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检测“不准”?血糖仪表示:这10种“锅”我不背哦!

血糖仪结果与化验室检查结果经常会有出入,究竟是血糖仪不准?还是另有他因?本文将为您解开谜团。


作者丨王建华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如今,血糖仪在糖尿病人群中早已普及,但由于血糖仪所测的数值跟医院化验室测的结果很多时候并不完全一致,使得有些病人对血糖仪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并且往往将其统统归咎于血糖仪本身质量不过关。

根据国际上的规定,同一标本、同一时间用血糖仪和用化验室大生化所测的结果正负相差不得超过20%,如果检测超出上述范围,同时又排除了操作及试纸等方面问题,就应考虑血糖仪本身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除此之外,在很多情况下,血糖仪检测结果出现误差是由于使用者自身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以下主观因素:

1

血糖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血糖检测“不准”?血糖仪表示:这10种“锅”我不背哦!


2

血糖仪和试纸不匹配


病人一定要选用与自己血糖仪匹配的血糖试纸,即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款式的血糖仪,其使用的试纸也不相同。

3

没校正调码


每瓶血糖试纸通常都带有一个特定代码,每当启用一盒新试纸时都要调整血糖仪的代码,使之与目前使用的试纸代码一致。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免调码血糖仪可以自动识别试纸编码,故可省去这一环节。


4

清洁消毒不当


采血前一定要清洗双手,否则手上粘的物质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血糖检测“不准”?血糖仪表示:这10种“锅”我不背哦!


由于碘酒消毒会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偏差,故采血时应使用75%医用酒精消毒皮肤,而且一定要等酒精完全挥发后再扎针采血,否则酒精会稀释血液,还会破坏试纸上的反应酶。

血糖仪显示滴血信号时,将指尖血液滴到试纸血样区,滴血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以滴血区全部变为红色为宜

5

采血进针深度不够

采血进针深度不够。病人皮肤较厚而采血进针较浅,由于出血量不足,采血者用力挤压手指致使组织液混入血液,将血液稀释而造成血糖值偏低。

6

操作方法不当

各种血糖仪的操作程序大同小异,患者检测时一定要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

常见的不正确操作有:

①测试时试纸条没有完全插到测试孔的底部。

②有些仪器是先滴血,然后再将试纸条插进血糖仪,如果滴血后等待时间超过两分钟才将试纸条插进测试孔,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此时应换用新试纸条重新测试。

③检测时试纸条发生移动等情况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应将血糖仪放在平稳、安全之处使用。


7

试纸存放不当或有效期已过


试纸要求在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不能受潮及暴晒,也不能存放在冰箱内。

在使用非独立包装的瓶装试纸时,要求取出试纸后,马上盖严瓶盖,不宜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否则,容易导致盒内试纸受潮、被污染或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起化学反应,影响血糖检测结果。

试纸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用完,不要使用过了有效期的试纸,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


8

血糖仪没及时校准、清洁和保养


血糖仪没定期校准。一般正式厂家生产的血糖仪都有售后服务,要定期(半年左右)到购买的商店或厂家指定处校正血糖仪是否准确。

血糖仪没及时清洁保养。当血糖仪有尘垢、血渍,尤其是仪器的测试区被污染时,会影响测试结果。此时可用软布蘸清水清洁,不要用清洁剂清洗或将水渗入血糖仪内,更不要将血糖仪浸入水中或用水冲洗,以免损坏血糖仪。另外,

血糖仪允许工作的温度是10℃~40℃,湿度是20%~80%,太冷、太热、太湿都会影响其准确性。

9

血糖仪电池电力不足

血糖仪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测试时显示屏上显示“低电量”字样或符号,考虑为电池电量不足,应及时更换新电池


血糖检测“不准”?血糖仪表示:这10种“锅”我不背哦!




N

其他因素的影响

许多人糖尿病人同时还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脂的患者血液呈油状,就会使比色的光反射出错,从而影响结果。有些病人服用多种药物,而这些药物含有的某些物质也会影响血糖的测试结果。

此外,血糖仪测的结果与化验室的检查结果客观上就有差异。血糖仪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包括红细胞和血浆)的血糖,而医院化验室抽血测的是去除红细胞后的静脉血浆血糖。由于红细胞中葡萄糖含糖较少,所以,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浆的血糖值通常比毛细血管的血糖值高10%左右,但这是两者之间应有的差别,不能怪血糖仪“不准确”,而是标本不同所带来的差别。


血糖检测“不准”?血糖仪表示:这10种“锅”我不背哦!



我们应当知道,人体的血糖水平受饮食、运动、药物、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天当中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经常波动的。进餐后血糖会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不一样,餐后1小时与2小时血糖也不一样。

不仅同一天中的不同时段血糖不一样,非同日的同一时间血糖值也不相同。因此,测试时间不同,血糖值自然会有一定的差别。就拿非同日的空腹血糖来说,不必苛求两次结果都一样,只要测值变化不大就完全可以接受,大可不必为一点波动而紧张不安。

不可否认,有些牌子的血糖仪质量上的确不太过关。但基于以上大多数情况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不在血糖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