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刘邦诱捕后,为何无人前去营救?

牛妈love牛牛


简单回答:

【原因1】:韩信之于刘邦,旷世奇才建下不世之功。虽因韩信索要“齐王”封号,使刘邦心生芥蒂,但那时也正是韩信背叛刘邦的最佳时机,韩信依然选择忠诚于刘邦,刘邦心里很清楚,韩信之功远大于其过,抓捕韩信主要是为防止韩信做大,并非要立刻取韩信性命,自然就不存在营救之说了。

【原因2】:韩信未成名时先投项羽后投刘邦,怀才不遇漂泊落魄,身边很难有过命的朋友或心腹。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屡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建下奇功后,性格孤傲,造成其依然很难有过命的朋友或心腹。



要理清其中原由,需要先看看韩信“传奇的一生”,下面我们就抽丝剥茧,挖掘历史的奥秘。

大约公元前231年,韩信出生在淮阴,韩信是个贫穷的平民,经常饿肚子,曾有一位大娘给韩信饭吃,后来韩信做了楚王,赐千金给大娘,这就是“一饭千金”的故事。

当地有个地痞欺负韩信,逼迫韩信从他胯下爬过去,这就是“胯下之辱”的故事。



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入蜀后,在项羽营中不得重用的韩信投奔汉军,但还是不得重用做一些小官,韩信便逃走了,萧何得知后连夜追赶,把韩信追了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追回韩信后给刘邦说:大王如要争夺天下,就要用韩信,全国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的人才。这就是“国士无双”的出处。

公元前206年11月,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南郑,还定三秦。

公元前205年,韩信率军灭魏国,攻破代国。

公元前204年,在与赵国的井陉之战中,韩信率汉军“背水之战”,汉军兵将“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用“拔旗易帜”之计,汉军仅3万击败20万赵军,后韩信率军征战1年多,攻占50多赵地城池,随后燕国投降。

公元前203年,韩信率军灭齐,项羽派大将龙且率20万楚军救援齐国,潍水之战中韩信设计水攻,楚军大败,龙且被杀。

灭齐后,韩信派使者带书信给刘邦,说为稳定齐地,请刘邦让他代理齐王,使者送来书信刘邦大怒,张良陈平赶紧偷偷踩汉王脚,刘邦马上改口,封韩信为齐王。

齐国辩士蒯通劝说韩信自立,不帮刘邦也不帮项羽,韩信说:“汉王对我很好,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不会背叛汉王。”这就是“解衣推食”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1月,垓下之战韩信用“十面埋伏”战术,项羽大败,楚军被困,到了晚上韩信命汉军齐唱楚歌,“四面楚歌”使楚军丧失战斗意志,项羽败走,在乌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封韩信为楚王。

公元前201年,刘邦用陈平“伪游云梦”之计,诱捕韩信回长安,贬为淮阴侯。韩信被抓时说:“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公元前196年,吕后与萧何合谋,诱骗韩信进宫,被武士捆绑,杀死在长乐宫钟室。

我们再看看韩信的“朋友”们。

1、钟离眛

历史典籍记录的韩信朋友不多,项羽的大将钟离眛与韩信关系一直很好,很可能是韩信最好的朋友。项羽兵败自刎后,钟离眛投奔韩信。刘邦用陈平“伪游云梦”之计巡游到陈县,有人建议韩信杀了钟离眛,韩信找钟离眛商量,钟离眛气愤自刎,韩信带钟离眛人头到陈县见刘邦,依然被抓带。刘邦诱捕韩信时,钟离眛已死,并且还是因韩信而死。

2、蒯通

蒯通曾是韩信的重要谋士,韩信灭齐前后,蒯通多次出谋划策,建议韩信自立而三分天下,但不被韩信采纳,蒯通假装疯癫做了巫师。韩信被捕直到被杀,历史中没有蒯通的记录,估计蒯通要么还在装疯卖傻,要么在齐地没有啥作为,他已对韩信失望,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营救韩信。

韩信死后,蒯通被抓,刘邦问蒯通为何唆使韩信反叛,蒯通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时我是韩信下属,当然要为韩信谋划,刘邦听后放了蒯通,这就是“逐鹿中原”的出处。

