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文轻武,元朝重武轻文,为何宋朝却比元朝多延续了221年?

记忆斑驳旧时光-


宋朝重文轻武,元朝重武轻文。但我只能说,相对平稳的社会状态能延续更久,人民的幸福感会更强,所以宋朝比元朝要延续多200多年。

先说元朝,马背上的民族生产力不怎么行,但武力值max啊!战斗民族蒙古人依仗强大的战斗力优势横扫欧亚大陆,武力无边的结果就是强大的金国拦不住、南宋拦不住、印度阿三拦不住、欧洲人也拦不住。所以说,武力值本就不怎么样的南宋,能独自抗蒙那么久,已经很厉害了。

但只学会了“马上得天下”的蒙古人,在面对占领来的肥沃土地,却不怎么会搞生产。甚至有人提议全部搞牧场,我的天!这经济模式都划归为牛羊马经济吧?那么单一真的是有点……所谓“重武轻文”,说到底就是蒙古人不仅拒绝继承先进的中华文明,还推行种族主义,人分四等,极端鄙视汉人,结果就是不搞生产民不聊生,那自然朝代不会长久。

当初宋朝重文轻武,是用文臣管武将,其实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中央集权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是他的表面现象,而棋高一筹的是,他可以从制度上破除武力的垄断。制度上,北宋把调兵权、统兵权、握兵权三权分离,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通过权力分离相互制衡的做法来避免某一方做大,从根本上杜绝了五代武将专权的出现。

然后,宋朝人得以天天沉迷在礼教和文化发展,当然也包括发展商业贸易。这样的好处就是文艺点的人都沉浸在文化产业里,实在点的人都沉迷在搞商业或者生产,各取所需,言论也相对自由,也就没有人老是想去打仗造反,更多是想着怎么把小日子过得美滋滋。喝酒吃肉娶妻生子弹琴说爱不好吗?非要去打打杀杀有卵意思哦!

不过,重文轻武的坏处就是一旦打起仗来,就变成吃亏了,太久没打过了,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谁来指挥哦!岂不是亏大发了。

所以宋朝自然出了很多名人,各个领域都有,文化底蕴是有的,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都是爆发式的来,但是武不行的短板,但买你对西夏、金、元的进犯,也只能民不聊生,加速了灭亡。



这些历史要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谁说重武轻文就一定能够让王朝长寿的?

还有,元朝你确定是重武轻文?

所以,这种假设本来就有瑕疵。

1、先说重武轻文能不能长寿的问题,答案是当然不能。

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了70多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具备了和匈奴一决高下的能力,然后汉武帝就开始了从反击匈奴到吊打匈奴的辉煌历史进程。

然而,在进行了数十年的猛烈打击后,汉武帝发现,国库都被旷日持久的战争给掏空了,因为穷兵黩武,各地的起义已经愈演愈烈,如果再打下去,大汉的基业很可能在自己手里断送掉。所以汉武帝及时发布了“轮台罪己诏”,将自己的过失公诸天下,向天下臣民道歉,从此汉帝国开始走向休养生息的道路。

一千多年后,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个勇武的帝王,在他在位的22年时间里,朱棣一共发起了5次对漠北蒙古的亲征,极大地消灭了北元的有生力量,使其回到了原始状态的鞑靼和瓦剌。

但是朱棣的连年征战并没有让明朝更好过,反而是民怨沸腾,最终在朱棣去世后,明仁宗朱高炽及时修改了大明国策,转向休养生息,度过了这段危急时刻。

所以说,重武轻文不一定甚至说一定不会让国家长寿,古语有云:好战必亡!

所以题中所说的宋朝比元朝长寿,不应该是个疑问句,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个肯定句!

2、再说说元朝的重武轻文问题

宋朝重文不假,但是元朝一定轻文吗?

