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階層的錯位,也許是大齡剩女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在當下時代,大齡剩男剩女越來越多,而且出現不斷增長的趨勢。而對於大齡剩女產生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除了本身對婚姻、異性興趣缺缺,或者是習慣獨立生活,以及工作忙碌無暇考慮婚姻的群體之外,很多有意結婚的單身女性不接受同階層的男性,甚至不滿意略高層次的對象,然而自己又缺乏匹配高階層男性的條件。這就是階層錯位。

婚姻階層的錯位,也許是大齡剩女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比如,一個大城市出生的白領男性,年入二十萬,除父母住房之外還買了一套兩居室婚房;女方和父母同住,年入五六萬,但對白領男的婚房不滿,要求換大一點的,白領男同意,借款換房,父母不得不在退休後再就業共同還債,女方還對婚戒、婚宴規模咄咄逼人,遂分手。再比如之前有新聞,快遞男月入八千,被月入三四千的同鄉打工女友嫌棄不穩定、沒前途。

婚姻階層的錯位,也許是大齡剩女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人在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從事人事工作多年,見過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婚宴不知凡幾,也介紹過對象。從領導崗位到普通員工,從管理層再到基層勞動者,階層錯位的婚戀觀普遍存在。“農村出身的不嫁農村男”(非貶義),年薪五六萬的白領女不屑年薪七八萬的白領男,和父母蝸居的要求婚房百平米、婚宴五星級。有時候開玩笑和對象說,算你運氣好,要好好珍惜啊。

婚姻階層的錯位,也許是大齡剩女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謂門當戶對,早已不足以應付如今許多女性的婚戀觀。當年有很多朋友勸我和對象不要繼續,其實我倆學歷相同,出身鄉村,家境相仿,收入對方還要高一些,只是當時對方不可能在工作的大城市買房,所以被認為不合適,不過我認為我們兩個還是有感情的,最終的結果總算還是堅持了下來。

婚姻階層的錯位,也許是大齡剩女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說句題外話,有一種理論以雄性哺乳類動物作類比,提出“一夫一妻保護的是男性,讓他們有機會結婚。”這套邏輯最大的漏洞就是,默認了高階層男性會對所有女性“照單全收”。事實上,對於他們而言,學識、門第、氣質都是考慮因素,外貌更是重要。比如封建時代的地主老財,也許會看上十里八鄉的“一朵花”而納妾,但對於多數莊稼漢追求的農婦,卻不感興趣。受一些影視劇的影響,有些人以為鄉紳地主、富家公子動輒欺男霸女,見女人就上,堪比“人形泰迪”。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婚配實現“階層躍遷”的女性並不普遍,長期以來更多的是,“階層匹配”一直是男女婚戀的主基調。

婚姻階層的錯位,也許是大齡剩女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遺憾的是,許多有意結婚的女性以階層錯位作為交往條件,近幾年網絡上又出現鼓動以生育能力、下一代姓氏等問題作為婚姻要約對價的言論,這些奇葩的情況,縱觀世界也是不多見的。與此同時,為了匹配同階層女性的要求,男性必須支付更高的成本,經常的情況是,不得不通過攫取父輩資產以實現婚配,讓人唏噓不已。

婚姻階層的錯位,也許是大齡剩女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結論如下:有意結婚的女性,無法匹配到略高階層的男性;有意結婚的男性,無力承擔同階層女性的婚戀需求——這也許就是大齡單身群體形成的主要原因。話說回來,其實這種錯位邏輯,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現在部分在家待業啃老的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處境也是頗為尷尬。最後祝願所有在一起的人不僅僅是因為合適,更是因為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