3、李左车

李左车是李牧之孙,韩信攻赵时李左车是赵国谋士,赵亡后,韩信非常尊重李左车,像对待老师一样向李左车请教如何攻击燕国和齐国,李左车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建议韩信不要轻易用兵,可以做出进攻的姿态,派使者到燕国招降,燕国果然降服。后李左车被刘邦调走辅佐太子刘盈,已不是韩信的下属。



4、萧何

韩信一生,很可能就1位真正的知己,那就是萧何,但是,萧何虽是韩信的知己,其更是刘邦的心腹,虽然萧何极力举荐韩信,但萧何的首要目的是为刘邦服务,并不是单纯的为韩信好,况且,韩信最后死也与萧何有直接关系,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樊哙、夏侯婴等人

楚汉战争中,重大的战役基本都是韩信或刘邦指挥的汉军,不过刘邦是屡战屡败,韩信是屡战屡胜,汉军的重要将领如樊哙、夏侯婴、曹参、周勃、灌婴、张耳等人,很多都跟随韩信作战过,但这些人,首先是刘邦的心腹,然后才是韩信的下属。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录: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意思是说,韩信曾路过樊哙家,迎接、送别韩信时,樊哙跪拜自称臣下说:“大王怎么肯来臣的家中。”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怎么会和樊哙这些人来往了呢!”。

韩信伐功矜能、恃才孤傲,谁能成为韩信的朋友呢?

【总结】:

  • 1,韩信实际被诱捕两次,第2次是被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捕,进宫被捕后就被杀,假如韩信还有过命的朋友或心腹,也许韩信进宫后他们得到的第1条消息就是韩信已经被杀,已经没有营救的机会了。
  • 2,就如上面所述,韩信一生很可能就没有自己真正的朋友,假如有个朋友,也就只有钟离眛,还被他逼死了,虽然曾经统帅大军征伐四方,手下战将如云,但韩信的性格致使他人很难与其患难与共。
  • 3、也许韩信有过命的朋友或心腹,只是历史上没有记载,第1次被刘邦诱捕是因韩信涉嫌谋反,哪怕是诬告,皇权在上,谁敢、谁能说什么,做什么呢。况且,公元前201年刘邦诱捕韩信时,并没有杀掉韩信,而是留在长安,贬为淮阴侯,如此也就没有营救之说。也是几年后的公元前196年,刘邦征讨陈豨叛乱不在长安,吕后与萧何合谋杀掉的韩信。

【补充】:

韩信还真有个重要的朋友,他就是汉高祖刘邦。

  • 1、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时,韩信还是无名之辈,虽然有萧何极力推荐之功,但刘邦给予了韩信多么大的信任,对于韩信来说,这叫做知遇之恩。
  • 2、韩信灭赵国、代国、燕国、齐国时,刘邦派韩信率军出征,刘邦自己则率军对抗项羽,在那个时代,没有足够的信任,是绝不可能另派韩信领军的。也正因刘邦的信任和重用,当蒯通一再劝韩信自立时,韩信并没有背叛。

  • 3、韩信被诱捕后,刘邦经常和韩信聊天讨论,韩信说陛下可以统率10万军队,而自己可以统率的军队“多多益善”,因为皇帝带兵的能力不强,却善于驾驭将领。可以看出两人并非水火不容的地步,两人的交流沟通很畅通、很深入。


如果您觉着本文还值得一看,烦请帮我转发,关注“奇莫步云”,多谢您!

(学生步云原创,难免偏驳遗误,转载请注明来源。)

奇莫步云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过去,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抢夺天下。所谓的春秋无义战,就是说谁有实力谁就拥有大片土地,谁就有话语权。

那么,争夺这些靠什么?说白了,就是靠人才。所以说,那时抢夺人才是第一要务。

留住人才,就留住了根本。

人才在那个时期,可是个香饽饽,的确是达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地步。所以那时候的人才交流很频繁,今天在这个国家服务,明天到那个国家做官,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杀功臣这一类的事情,发生的很少,主要是列国竞争,一旦杀功臣,就无法吸引人才前来效力。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也继承了这个传统。都说秦始皇是个暴君,但却鲜见他诛杀功臣的记录。

但现在是汉朝,和过去不一样了,有什么不一样的?国情不一样。过去是好多国家都在招揽人才,都想为我所用。

但是现在国家统一了,人才在某些方面来说,却成了一个不稳定因素,成了国家的动乱之源。为何出现这种情况?这和刘邦同志的出身有关系。

刘邦的出身,虽然不是贫民,但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点他和项羽没法比。项羽不管怎么说,是出生于楚国的贵族阶层,如果他得了天下,在世人眼中,那是天经地义的。

但现刘邦始终担心,如果有能力的人心怀异志,抢夺自己的天下怎么办?你一介百姓能坐天下,我们为何不可?

