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自卑”?父母是罪魁禍首,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

小惠是個有點“自卑”的孩子,早晨來園時和老師問好的時候,總是低頭不敢正視老師的眼睛,問好的聲音也是小得不能再小,平時上課時明明知道問題的答案,都不敢舉手發言;明明畫畫能力很好,總是說“我不會”且不敢下筆去畫。小惠媽媽也經常和我們抱怨,說小惠總是害怕嘗試,想讓她去學點繪畫班或者舞蹈班,她就說她不敢。

“自卑”的孩子,敏感、膽小、脆弱、不自信,害怕自己暴露在眾人面前,害怕自己失敗,害怕他人的關注,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那麼,孩子天生就“自卑”嗎?不是的,父母是引起孩子“自卑”的罪魁禍首。

一、為什麼說孩子的“自卑”父母是罪魁禍首?

1.父母對孩子進行打擊式教育。

孩子是能夠辨別對錯的,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如果家長總是用責備地語氣訓斥孩子,或者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習慣性打擊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自己變得不自信了。

孩子為什麼“自卑”?父母是罪魁禍首,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

2.父母吝嗇對孩子行為的讚美。

我們中國人都比較含蓄和內斂,即使面對孩子取得的成績,父母總是擔心孩子一聽到表揚就驕傲,在孩子面前不敢直接地給予孩子鼓勵和認可,讓孩子享受不到家長對自己努力的肯定,缺乏成就感,孩子甚至會認為自己做得不好,所以家長才不會表揚自己,孩子容易對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變得“自卑”。

3.父母對金錢的錯誤看待。

如果家長對於金錢過分地在意,在孩子面前裝窮,要求孩子行為節儉,不給孩子買新衣、玩家,孩子的合理要求都不敢在家長面前提及,導致孩子在夥伴之間總是抬不起頭,感覺自己事事都比別人差,站在道德的高度制約著孩子的訴求,孩子便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了。

4.父母對孩子過多的關注和控制。

有些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和關注,對孩子的事情全部包辦,不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長久下去,離開家長的範圍,孩子就會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遇到事情毫無主見,唯唯諾諾,變得“自卑”。

5.父母之間感情不和諧。

如果父母之間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讓孩子長期處於緊張的環境中,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關愛,更有孩子覺得父母吵架是自己做錯事情,孩子就會否定自己、責怪自己,變得對孩子存在的不認可,變得“自卑”。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決定孩子長大後飛翔的高度。從小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勵的孩子,遇到事情不後退,不抱怨,堅持不懈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得不到父母肯定和鼓勵的孩子,就會變得“自卑”、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腳,不敢前進。那麼,“自卑”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

二、“自卑”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

1.膽小敏感。

“自卑”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敏感脆弱,喜歡的東西不敢主動爭取,總是覺得自己不行,害怕失敗。“自卑”的孩子在會過於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對於他人的建議和意見不能接納,總是會他人在處處為難自己。

孩子為什麼“自卑”?父母是罪魁禍首,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

2.情緒低沉。

“自卑”會讓孩子的情緒低沉,對任何事情都毫不介意和關心,不管家長如何為他操心,他都無所謂。因為“自卑”的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

3.做事容易放棄。

“自卑”會讓孩子遇到事情就放棄,不做任何嘗試就覺得自己不行,拒絕去尋求解決辦法的途徑,有種破罐子破摔地感覺。

“自卑”的孩子是脆弱的,也是痛苦的,因為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能擁有、想做的事情不能做,實施退縮,生活在失敗的陰影中。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改變“自卑”,將孩子從“自卑”的魔抓中拯救出來。

三、父母應該如何做來改變孩子的“自卑”?

1.多給孩子鼓勵的語言,少些負面打擊。

當家長感覺到孩子“自卑”的情緒時,多和孩子說“理解”“相信你”“支持你”“愛你”,和孩子共情,鼓勵孩子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事情的辦法,和孩子一起度過難關。

孩子為什麼“自卑”?父母是罪魁禍首,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

2.幫助孩子樹立合理的目標,不催促不影響。

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合適自己的目標,減少孩子因為目標設立不合理造成失敗而“自卑”,在孩子的行動中,不催促孩子的進度,不影響孩子的想法。比如背誦一篇長長的課文,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幫助孩子將課文分解成一段一段,在一個時間背誦一段,依次進行下去。

3.多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不包辦不專制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自我負責的習慣,在一定可控的合理範圍裡,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家長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獨立思考並能夠對事情負責到底,學習處理問題的能力。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不是家長理想的實現者,不是家長情緒的收納桶。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讓孩子自信勇敢,樂觀向上。在家長幫助孩子改變的時候,家長要注意一下的問題。

四、在改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這些問題:

1.家長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附註在孩子身上

一些家長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就把所有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一出生就揹負家長的理想,事事以家長的要求為主,變得沒有孩子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己的生活,變得隨性而為。

孩子為什麼“自卑”?父母是罪魁禍首,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

2.家長不要讓孩子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

家長不要總是用別人家孩子的成就來激勵自己家孩子的行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閃光點,不能總是將自己孩子的劣勢和別人家的優勢比較,給孩子增加挫敗感,變得不自信。

3.家長要積極向上做好榜樣示範。

常言道:言傳身教,其實身教更甚於言傳,有些家長自身都是自暴自棄、得過且過地面對生活和工作,孩子在耳聞目睹之下,自然也會變成這樣的人。只有家長自身充滿信心,孩子才會積極向上,不“自卑”。

原生家庭帶來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孩子的一切不良習慣都是可以避免的。家長要讓孩子從小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和接受自己,不為失敗而放棄,要學習主動爭取,大膽向前。

家孩子有過“自卑”情緒嗎?你是如何解決孩子的“自卑”情緒?對於孩子的“自卑”你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話梅留言,話梅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的媽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話梅媽媽,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