众所周知,元朝在文化上保持了鲜明的蒙古特色,对汉文化的吸取非常不到位,这才导致了得国不过100年,但是作为一个入主中原的王朝,汉文明的意义对他们不言而喻。

所以蒙古人不可能完全忽视汉文明的存在。

忽必烈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对于蒙古人的汉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甚至元朝的国号都取自易经。

在很多时期,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涵养,很多游牧民族都会以汉化为荣,元朝也组织了数次科举考试,虽然不多,但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对汉文明的重视,否则,元朝连几十年的国运都不会有。

而所谓元朝重武,似乎更站不住脚,忽必烈在位时,元朝东征西讨,灭南宋、讨伐安南,远征日本,看似是个重武的存在,但是忽必烈之后,元朝内斗多于外战,再也不复往日蒙古的荣光,说重武真的言过其实!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strong>


静夜史




不得不非常遗憾地告诉题主,整个问题的描述基本上只是网络改史的结果



关于元朝只活了九十八年的说法,来自公元1271年十一月元世祖忽必烈发布建国号“大元”诏至1368年八月明军入大都,这样简单地做减法真的好么?



蒙古~元朝在中国地区的发展与演变

1206年(金泰和六年)铁木真“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卷一》,1205~1209年前后三次出兵西夏,使其臣服

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发动对金复仇之战

1227年,西夏降


1234年,金灭
~1233年,宋蒙联合
时的“大”金国

帮宋朝说句题外话:这个时候的金国,神仙也救不了,“复仇+摘桃子”是宋朝无奈和明智的选择


1240年,吐蕃依附

1253年,大理降

1254年,西南夷附

即便用最严格的标准,元朝的历史也应该追溯到忽必烈称帝


~忽必烈登基时形势图


公元1260年三月忽必烈称帝,建都开平;四月立中书省,颁即位诏,全面采用中原王朝官制


以国礼展开对宋外交和贸易
五月,建元“中统”



钓鱼认为,忽必烈在1271年的这份改国号诏书更象是一份统一动员令

诏书中强调的“乾元之义”与1260年建元诏书中的“体大易之乾元”毫无区别,政权也还是那个政权,只是疆域更辽阔





正经史界对元朝的寿命定义为
1206~13
68年,寿元163岁


正经史界对宋朝的寿命定义为
北宋:960~1127


年,寿元167岁

南宋:1127~1276(恭帝以临安降)~1279年(崖山海战),寿元149岁+续命3年




另:对两宋的标准很宽松,除续的3年外,从建隆元年年赵匡胤“受禅”到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灭北汉基本完成“宋朝的统一”这19年也被纳入宋朝的寿命,赵构解散朝廷,对金称臣这些事也被忽略



如果承认宋朝享国319年,就不得不承认宋朝至少被灭了三次



所以还是按正经说法说事比较好,免得又有人说宋朝碰瓷

蒙古~元朝,换了个马甲别以为我就不认识

北宋~南宋,明明就是爷俩




为国钓鱼


北宋加南宋,一共持续了三百多年的时间,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比较长的了。而元朝,虽然实现了空前的统一,但元朝持续的时间并不算很长,从元朝消灭南宋算起,持续了就是多年。而从忽必烈建元国号算起,不到一百一十年。从成吉思汗斡难河边称汗,也只有一百六十年。相对来说,在大一统的王朝之中元朝是比较短暂的。那么元朝为什么会比宋朝短命呢?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元朝及四大汗国

首先,元朝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王朝,构成这个王朝的不同民族之间,始终没有能够实现有效的融合。元朝建国后,推行了民族不平等的政策,以蒙古人为首,其次是色目人,第三是汉人,即北方地区的汉族百姓。第四是南人,也就是原南宋统治地区的百姓。这样的民族歧视政策,显然是不利于巩固元朝的统治。毕竟,构成元朝百姓的主体是汉人。如果汉族百姓对这个政权不接受,想长治久安是比较困难的。