果然,汉朝建立以后,第一个被逼谋反的是燕王臧荼,但很快被剿灭。那接下来的诸异姓王呢?刘邦就不放心了,生怕他们都效仿,那大汉江山岂不岌岌可危?

所以当有人秘奏,韩信要谋反时,高祖真正的是犯了惆怅。他找谋士陈平商量。

陈平知道,这肯定是有人恶语中伤。所以觉得大动干戈得不偿失,就出主意假托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

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

听到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有种预感——危机要来临了。于是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他建议:“杀了钟离眛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

这个钟离眜是谁?他是昔日项羽手下的大将。当年韩信在楚营时,得不到重用。但是钟离眜很看中他,对他极力提拔,二人遂成为好友。

荥阳之战,钟离眜带领楚军,刘邦被打得丢盔卸甲,后来采用了陈平的离间计,才终于让其脱离了项羽。项羽死后,刘邦得了天下,开始清算项羽的旧属。钟离眜走投无路,韩信收留了他,把他待若上宾,以报答当年知遇之恩。

现在高祖找上门来了,韩信手足无措,找钟离眜商量。

钟离眜一看这种情形,知道韩信犯难了,现在不想保护自己了,于是气愤的说道:“如果你逮捕了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明天就轮到你了。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

韩信摇头道:“我不曾负汉,汉必不负我,公何以言此?”

钟离眛道:“狡兔死,走狗烹,足下可知?”

韩信将头背过,咬牙道:“上宽大长者,必不行此也。公多言无益,只随我去往云梦一遭便知。”

钟离眛沉默良久,突然冷笑一声,道:“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说完就抹脖子自杀了。

钟离眛自裁后,韩信拎着人头,去云梦泽觐见高祖,以表明心迹。谁知一到那里就被来了个五花大绑。

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

就这样,韩信被带到都城洛阳,经审讯后没有谋反,但也不能让他当楚王了,如果把它放回去,那可真是放虎归山,龙游大海了。于是将他的楚王废掉,降为淮阴侯,留在京都,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

那么问题就来了,韩信被抓,为何没人前去营救他?或者替他说情?其实,从根本上说,他没有真正的朋友!

韩信出身平民,家里又穷,自己还没有好品行,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所以那时候许多人都讨厌他。

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还有些眼光,他觉得这个韩信,不是一般的人,所以,比较看得上他。有时就留他到家里吃饭。一次两次没问题,韩信也来了个自来熟,连续好几个月到那里吃闲饭。

亭长碍于面子不好说什么,他的妻子却不干了。要儿子我不会生?平白无故找一个祖宗来?于是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等了半天却没有饭食,这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在人家家连续白吃数月,也好意思?说明此时的韩信,就是个无业游民,整天游手好闲。

但他的这个不再回来不是他不想回来,只是他很清楚,既然已经撕破脸皮,

他去了也没有饭吃而已,并不是有什么自尊。

不信吗?在亭长家混不上饭了,那么吃谁的呢?吃漂母的。一连吃了几十天,在漂母明确说是可伶他在施舍他的时候,为何还食“嗟来之食”呢?

一个大小伙子,整天游手好闲,吃一个老太太的馒头,也好意思?说明他那个时候已经丧失了自尊,跟一个流浪狗没有什么区别。

所谓的胯下之辱,是他不得不承受的。打人家打不过,当时他真要挥剑去杀人,恐怕没有伤到人家,人家手下的一帮小喽啰就可能要来韩信的命,所以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罢了。

后来到了汉营后,他遇到萧何。萧何是慧眼识英雄的贵人,但他们只是一般朋友,不会是死党一类的。萧何可是刘邦阵营中的核心人物,不可能和他深私交太深。

在钟离眜的事情上,韩信的做法为人所不齿,结果自然是威信扫地。要么你当初就不要收留他,既然当时敢冒风险收留, 那为何不能再冒风险让他逃走,非要逼其自杀?

被押解到洛阳后,给下了大狱。此时应该有朋友出头营救才为正理,可是却没有一人替他出头求情。这也是他咎由自取,谁还愿意为不够江湖道义的人去担这么大的风险呢?

