亲时,只说“要发嫁小姨子”,偏偏没有讲“尤三姐自择之语”,这是封建礼法的森严壁垒造成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尤三姐自主择夫的这种新思想的火化,未能得到柳湘莲的了解,终于在封建主义黑暗的长夜中煽灭了。这个悲剧是封建社会造成的,是时代的悲剧!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柳湘莲对尤三姐婚事的动摇和反复,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他和薛蟠虽已妥协,对贾琏的说亲也已经答应,但他跟豪门贵族处于对立地位的阶级本质并没有改变,他对于权贵“冷面冷心”的性格特征并没有改变。更何况尤三姐所依附的宁府,正是柳湘莲视为大忌的地方。他虽然豪爽,但却是十分细心的人。他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宁府中浮乱的生活环境早有敏锐的观察。在这方面,作者的写作技巧是合乎艺术辩证法的,既柳湘莲也是贾府的依附者,但又写他对贾府存有戒心和疑心。如文中,湘莲因问贾琏偷娶二房之事。宝玉笑道:

“我听见焙茗说,我却未见。我也不敢多管。我又听见焙茗说,琏二哥着实问你,不知有何话说?”湘莲就将路上所有之事,一概告诉了宝玉。宝玉笑道:“大喜,大喜!难得这个标致人!果然是个古今绝色,堪配你之为人。”湘莲道:“既是这样,他那少了人物?如何只想到我?况且我又素日不甚和他相厚,也关切不至于此。路上忙忙的就那样再三要求定下,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我自已疑惑起来,后悔不该留下这剑作定。所以后来想起你来,可以细细问了底里才好。”……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这一段对话极其精采,全都是性格化的语言。宝玉天真烂漫,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湘莲城府很深,带着问题一再质询。宝玉说漏了嘴,触着了湘莲最敏感的神经,真是门者无意,听者有心。作者写宝玉的粗疏,正衬托出湘莲的精细。宝玉是没天说海,湘莲是句句落实。“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这是多么尖锐、无情的揭露。可见,柳湘莲的矛头是针对罪恶的贾府的,他的怀疑不是无理的。

柳湘莲退婚的行动是他对贾府不信任的具体表现,是他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当他亲眼见到尤三姐以后,他才认识到这正是自已梦寐以求的理想中的情人。可是为时已晚,尤三姐刚烈地拔剑自刎了!他后悔莫及,扶尸大哭,万分悲痛地说:“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为了答谢爱的知音,为了报答三姐的痴情,他唯有“掣出那股雄剑来,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竟自截发出家”做道上去了。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柳湘莲和尤三姐的爱情悲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者至此,无不扼腕叹息和洒下同情之泪。面对如此壮烈的悲剧,读者不会去责怪宝玉的多嘴,也不会去指责湘莲的多疑。因作者已经形象地揭示了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读者痛恨的是贾珍、贾蓉和贾琏等贵族恶棍对女性的蹂躏,是封建礼法对爱情的摧残!这是封建社会的罪恶,这是封建制度的罪恶!

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代,资本主义因素虽然已经萌芽,但封建主义的传统势力仍然笼盖着全国。小说中反映了各阶层青年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由幸福的向往,但这些美好的愿望都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扼杀了。平民柳湘莲和尤三姐是如此,贵族的叛逆者贾宝玉和林黛玉亦不能免俗。

《红楼梦》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作者仅用两个章回,便将柳湘莲勾勒得完美动人,更于无声处狠狠地揭露了封建社会黑暗而丑陋的面目,大笔如椽、刺刀见红,实实令人叹服。

试论《红楼梦》中柳湘莲的艺术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