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文情懷輕商業運作,錯過互聯網資本風口,天涯還能火起來嗎?

重人文情懷輕商業運作,錯過互聯網資本風口,天涯還能火起來嗎?

天涯曾經熱鬧過,輝煌過,幫助過很多人,成就過很多人,在互聯網發展歷程當中寫下濃厚一筆,這就夠了。

文 | 曉寰

那一批生於1999年的互聯網企業,有的早些年就已消失匿跡;有的不斷轉型,改頭換面;有些企業不忘初心,堅守理想,例如阿里從電商出發,圍繞人、貨、場景不斷完善自身的商業操作系統,形成風景這邊獨好的一片森林。天涯社區也在堅守,也在轉型,卻一直苟延殘喘。不少人提起天涯,就不乏惋惜之情。

作為70後、80後精神家園,這個網站的貼文界面二十年幾乎沒有變過,那一抹淡淡的藍很容易觸及埋藏在他們記憶深處的酸楚。他們是有情懷有理想有追求的一代人,在一個虛擬的平臺上因觀點分歧爭執的面紅耳赤,興趣相投者觥籌交錯,意見相左甚至會動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激情的碰撞,用戶完成常識普及、價值觀的審視,甚至知識體系的重構。如今,他們淪落在天涯,也變成了中年油膩大叔。

曾經制造無數熱點話題的天涯一直把自己置身幕後,把舞臺交給這群精力充沛的網友。2019年4月,天涯社區發佈相關新聞,從“新三板”主動摘牌,全力衝擊科創板。科創板的初衷是吸引一批優秀的科技類企業迴歸國內市場,天涯以目前的狀況衝擊科創板,有點倔強,有點任性,也有點自不量力。這一波操作,它把自己變成故事的主角,吸引一波人的懷舊。同時,它想在資本市場做最後一搏,這充分說明它對資本的渴望。

重人文情懷輕商業運作,錯過互聯網資本風口,天涯還能火起來嗎?

天涯發佈的摘牌公告

這一波網友的懷舊更像是輓歌,天涯的創始人把問題歸結於商業敏感性比較弱,幾次錯過資本風口,走了很多彎路……一個註冊用戶過億的網站,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把問題甩鍋給資本,這便是反思不徹底。

垂直領域的領跑者

熟悉天涯的用戶都知道,天涯版塊分類很詳細,從有影響力的主版,到城市為代表的副版,再到一些細分的垂直領域,例如討論娛樂話題的娛樂八卦,討論影視話題的影視天地,討論科技話題的IT視界等。鼎盛時期的天涯大大小小的版塊有兩千多個,版塊越細分,意味著用戶人群更加聚焦,也會帶給商業精準投放的便利。

2006年前後,天涯社區在海南等城市版塊有了“分類信息”,用戶可以在這裡發佈租房、求職、二手物品交易等……分類信息這個版塊很雜,基本都是本土用戶為了需求而產生的一個信息交互平臺。

此時,騰訊正在QQ彈出框不厭其煩推廣自己的拍拍網電商平臺;58同城還沒有擴張到每一個省市,在沒有資本進駐之前,它的擴張意味高投入低迴報,更意味巨大的風險,更不用說還沒有起步的阿里閒魚。

天涯的信息分類則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天涯每開一個城市版塊,分類信息作為單獨的版塊非常容易複製,管理成本會低很多。此外,分類信息非常實用,作為本地網友黏性的一個有益補充。處於創業階段的運營人員也在不分週末的為用戶整理信息,搭建買賣平臺。這個平臺蘊涵無限可能的商業價值。

然而,分類信息平臺運營兩年之後被關閉,這裡面有種種原因讓人唏噓,其一因為發佈門檻低,用戶用機器發表大量垃圾廣告,甚至色情廣告貼,加大管理風險;其二,隨著運營的深入,這與天涯早期的運營理念發生衝突,天涯創始人邢明重人文情懷輕商業運作,覺得這樣的版塊與整體的天涯風格不相容,他具有一票否決權。

重人文情懷輕商業運作,錯過互聯網資本風口,天涯還能火起來嗎?

回過頭來看,分類信息的運營思路並非具備前瞻性,也只不過是適應用戶的需求而幹了這麼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隨後的運營人員從裡面探尋到了商業價值。如果一直走下去,可能細分出更多的“58同城”及“閒魚”,這對天涯的轉型還真是無可估量。

分類信息被關閉,天涯自身在商業領域探索的大門給關閉。很快,二手交易平臺、同城交易平臺崛起,當初的分類信息運營人員輓額嘆息,後悔不迭。從這件小事可以窺見,天涯的商業轉型,絕非一件易事,這裡面有老闆慣性思維,還有管理風險,個體運營者缺乏決策權等等諸多考量。