即使到这个时候,韩信还不知反省,居功自傲,恃才傲物。首先表现在耍脾气使性子,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这样的态度,刘邦也不好说什么,虽然心里不爽,但只要你老老实实的,不要乱说乱动,眼不见心不烦,随你怎么样去吧。

看到在皇上眼里,当自己是空气,韩信呢?也只有在私下里生生闷气而已,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等到实在闲极无聊的时候,有一天到樊哙家去溜达。樊哙是怎么对待他的呢?“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

把他真像天神一样的供着了。试想那樊哙,也是一员猛将,不光和汉高祖是连襟,更是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一命!

无论是从亲情,还是对刘邦本人的贡献,樊哙的优势都很明显。但韩信吃完饭,喝完酒,看着恭送的樊哙,竟说出这么一句让人目瞪口呆的话来:“没想到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这些人混在一起了!”

狠狠的当面啐人一脸唾沫,然后扬长而去!

自己到了这种朝不保夕的程度了,还放不下自己的臭架子,其平日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

《史记》汉·司马迁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


朝信在死前,和张良两人专心致致整理秦朝以前留下的兵书,钻在书山册海中不知天南地北,冬夏春秋。更不会过问人间俗事。但还是躲避过刘家政治追杀。

以谋反罪诛连三族。以谋反的名义,政治迫害追杀那会走露风声吗,还是有自己大恩人萧何与吕后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杀于无人走动钟室之内,死前受尽折魔。是秘密进行报复屠杀。甚至刘邦都无从知晓。

他被杀,不是他知道刘邦害怕自己的才能,称病不出,长期怨恨不满和陈豨相互勾结。与陈豨约定,陈稀若起乒造反。韩信一定将助己之力 ,韩信那时是己经被刘邦绑定死老虎,懂得自己无兵无将无地区基础的小列候,刘邦率军去消灭陈豨造反后。如果是要起兵反叛,韩信是大军事家,难道会不得懂与家臣密谋会与牛弹琴没有二样,想从内部袭击吕后,太子与朝臣的想法,会遭亲人告密走漏风声是万万不行。是吕后与萧何密谋,引韩信前来,要避开刘邦已经答应诚惹不杀韩信,才在走后抓韩信让其受尽五刑折磨,打死长乐钟室中,并诛连三族。

也可能是韩信夫人惹得的祸,因为韩信夫人殷嫱,是秦大臣殷德之女,是刘邦封的齐妃。书香门第,名门望族,相当高傲冷颜,早在刘邦在郦食其说服齐王田广联合刘邦共同攻打项羽,却被韩信突然变化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齐王田广失败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为吕后和刘备做媒郦食其。田广引兵向东撤退,转向项羽与合作求援,不但使刘邦失去信誉,项羽军队把刘邦打败,还抓住刘邦父亲和吕雉。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打败齐王和龙且的二十万楚军,后又乘刘邦被项羽失败,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国代齐王和殷嫱为齐王妃。使刘邦大怒,但还是张良劝解答应韩信。韩信才派夏侯婴回军帮助刘邦脱困,那时吕后在项羽手中受折魔。

刘邦去攻打陈豨走后,吕后叫韩信夫人伴自己娱乐 ,可能不注意吕后隐痛,揭开吕后伤疤,发生不快争吵,引发吕雉痛苦回忆,吕雉在被项羽抓住后,受尽折魔不说,刘邦又娶了年轻漂亮戚夫人,使刘邦对吕后母子三人生死不管,长期冷酷对待,吕后恨天恨地恨刘邦,更引起对韩信分兵北去攻赵代的特别痛恨,要追杀报复。不然刘邦出去,必先灭韩信,在再灭陈豨。才合情理。是齐妃的得乖买巧,引弄得把吕后引起旧时仇恨勾起,必杀韩信的结果。韩信被杀时,但被吕后残酷折魔,是似与吕后有天大仇恨才会如此。


ww3721王建文


事实上韩信有两次被诱捕。两次被刘邦突袭司令部夺兵权。韩信该长点记性才对得起自己,但他没长记性。

两次被沛县集团一伙人诱捕,第一次是在楚王任上。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之计,到云梦去旅游,顺便把楚王韩信抓捕了。第二次是吕后用萧何计谋,诱骗淮阴侯韩信去长乐宫参加庆祝御驾亲征取得胜利而被吕后擒拿,死在长乐宫钟室。

