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诸“尸”——奢比之尸、肝榆之尸

《山海经》中描写“奢比之尸”与“肝榆之尸”的文字比较简略,且缺乏其他相关的材料。对于其实指之物,历代注家及研究者往往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对此“尸”为何物的观点,主要为“神主”说、画像说及地名说为主。 《山海经》中关于“奢比之尸”与“肝榆之尸”的记载,仅现于《海外东经》及《大荒东经》的只言片语。尤其是对“肝榆之尸”的描述,几乎是空白。 《海外东经》:“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海外东经》:“君子国在其北……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大荒东经》:“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经中诸“尸”——奢比之尸、肝榆之尸

首先,对于《海外东经》言“奢比之尸”为大耳;《大荒东经》则言“奢比尸”为“犬耳”。今从袁珂考证宋本,“犬”当为“大”。另外其“珥两青蛇”,郭璞注言其是为“以蛇贯耳”,郝懿行进一步解释“珥”为“瑱”,“瑱之状,首直而末锐,以塞耳”。故此“珥两青蛇”或为两青蛇形耳环。若“奢比之尸”为“古山海图”所绘形象,《海外东经》及《大荒东经》之文字,为对此画像的文字说明。则“珥两青蛇”亦有可能为“奢比之尸”画像耳旁又绘有两青蛇形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奢比之尸”的形象做一个简单的描述:野兽的身体,人的脸,大耳朵,耳朵上还挂着两条青蛇。

经中诸“尸”——奢比之尸、肝榆之尸

郭璞注此言“奢比之尸”为“神名”。《管子·五行篇》有“黄帝……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郝懿行考罗泌之《路史》以“奢龙”为“奢比”,疑《山海经》之“奢比”即为《管子·五行篇》所云之“奢龙”。若如郝懿行所言,则“奢比之尸”当是黄帝时之大臣奢龙之神像,此“奢比之尸”中“尸”的用法,即为上文所述作“神主”之意。又由于“奢比之尸”为人兽混合体,亦或是一种“尸神”。 从“奢比之尸”兽身、人面等明显的,带有人兽结合体的特征来看。“奢比之尸”又比较符合“尸神”的特征,带有浓厚的图腾崇拜的痕迹。

经中诸“尸”——奢比之尸、肝榆之尸

对于“肝榆之尸”的相关材料,《山海经》乃至其他先秦、秦汉文献都鲜有记载。故而 “肝榆之尸”为何物,很难对其进行考证。有学者认为其与“奢比之尸”同为尸神,则此“尸”字亦应是“神主”之意。近年来,又有学者将“肝榆”与地名联系起来,认为“肝榆”即“赣榆”,“肝”、“赣”二字为同音异字,即今江苏省赣榆县。此区域大约在上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考古文化以龙山文化藤花落遗址为代表。发现有奠基坑、灰坑、灰沟、道路、房址、水沟、水稻田、石埠头等遗迹;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以及炭化稻米等动植物标本。 “肝榆之尸”即“赣榆之人”、“赣榆之夷”。若是如此,则此“尸”字为前文所言“人”、“夷”字之意。亦有学者认为“肝榆”即“盖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