隨後,天涯在垂直領域的優勢慢慢被人掏空,炒股的平臺有了和訊財經、東方財富網,他們平臺的導入個股漲跌數據,方便用戶隨時查看;討論影視的慢慢流向了豆瓣,因為豆瓣有了更直觀的評分產品,天涯影視評論裡面充斥太多的評論,他們只是做著布朗運動,其商業價值沒法挖掘;原創文學領域自然不用說,盛大文學、中文起點網開始招攬優秀的原創寫手,這些寫手變現更快捷……

對於一個依賴頭部用戶生產原創內容,大多數普通用戶進行內容互動傳播的平臺,頭部的原創用戶流失之後,版塊內容就會快速水化,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帶給版塊繁榮致命一擊。早期的天涯用戶可以為榮譽而生,後面的商業環境沾滿了孔乙己的銅臭味,急於變現的用戶自然跟隨資本走。

馬雲在演講說過,很多人因為看見而相信,少部分人是相信而看見!在看見和相信之間,堅守的人可能多一點耐性就可以看見成功。而天涯的堅守,正好悖論用戶需求本身。

多元化的需求不被人重視,這才是平臺發展的障礙。

天涯產品裹足不前

互聯網有句經典的口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用戶可以不受專業限制,對互聯網產品提出不同需求,不同意見。而用戶所追求的不過就是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具備極簡、易操作、個性化需求等。

這句話也很容易誤導人。

2009年,微博興起之後,天涯頭部用戶進一步開始大規模的平臺遷徙,而其他平臺在垂直領域的成功,加劇了大v的流失,多重夾緊下,天涯慢慢失去了“話題製造”的優勢。

天涯開始佈局各種產品,要適應新的互聯網模式做出調整、改變,挽回丟失的人心而天涯的每一次嘗試,哪怕邁出謹小慎微的一步,例如修改一些頁面顏色,調整下字體,簡單的功能排序都要面對千萬忠誠用戶的“挑剔”,他們可以面對面與天涯的創始人進行溝通對話,把自己的“不滿”“上達天聽”。而創始人邢明則是“最大”的產品經理,他會從人文情懷出發倚重網友的建議,對產品的上線具備了生殺予奪的權利。

重人文情懷輕商業運作,錯過互聯網資本風口,天涯還能火起來嗎?

天涯2009年的網頁界面

重人文情懷輕商業運作,錯過互聯網資本風口,天涯還能火起來嗎?

天涯社區目前的網頁界面

回過頭來看,最近這十年,天涯一直在追趕潮流,發現遊戲賺錢的時候,打造網絡版的遊戲平臺;追趕微博推出“天涯鴨博”;追趕攜程,重磅打造旅遊電商平臺;為了適應手機無線,推出輕天涯產品,天涯日報等等產品……天涯一直在模仿,幾乎沒有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產品,包括學習別人成功的產品模式,用網友的刻薄的評價就是:照搬都會走樣。2018年,天涯佈局區塊鏈,這個被視為“核武器”的產品,要重振天涯的輝煌。經過一年的運作,產品也走入死衚衕,很多參與者感受到涼意。天涯的創始人也感嘆,“我們起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

天涯每一次的改變,意味“守舊”的網友投訴,產品經理揹負太重的包袱,他們要綜合老闆、網友、公司上下討論的意見,最終把一個無限美好的產品變成“四不像”。

這些年,作為網絡文學的原創地,天涯文學在客戶端上找不到入口。更多的用戶打開天涯客戶端一頭霧水,找不到相應的版塊,找不到如何發帖。首頁所承載的內容雜亂無章,用戶體驗無從談起。天涯被移動互聯網所拋棄。

重人文情懷輕商業運作,錯過互聯網資本風口,天涯還能火起來嗎?

天涯App首頁

天涯的管理者失去了商業嗅覺,產品本身沒法做到極致用戶體驗,天涯每一次改變,每一次產品升級都意味著用戶大面積的流失。這些年,沒有變化就是最好的天涯,天涯20年風格不變的界面,留給網友一塊懷舊的自留地。

值得一提,天涯的發展壯大正是具備了社交媒體屬性,但是很多時候,創始人又想甩掉媒體屬性,專注做社交,而媒體的影響力卻一直支撐社交平臺的前行,天涯就在這個矛盾體當中反反覆覆徘徊。

20年來來往往這麼多企業,不管是新生代的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制造業,失敗的企業都能找到很多共同點。天涯早期的成功有創始人的功績,但更多充滿了時代發展的偶然因素,它壯大的過程當中,具備家族式企業的管理通病,也有了大公司虛胖的症狀。如今走向落寞,也屬於一種必然,用金庸的總結最為合適:人生不過是大鬧一番,後悄然歸隱。

天涯曾經熱鬧過,輝煌過,幫助過很多人,成就過很多人,在互聯網發展歷程當中寫下濃厚一筆,這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