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香阁主——吴青霞


篆香阁主——吴青霞


常州有雨,

一下子烟雨江南,

今天恰逢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开街。

木一堂美术馆为期9天的

常州首届古近代乡贤名家书画藏品展中,

有三件江南才女吴青霞的作品,

今天就说一说从常州青果巷走出去的民国画家吴青霞。

篆香阁主——吴青霞

青年时期的吴青霞



篆香阁主——吴青霞

从一件在展作品说起

篆香阁主——吴青霞


吴青霞 负伤之狮

木一堂美术馆在展作品

篆香阁主——吴青霞

1955年,吴蕴瑞收到廖静文的亲笔信,

称徐悲鸿纪念馆已建立,

现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徐悲鸿的生前好友征集遗墨。

吴青霞支持丈夫吴蕴瑞践行自己的诺言,

将《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

和《负伤之狮》捐赠北京,

同时,吴青霞还精心临摹了《负伤之狮》,

吴蕴瑞在摹本上题词:

“忆自1937年日本侵略我国时,

余与悲鸿老友随校先后至渝。

斯时大江南北俱遭铁蹄蹂躏,

每言及悲愤溢于颜面,

特为《负伤之狮》之寓意。

不幸一代大师竟于一九五三年作古,

一九五五年成立悲鸿纪念馆,

其夫人廖静文同志征求遗墨,割爱奉贻,

并由爱人吴青霞临摹一帧,形神俱得,以作纪念。”


篆香阁主——吴青霞


吴青霞负伤之狮局部

篆香阁主|缘起

篆香阁主——吴青霞

1928年,吴青霞举家移居上海。

当时的上海,有些尚未出名的画家迫于生计,

会冒用古代名家仿作旧画。

吴仲熙反对做假画,

认为这是涉及到人品的大事,

并且屡屡教导女儿。

吴青霞牢记在心,

她的画件摆在笺扇庄内,

画作上就署“吴青霞”,她起了一个号“龙城女史”,

后来还增添一个别署“篆香阁主”。

篆香阁主——吴青霞

吴青霞 名门通德

木一堂美术馆在展作品

笔墨秀智 气韵生动

篆香阁主——吴青霞

吴青霞的画格调自成一家

她的《侍女》参加加拿大温哥华中国文化艺术展,

获得“荣誉”奖。

此后,她也为一些刊物画过各类题材的封面,

她还代表“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女书画家们和各大笺扇庄合作,

当时报纸也为她们刊登绘画作品润格广告,

并代附各大扇庄地址


篆香阁主——吴青霞


吴青霞笔下的仕女

画了一生鲤鱼 以鱼为师

篆香阁主——吴青霞

吴青霞画的鲤鱼在书画界享有特别高的声誉,

有“江南鲤鱼王”之称。

此事缘起吴青霞父亲,

一次,吴仲熙购得日本人画的游鱼两帧,

吴青霞对此特别感兴趣,

但她认为鱼的灵性在尾部,此两帧日本人所绘游鱼尚感不足。

吴青霞对父亲说要画鲤鱼,

精通画业的父亲对女儿的爱好和追求非常支持,

便在家中备着大缸,蓄鱼其中,

让女儿每日观其浅翔上下,领略濠上庄惠之趣


篆香阁主——吴青霞


篆香阁主——吴青霞

吴青霞看过绢本上的鱼和日本画家的鲤鱼,

并未照搬,

她觉得宋、元人画的鱼仅具形状而缺乏气韵,

比较呆板,

而日本人画的鱼尾巴太小,游动无力,

吴青霞赴杭州西湖边的花港观鱼写生,

又到上海中山公园请教养鱼专家谈鲤鱼的生活习性,

把鱼当作自己的“老师”。


篆香阁主——吴青霞


篆香阁主——吴青霞

她改画在生宣纸上,

利用墨在生宣上的特殊效果,

先用大笔点垛,求其水墨鲜活,

有潮润滋嫣的感觉,然后用衣纹笔细细布鳞片,

画上四、五道工序徐徐晕染,

鱼肚处轻敷薄粉使其有“鱼肚色”,

同时把鲤鱼的尾巴略加放大,

她画的水墨鲤鱼,不上金粉,却金光闪闪。


篆香阁主——吴青霞


篆香阁主——吴青霞

1955年,

吴青霞45岁,吴蕴瑞已63岁,两人相遇。

吴蕴瑞虽为体育名家,

闲时亦挥毫作画,开过画展。

一次联谊会上,吴蕴瑞与吴青霞相识,

两人以谈画为契机,

吴蕴瑞非常欣赏吴青霞的绘画,

而吴青霞除欣赏吴蕴瑞的画作外,

还吃惊于他收藏了多幅徐悲鸿的大作。

在互相欣赏中,他们结婚了。

婚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琴瑟和鸣,

这段婚姻更多的是诗情画意,恩爱甜蜜。


篆香阁主——吴青霞


篆香阁主——吴青霞

吴青霞

——从常州青果巷走出的

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著名女画家

以画鱼及芦苇闻名于世

童年父亲启蒙,

少年时到沪卖画养家,

中年蜚声沪上

晚年晚来婚姻美满。

独特的成长环境,

造就了她特有的绘画风格以及她不平凡的一生。


篆香阁主——吴青霞


万年如意 吴青霞

木一堂美术馆在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