元世祖忽必烈

其次,元朝的一百多年间,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始终没有能够有效解决。从忽必烈登基称帝,就面临着阿里不哥的威胁,双方为了争夺汗位而大打起来。后来,元朝始终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权力继承制度。元英宗被刺身亡,泰定帝去世后,政权又被元文宗夺取。元文宗还曾经毒杀了哥哥元明宗。除了争夺皇位,其主要大臣之间也始终没有停止权争。这也极大地削弱了元朝的统治能力。

再次,元朝朝廷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统治路线。在入住中原之初,蒙古贵族甚至想把中原地区改造成为牧场。后来虽然没有这么做,但其统治政策一直摇摆不定。朝廷也长期面临着财政危机。

第四,元朝的吏治少有清明的时刻,元朝的多数时间政治黑暗,贪腐成风。元朝后期曾经有过一首《醉太平》就描写了元朝的乱象:“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百姓们也说,“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元朝的末代君主元顺帝妥欢帖睦尔

第五,元朝在忽必烈之后,基本没有过出色的君主,也是元朝没有能够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元成宗还算是一个比较称职的守成之君,其他的君主在中国古代皇帝之中,都算不上是明君。


野叟杂谈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很不对,或者说问的方式有些奇怪。大概宋朝和元朝给人是那么一个印象。宋朝因为重武轻文,虽然最后被元朝所消灭,如果比较宋朝和元朝的国祚。宋朝的320年国祚肯定是要超过元朝的近百年的统治历史。好像正是因为元朝。宋朝的国策相反,元朝是重武轻文,所以导致其提早灭亡。

其实不管是从元朝的微观历史,还是从他的宏观历史来看的话,这句话是不能相比较的。

如果只比较宏观的一个方面,元朝还会比就像我们现在人说的那样短命。1368年,虽然这一年是大明帝国建立。但是在中国的北方面被元朝所控制,后来即便是朱元璋将元朝统治势力赶回了大漠蒙古地方。可在中国史学界,未必就能说元朝在1368年灭亡了,元朝的皇室血脉依然在蒙古草原继续延续下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北元。在整个明朝时代,就算蒙古部落相互混战,蒙古部落的各个首领依然希望恢复旧有的大元江山。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爆发了北京保卫战的原因。

我们假如将北元存在的时间,并入到之前的元朝所统治的时间内。那么元朝的国祚未必就比宋朝要短。

在微观历史中,也不是说整个蒙古帝国或者是后来的大元王朝,在各个方面实行的是武夫政治。从皇子继承问题来看,元朝还真不是说是重武轻文的那一类王朝。

忽必烈死后,大元王朝就陷入了皇位争夺战。而在早年,忽必烈死后的皇位继承人,毫无疑问的就是真金太子。在真金太子的简历中,就有不少汉人大儒作为真金太子的老师,向真金传达汉人的各种经典文化。

换句话说,忽必烈其实是在推行汉化。就算忽必烈去世,真金太子要是没有早死的话,元朝其实会像各个朝代一样。在国内推行汉化政策,培养大规模的儒生,那么我们就不能说元朝的统治是重武轻文的。

此外,实行科举制度如果被认为是重文的代表方面,那在元朝灭亡之际,元朝依然有实行科举制度,

被后人神化的朱元璋身边第一大谋士的刘伯温,他就是元朝由科举提拔出来的元朝官员。

而元朝之所以会短命的一个原因,笔者倒是认为,与其说是元朝是不是在国内推行重武轻文政策,不如说就是元朝的地位争夺战的问题,导致了元朝的实力被消耗,以至于农民起义。被后来的朱元璋所推翻,结束了在中原内地的政治。

我这个元朝皇位争夺战的惨烈,我们从元朝皇帝的在位时间就能看出来。

忽必烈死后,继位的是元成宗铁穆耳。铁穆耳去世后,之后元朝在位的两个兄弟皇帝,加在一起,在位时间也不过才十三年。这当中,元武宗海山在位仅仅四年就去世。后来的元仁宗就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一切国家大事都交给她的母亲处理。