就题目看来,应该是刘邦假装旅游云梦而计算诱捕韩信一事。 

刘邦灭了项羽后,封了几个异姓王。韩信是由假齐王之后,再成齐王的。项羽的楚国完成了自己不幸的使命后,退出了历史舞台。由刘邦来挑头唱独脚戏了。

刘邦老早就忌惮韩信,屡次压制之后公然闯军营夺前线总指挥的兵符印信。第一次是韩信在赵国击败陈余后,汉王诈称汉王使者。其实就是刘邦本人。不仅夺了韩信手头的精兵,还把赵国给夺了,交给亲家张耳代管。韩信成功平定齐国,一说做代理齐王,刘邦一听,跳起脚而破口大骂,一点王者体面都不留。但张良陈平劝住了,恨恨地同意了。

刘邦打赢项羽的第二天,就跑到定陶把齐王韩信的兵符印信又夺了。并且对韩信说,你是楚国人,回楚国当楚王,在乡下淮阴去风光吧。

实际情况是齐国比楚国富庶得多。刘邦又夺齐国,把庶长子刘肥封了齐王,从此齐国姓刘。

韩信回到楚国,风光报恩乡党故旧后,居安不思危,竟然想长此以往做一辈子楚王,当然就没有从以往的几次被掠夺里面汲取教训,敞开心思为刘邦皇朝作藩王,屏蔽南部边疆。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楚国就有小人告御状,说韩信要谋反。消息传到京城。沛县集团群起进言,"发兵坑竖子",他们对韩信称竖子。可见是又恨又怕。刘邦就准备去"坑竖子"。陈平连忙叫停,问皇上,陛下您的兵比得上淮南兵不?将军用兵比得上韩信不?刘邦说都比不上。陈平又问,有人告韩信谋反,有确实的根据吗?刘邦说没有。陈平这才又说,既然兵将不及韩信,又没确凿无疑的证据,这就不好办。刘邦说,反正不放心韩信在外,打一仗也要捉住他才放心。陈平说,这好办,您就说南方有旅游胜地,八百里浩瀚云梦,您要去划船钓鳖,诸侯王,地方官肯定要来奉驾。韩信管着云梦,他是地主,必来尽地主之谊。陛下先埋伏一个大力士,韩信来拜见您,大力士捉鸡一样就把韩信捉住……刘邦依此而行。会诸侯们于陈,韩信果然入套,被反接,才高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皇帝厉声叫道,你住口,有人告你谋反。再叫,死罪。

刘邦是用谋反罪逮捕韩信的。谁敢去救他?这谋反是大罪。当然不敢出头去触霉头。这是其一,沛县集团称韩信为"竖子",说明韩信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太能了,朋友就少了。碰上大事,人家躲还来不及,还来营救?想都别想!





劉一千五


1.投奔刘邦

韩信在项羽手下,被项羽嫌弃,项羽看不起他是,因为项羽认为他没有节气,甘受胯下之辱,没有被重用。后来只身一人投奔刘邦。

2. 举荐成名

萧何张良知道,只要刘邦成就大业,自己也就功成名就,身价上升,谁让他们是沛县一起走出来的开过功臣呢?萧何等人极力向刘邦推荐了韩信,拜他为将。垓下之战打败项羽,奠定了刘邦大统的基础,也让韩信功高盖主。

