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平谈歌剧《青春之歌》创作,十年来多次进行修改

唐建平谈歌剧《青春之歌》创作,十年来多次进行修改

文 |唐建平

歌剧《青春之歌》自2009首演以来已经十年了,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到来之际。这是我作曲的第一部歌剧,所以格外珍视。为了使它在艺术上更完美,十年来我进行了很多次修改。终于这次修改的版本完成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到,创作与修改的工作可以欣慰地结束了。

十年前的中国文艺舞台还鲜有原创歌剧,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立项创作歌剧《青春之歌》,站在了中国原创歌剧蓬勃发展的潮头。那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北大的歌剧、北大的题材、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在机缘巧合之中相遇,格外引人注目。记得我是在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会议上认识的北大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她相继观看了我作曲的芭蕾舞剧《精卫》和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等演出,直到她请我为歌剧《青春之歌》作曲的时候,我才明白她的良苦用心。作为作曲家我珍惜每一次创作的机会,努力用最好的创作结果回报和感谢信任我的人,回报我承担的艺术创作题材。

艺术创作需要虔诚、恭敬和勤恳精神,也需要心灵中存有能够建构艺术作品的美,能够激发人们灵魂深处因美而感动的激情。《青春之歌》的成功在于音乐中洋溢着青春气质的美。十年来,歌剧《青春之歌》持续上演,其中的几个重要唱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接受。

近年来中国歌剧创作蓬勃发展,原创歌剧相继上演。随之,相关的原创歌剧创作讨论也越来越多,无疑这会有力推动歌剧创作的发展。歌剧音乐创作艰深且复杂,是需要广泛的社会重视才能持续发展的。要发展就会产生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我认为歌剧发展的重要问题,其实也是一切艺术作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无外乎是其社会性和艺术性问题。歌剧这样的宏大艺术创作,这两方面问题更显突出。歌剧创作动辄百人,创作周期一般都要以年计算,属于“工程”级别的创作项目,立项选题就要面对艺术之于社会担当的压力。历史题材需要考虑其现实意义,现实题材要考虑如何深化其思想价值。即使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探索,也要认真解决艺术探索之于社会对艺术作品需求的问题。

歌剧《青春之歌》选取文学名著,表达了五四以来在新文化运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青年人寻求真理、投身民族解放、为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故事。歌剧版本中,重点突出了追求进步、崇尚光明、绽放青春梦想等人类生命精神中永放光芒的思想内核,形成了戏剧结构和戏剧内容简洁、充满阳光感、旋律清晰、段落感强但又有很好的乐思发展等特点。在刚刚写完的时候,我曾在心里给了它一个定位:青年歌剧(与一些被标为:青年协奏曲、青年交响曲的经典作品异曲同工)。这主要是心中自然的感觉和对已经完成的音乐特点的一种自我评判。它伴随我在审读和反复聆听歌剧中那些音乐时从心中自然流出,包含了我对其音乐成功方面的肯定,也包括了我对它不足方面的剖析。

十年来的修改,我本着尊重原著思想、剥离时代局限的原则,更加突出原著中青春的理想与情感、爱与恨、欢乐与悲伤、生存与毁灭等核心内容;提炼思想、寻找灵感、积累细节的技术手段;还原人性本体,努力与今天人们生命精神和生活理想相适应、相融合。同时,修改中也包括了很多在细节上歌剧化的处理。几次平衡比较反复修改,相信《青春之歌》因有了这样的推敲而在艺术上有了大幅度的艺术提高。

自《青春之歌》后,我相继创作了包括9部歌剧在内的十几部大型声乐体裁音乐作品,在不停的创作过程中成功塑造出了几十个人物音乐主题、数以百计不同音乐形态。在这样超量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经验,也破解了很多创作的困惑。

歌剧是文学与音乐的合成艺术,音乐写作在艰深的作曲技术层面上又增加了解读文学和处理文字关系的艰辛。这就要求作曲家要有大格局的文化担当精神,有宽广的艺术视野和丰富的创作经验。20世纪以来音乐的探索性发展,依托超前观念革新和理论支撑,冲击甚至颠覆了人们的艺术观和人们对于音乐创作的认知。作为音乐学院的教师,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使我相信,课堂上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困难,因有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而变得容易解决。创作歌剧的机会不多,完整创作过程积累的作曲经验因此非常可贵。在音乐写作、处理声乐和音乐关系上,通过实践是可以从熟练掌握到运用自如的。

譬如宣叙性音乐和宣叙调方面的写作困难,我们过去更多是将其归因到汉字声韵与歌唱发声的矛盾上。这样的问题在音乐中很容易被发现,长期被认作是影响中国歌剧艺术水平提高的“拦路虎”。但我不这样认为。记得很多年前来中央音乐学院讲学的意大利作曲教授曾经专门讲述过意大利歌剧中有关文字声韵与音乐写作问题。这就是说,在意大利歌剧中,意大利文在音乐构成中有同样的问题存在。所以将宣叙性音乐写作困难简单归因汉字四声发音上是不准确的。歌剧中的宣叙性音乐,有时以纯语言叙述为主,语言声韵和字句节奏处理非常醒目,严格尊重声韵和有选择、有目的地牺牲一些字句的语言声韵和节奏特点等都是常见的。但在更多的大段剧情叙述中,需要符合戏剧要求或是推动戏剧发展的音乐,音乐的艺术形象和情感表达等就成为宣叙性音乐或宣叙调音乐成功与否最为重要的标准。总而言之,宣叙性音乐写作需要很强的音乐写作能力,也需要有满足戏剧表达,写出大量的、不规则性重复的音乐的能力和作曲手段。足够的发展音乐和驾驭音乐结构的能力、丰富的音乐积累,是提高宣叙调写作质量的基本保证。

祝贺此次经过修改的最终版本《青春之歌》歌剧在五四运动100周年的时刻在北大演出。希望它如同剧中歌唱的“青春是一支不老的歌”那样永远青春。

- THE END -

快手、抖音账号

近期热门文章

韩雪假唱背后,饮鸩止渴的音乐剧“粉丝经济”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圣母院和音乐的故事

音乐教师有哪些隐性负担?| 争鸣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北京合唱节5月开幕,音乐周报与北京音乐家协会邀全国合唱团晋京展演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

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唐建平谈歌剧《青春之歌》创作,十年来多次进行修改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A:发这里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唐建平谈歌剧《青春之歌》创作,十年来多次进行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