在决定谁继位以前,如果不是这对母子三人和解,就会有一场骨肉相残,

这以外,更不用说元朝可谓是特产的权臣名单了。各种各样的势力,打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题外话,这句可不是玩笑,之后元朝爆发两都之战,说到底就是两个千里之外的都城在角斗。而且,因为皇位更迭的关系,一些皇位继承人根本就不在京城,而是从远方“请”来的。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宋朝能前后延续三百多年,确实是一个异数!我认为宋朝有此国祚,原因有三:其一、辽金二国是蛮夷爆发而起,虽处上风,但持久力不足,因此无法彻底吞并宋朝;其二、宋朝经济发达,用钱可以续命两百年;其三,金灭辽,蒙古灭金,给宋朝了缓冲时间。

元朝尽管武力值爆表,但是不足百年而亡,原因有三:其一、元朝内政不稳,矛盾尖锐,国内起义不断,势难持久;其二、蒙古军在中原花天酒地,战斗力极速下降,远不能跟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军相比;其三、朱元璋天赋异禀,能在短时间内积聚实力,扫平割据势力,驱逐蒙古。



宋朝一直没有统一华夏,北方一直有强敌存在,但是强敌内部有反叛势力,且武力值都爆表!辽国与宋实力相当,相持之下宋朝必被灭亡!但是辽国境内的女真人快速崛起,数十年就攻灭了辽国,建立了金国。尽管金国实力强大,但是短时间也灭不了宋朝,时间一久金兵战斗力下降,又被兴起的蒙古攻灭!


宋朝尽管战斗力弱,但是它十分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宋朝打不赢别人,就用钱腐化别人,这是宋朝能苟延残喘数百年的利器所在!辽国、金国都是在宋朝的糖衣炮弹下腐化堕落的。

元朝的各种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在中原的花花世界里安逸久了,战斗力也严重下降。红巾军起义遍地开花,元朝镇压不过来,朱元璋又是千年不遇的奇才,因此元朝在起义之中土崩瓦解!



大秦铁鹰剑士


重文轻武总比重武轻文好,两宋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重文轻武著称的王朝。但在事实上,文武共济之道才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之策,宋元各得其偏颇,若论何着为上,自然是文治更佳。

宋代能够维持重要的原因在于,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市民文化开始兴起,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再加上赵匡胤的相互制衡之策,宋国的国力空前发展。又有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苏轼、韩琦、富弼等大臣辅佐,所以虽然文弱一点,但是国立强盛,辽金夏一时也奈何不得,包括后面的元朝,也在钓鱼城和襄阳城吃了闭门羹。

元代则不一样,元代作为少数民族政权,马上夺天下,但是统治艺术和汉人王朝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元朝整个治国体系,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剥削型的,让蒙古人去劫掠,让色目人经商,必然引起民怨沸腾和人心思变。一旦军事强人去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就会大大减弱,这个时候再剥削就必然会官逼民反,甚至二世而亡。


青年史学家


第一,比元朝多延续了221年的宋朝指的是北宋加南宋。北宋的存在时间是960年到1127年,男生的存在时间是1127年到1279年。两宋相加,才能说比元朝多延续了221年。元朝如果从1206年开始算到1368年结束,那么它存在了162年。这只是算法的不同。

第二,元朝的存在时间短是因为元朝的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政权不稳定。中国传统皇朝的做法是多设几个类似于宰相的官职,进行权力之间的互相牵制。例如,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宰相的数量多了,皇帝的权力自然就稳固了,即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以加强皇权。但是到了元朝时期,破坏了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只留下中书省。 不仅宰相的数量减少了,而且宰相的权力又加强了,不仅能掌握行政权,还能掌握决策权。相权加强了,皇权自然就削弱了。元朝时,宰相竟然能决定皇帝的废立——这种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就使得元朝的内部不稳定。一个内部不稳定的政权怎么可能长久的存在下去?!