3.功高盖主

韩信功高盖主,收敛不足。封侯之后的韩信手握重兵,称霸一方,韩信成了刘邦的一块心口大石。长久看来,韩信手握精兵,如果称霸一方,势必是大汉社稷的威胁。

4.性格使然,走向末路

(1)韩信深知刘邦畏惧他的才能,经常称病不见架、不随行,让刘邦很反感。

(2)恃才、恃功傲物,藐视同行,难免被同僚冷落,心存不满。

(3)没有功成身退,及时脱离侯爵富贵,留恋功名。

(4)与叛军有联系,刘邦久必生疑。

刘邦并不怜惜他死,只是对死的罪名有些遗憾,确实韩信没有谋反之意。不过并不影响他对韩信之死获得的安全感。

跟随刘邦的人都很了解刘邦,韩信功高盖主、慢待同僚、手握重兵、与叛军有联系,这时候,已经开启人生荣华富贵的人,谁会为一个将死之人而耽误自己的升官发财之道。


印记之光


看问题标题有张冠李戴嫌疑,韩信应该是被吕雉诱捕,萧何设计而成。此时刘邦远征在外。看一下简介:韩信被降淮阴侯后,解了兵权留在关中,听陈郗反,也欲谋策反,但被家人告密,被萧何用计诱到长乐宫后被吕后埋伏的刀斧手所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源出于此。那么为何没人去救他呢?因为从韩信被三次逐渐剥夺兵权后,逐渐远离了军队中枢,官轻则势微,他没有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力,再说策反这事需要绝密,后果是严重的,祸灭三族,谁又敢冒险呢?韩信又敢和谁密谋呢?京城重地,刘邦没有心腹?所以说没有人知道他谋反(自己的家客知道,也难成事),也不存在谁去救他的说法,更别说,有人知道了他谋反而去救他的事了。韩信谋反是秘密,而韩信被萧何用计,吕后杀掉也是秘密。何谈有人去救他呢。他的家客又怎敢杀进皇宫呢?看看韩信的朋友圈,也无甚密友,而陈郗反了又跑了,韩信一大将军被降留在京城,实质是“留京察看”的软法,其他文武又岂不知?综上所述萧何不救他,没人救他。谢请了!


枫叶满山4


怎么可能会有人去营救韩信……

韩信做楚王时有人向中央告发韩信谋反,刘邦拿到这告状后问诸将,诸将的意见很统一,“发兵坑竖子耳”(《史记 陈丞相世家》)。可见刘邦手下的将领们对韩信的态度很一致,就是干死这小子,这群人怎么会去营救韩信?

刘邦身边人没有戏了,那其他诸侯王呢?也没有哪个诸侯王愿意出这个头。首先没交情,韩信和其他诸侯王都没多大的交情,没交情谁替你说话?其次,韩信是不是真有谋反的证据,各位诸侯王也不知道,你敢为不知道的事儿去为别人背书?不是给自己找事嘛。

诸侯也没戏了,江湖豪侠呢?秦末汉初这个阶段,地方豪侠也是有些影响力的。话说回楚王韩信被告发谋反,虽然事后看来可能是诬告,但韩信也不清白,他窝藏了自己的好友:项羽的部将,通缉犯钟离昧。那么来对比一下被朱家隐匿的季布和被韩信隐匿的钟离昧。同样是被窝藏通缉犯,朱家想尽办法托夏侯婴给刘邦晓以利害,最终使刘邦赦免了季布;另一边韩信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听从属下建议逼死钟离昧,把他的头送给刘邦,卖友求荣。韩信都成卖友求荣的小人了,豪侠们还有谁想营救他呢?


寂寞空虚的空巢老人


举个例子,如成语“与哙为伍”。樊哙娶了吕后妹妹,也是汉开国名将,韩信说出这样看不起人的话,谁还愿意帮他。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可以换个位想想,一个看不起你的人遇难,你会去管吗!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只有韩信不能善终,与他自己有很大关系!

又如《史记》记载,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可见大家的态度了!


奋发图强6666


没培养自己的手下,虽然找来很多兵也没培养士兵的忠诚度!无兵无将没自己的队伍!谋士的建议又不用!没有及时收买人心,没有割据一方的心!又不会养寇自重!现在寇没了,留着你让刘邦夜不能寐留你何用?抓你贬你谁肯为你卖命出头!手下人推你黄袍加身图的是富贵荣华!如果什么也得不到凭什么为你卖命出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不播种就不要奢谈什么收获!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狡兔三窟才好!不要幻想衣我衣,食吾食这些假象蒙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没有自保的办法还不如分疆裂土给兄弟百姓好处,还怕他们不给你卖命出头吗?


刘187716024


韩信自认为兵法无敌,和刘邦手下的将军们关系都不好自然出了事没人去救,说不定还有人落井下石呢。韩信被降封为淮阴侯之后,一次路过舞阳候樊哙的府邸,樊哙看到老领导路过,连忙恭恭敬敬的请进去招待一番,而且跪着说,大王今日到臣的家里,是臣的荣幸,按道理来说,两人都是侯爵,樊哙本不必这样,可是韩信在临出门时竟然说,不料我今天竟然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啊,可见他做人多狂傲,说明他平时也肯定没朋友。说句实话,在现实中如果有这样狂傲的人,肯定活不过三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