第三,宋朝掌握的经济资源要远多于元朝掌握的经济资源。从南宋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也就是说南方的经济比北方发达。两宋掌握了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与两宋同时存在的辽、西夏、金等政权控制的北方,经济不发达。打仗打的就是钱,有钱的肯定比没钱的坚持的时间要长。元朝统一了中国之后虽然也是控制着中国南方,但是朱元璋等起义军起义以后,实际上元朝就失去了对南方的控制。也就是失去了赋税的主要来源地——一个没有钱的政权是注定要被消灭的。



第四,蒙古人不重视儒家文化。不管我们现在如何的批判儒家文化的落后与不合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小农经济、专制制度和儒家思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想要稳固统治就必须任用学习儒家思想的儒生掌控国家政权,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也就说宋朝的统治阶级在进行对外战争的时候大体上是能够形成合力的;而元朝并不重视儒生,虽然说有儒生在政府担任要职,但从全国范围来讲儒家的儒生是不受重视的。也就说当发生了农民起义的时候,汉族地主是不会全力帮助元政府的。



第五,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以少统多的一个全国性政权。蒙古族与汉族的力量将相差太过于悬殊,汉族只是被一时的军事力量征服。如果元朝想要长久的控制中国,就必须主动地融入到中华文明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但我没看到蒙古族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一个没有民族认同感的民族建立的政权必然不能长久。斗争的本质是看力量的强弱,力量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人数的多少,汉族的人数远远超过蒙古族——也就是说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必然被推翻。与之相反的是,宋朝是一个纯粹的汉族政权——有天然的民族认同感。

第六,中国发展的是小农经济,而蒙古人发展的是游牧经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之后,支持商业的大力发展。这就与中国的传统政策和传统习惯发生了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又是专制制度存在的基础。基础被破坏了上层的政权还能稳固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蒙古人是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催生出民主制度来,至于当时元朝的专制制度是不相符合的。既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就要被推翻。

第七,元朝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屠杀政策。蒙古人决定一个民族地位的高低是通过武力值的,武力值高民族地位就高,反之就低。在蒙古做政府的所有民族中,汉族当时的战斗力是比较低的。所以蒙古人对汉族一直是瞧不起的,实行一种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并且,元朝恐惧于汉族人数的众多,对汉族实行屠杀政策。这种反人类的做法会加重民族矛盾,时间长了必然会遭到强烈的反弹。在这种反弹下,元政权灭亡了。

综合上述,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的概括为重文轻武或重武轻文。研究历史要用摒弃情感的客观的综合性的方法。


人类社会教育


首先明白,是外患,蒙古大軍推翻了南宋。

宋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直到南宋赵昺跳海,宋亡。960年一一1279年。历十八帝,319年。

宋朝重文抑武是有原因的,赵匡胤軍伍出身,历经战火,也深知后唐藩镇割据势力,搅乱了统一的中华版图,特别是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皆是持有軍权,軍队的诸候,割据一方的势力所为。为保证政权的稳定,为拯救深受荼毒的百姓,以防后世的将軍专权。为避免发生藩镇的割据和宦官的内乱,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方针,加强中央集权,並剝夺武将的兵权。



设立枢密院,负责軍队一切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枢密院无统兵权,这也就导致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将軍无軍权,对部队不熟悉,对軍队的兵员,物质,训练,更是无从知晓。导致,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困境。我们从各种小说中也能深知一二,比如水浒中就有此描写,将军一人一马,到州郡才能领取兵马去征讨梁山。

宋汲取了五代十国的教训,免徭役,重商贸,特别是在宋太宗继位以后,统一中国,推崇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百姓富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民安江山固。流传下来的清明上河图,就很能说明一切。华夏民族文化历经数千年,在宋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文化立国有了进一步前进。文化学者比前朝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湧现可观的,截至后世也称颂的政治家,文学家,诗词歌赋在两宋时达到了顶峰。宋朝立国叁百壹拾玖年,两次覆国,被灭,皆是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成吉思汗在1206年,统一漠北,成立大蒙古国,先后三次发动西征,驭十万铁骑,撗行欧亚大陆,使版图罕见地扩展到接近北冰洋的地域,称霸欧亚大陆。

元朝历史从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止。元朝在全国结束,共98年。

元朝统始华夏大地,马上打江山,每攻陷一地,屠城,全城军民无一辛免,著名的屠杀,嘉定屠城,扬州十日,最后崖山之战,杀死的何止十万人,光蹈海酬国者就有十万之众。



经过多年征杀,占了华夏大地,視汉民如蝼蚁,人分四等,撗征暴敛,百里无一长袍之人。多么残忍,文化人基本上被杀光了,所以出现了崖山之后无文化。这类说法。因为是异族统始,汉文化得不到发扬,反遭打击,十户人家一把刀,结婚当夜蒙古人入洞房。这都是当时记载下来的。由于残酷的统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终在起义军的烈火下,元朝灰飞烟灭。


这两个朝代没有可比性,从文化传统到文化立国,从儒学治国到修学,齐身,平天下。都没有可比性。在元朝能数得着的文化,戏曲艺术在元代有很大发展,关汉卿,王实甫等人。窦娥寃,西廂记,拜月记,元代的壁画到是很出色。元代的知识分子,近乎麻木,可以说除却戏曲,别的乏善可陈

另外,最主要的就是,只懂得掠夺财富,满足私欲,贪污腐化成风,社会道德沦丧,滛乐成灾,汉族百姓本来依靠种田谋生。却被元軍突然从土地上赶走,沦为奴隶。肥沃的农田成了荒芜的草原,然后放牧。逼使无地农民造反。据记载,中原地区历经战乱,赤地千里,水災,旱災频繁发生,饥民互相烹食,数十万灾民就是起义的后备力量。




用户5894663192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下这两个朝代都是如何亡国的。这其中跟“文武”又有何关联。

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皇帝对武将的极度不信任,从赵匡胤建国开始,便杯酒释兵权,极力打压武将,导致将兵作战失调,宋军综合战斗力逐年下降,这是宋军打不过蒙古大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崖山海战的战败,也标志着宋朝的最终灭亡,南北两宋享国共计319年。

而元朝的灭亡呢,则与其常年征战而不注重管理有关,历代的元朝皇帝几乎都是处在战争状态,先是横扫了亚欧大陆,后又镇压国内起义,再后来又是元末起义,元朝享国前后不过百年,共计98年。

这样来看的话,宋朝军队虽说不行,但却比元朝多延续了221年,这又是为何呢?难道说重文轻武要比重武轻文好?当然不是,这两者之间并不能说谁好谁不好,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文武均衡。

宋朝之所以能比元朝多延续221年,只能说是文的力量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文是什么?是文化,是治国管理,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儒学。

宋朝的富庶,以及苦撑那么久,就是因为懂得国家的管理与经营。而反观元朝,虽有广袤的领土,但却缺乏有效的经营和管理,再加上其统治者对蒙古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实行分级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元朝几乎就是不重视文化的力量。

虽说后来元仁宗也开始提倡儒学,还恢复了科举选官的制度,但却因为蒙古贵族的阻扰而变得不伦不类。可以说,儒学和先进的治国理念从来就没融入过元朝,后期的元朝更是出现了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象。

至此,元朝皇帝就形同虚设,再也无力回天,他们只贪图享乐,逐渐加重百姓的赋税,顿时起义不断,社会动荡。这也就意味着元朝走到了尽头。

所以说,元朝重武轻文,就是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利用先进的中原文化来进行国家的治理,再加上接连的征战,也使得这个看似强大的国家,实际内部早已伤痕累累。

这就是元朝为何会比宋朝少存活221年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