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策劃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本文字數

4860字

閱讀時間

13分鐘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相信每個過“五四青年節”的人都對節日背後的故事不陌生:1919年5月4日,一場由學生首先發起的愛國主義運動席捲全國。

他們走上街頭,抗議北洋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令人失望的外交舉動,一場以愛國與進步、民主與科學為宗旨的革命運動轟轟烈烈興起,給古老的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激盪。隨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新的時代緩緩拉開序幕。

100年過去了,對比“五四一代”和“強國一代”的青年,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精神氣質?當我們討論“五四運動”時,是希望傳承什麼樣的精神?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100年,不一樣的青春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書中寫過:“一個民族,千百萬人裡面才出一個天才,人世間數百萬個閒暇的小時流逝過去,方始出現一個真正的歷史性時刻,人類星光璀璨的時辰。”

毫無疑問,“五四運動”正是這樣一個“真正的歷史性時刻”。不過它不是由哪一個“天才”“英雄”創造出來的,而是無數青年點亮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將無產階級推向歷史舞臺,最終“燃燒”出一個嶄新的中國。

或許現在的青年們回首那段歲月,會覺得眼下的生活和革命年代相比少了一點風雷震盪的激情,個體也很難成為影響歷史走向的關鍵性人物。其實,當下的每一個時刻,都是不同的歷史性時刻,和“五四一代”相比,“強國一代”的生活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也呈現出不同的精神面貌——

更自信、自強。

魯迅曾在小說《傷逝》裡描寫了“五四”時期一對知識青年的愛情悲劇:涓生和子君都是在“五四”浪潮激盪下開始覺醒的知識青年,他們大膽出走,尋找新生活,最終卻在封建勢力的壓迫和現實的逼迫下,以愛情悲劇收場。

“五四一代”的新青年,他們在思想啟蒙上邁出了可貴的第一步。但他們身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身上壓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他們雖然奮起反抗,但從覺醒到勝利,尚有艱難的道路要走。

在大的時代背景下,雖然有部分青年能夠在覺醒後找到正確的出路,例如《家》中的覺慧,但囿於時代的侷限性、國弱民貧的大環境,大部分青年雖有自信、自強之心,他們的反抗卻不是那麼有力。

現在的青年,被稱為“強國一代”。他們生長在改革開放之後富起來的中國,在新時代的廣闊天地裡,每個青年人都擁有更多出彩的機會、更廣闊的人生道路。只要你還相信奮鬥,就不可能和百年前的青年一樣,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出路”。因為祖國的強大,所以“強國一代”更有底氣也更加自信;也因為祖國的發展,他們每個人的努力和奮鬥都得到認可,這又反過來激勵著他們以更加自強的態度積極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更開放、包容。

100年前的“五四一代”,他們經歷了國門被帝國主義的炮火“轟炸”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痛苦歷程,他們從救國圖存的危急時刻開始覺醒,他們以奮起直追的態度對待西方的先進文化,可以說,他們的“國際化”,主要是以“學習”的形式進行的。

100年後的“強國一代”,他們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刻,經歷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他們的開放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建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上,建立在中國綜合實力提升、有些領域已經領先西方的前提上。所以這種開放是積極的、主動的。

“強國一代”的青年們,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他們包容著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與世界各國的青年們平等對話、相互促進,展現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風采。

更多元、個性。

如果你問我,百年前後生活中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我會回答:這個時代擁有互聯網。“強國一代”的青年們在互聯網中長大,他們習慣從網上獲取信息、認識天下、結交朋友、進行生活甚至工作,互聯網塑造了青年群體嶄新的思維方式,讓他們的認識更為多元、個性更加鮮明。

100年前,“五四一代”從被打開的國門一角打量著整個世界,他們沒有機會像現在的“強國一代”這樣通過網絡實現“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在多元化的環境中,實現自己關於祖國、關於自身的種種夢想。100年前,“五四一代”為祖國的存亡奔走呼號,他們沒有機會像“強國一代”一樣,實現“以人為本”,讓每個個體在自由、公平、公正的環境中舒展身姿。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100年,一樣的青春之歌

和一個時代相比,個人的力量顯得那麼渺小,但當個體匯聚成一個群體,當群體集中發揮力量,便奏響了整個時代的最強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我們欣慰地看到,雖然“強國一代”和“五四一代”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們身上,又有很多一脈相承的可貴品質——

一樣熱愛祖國。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1935年,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在學校開學典禮上向全體學生問出了這三個問題。可以說,從“愛國三問”提出至今,每一代青年都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從1919年到2019年,在這100年時間裡,我們的祖國一改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的狀況,已經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和平時期不再需要每個青年拋頭顱、灑熱血,但他們把愛國熱情轉化為自覺具體的行動,轉化為每一個自己能做到、能做好的事情。

“強國一代”在學校裡勤奮學習,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在生活中發光發熱,去祖國需要的地方,做為人民謀福利的事情。他們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迎接時代的需要,用青春的肩膀扛起時代的重任,可以說,不論時代如何變,青年一代的愛國精神內核沒有變。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一樣積極創新。

陳獨秀曾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青年之所以可愛,就在於他們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闖勁,在於他們有“不走尋常路”的探索精神,在於他們深信自己的每一點努力可以改變世界的面貌。

青年人是社會的新鮮力量,是最善於創新、勇於創新的群體。100年前,他們有勇氣掀起愛國運動,為中國尋找新的出路,100年後,他們更崇尚積極創新,為自己、為國家探索更多發展的可能。

2005年,在香港科技大學讀書的一名青年與兩位同學開始研究無人駕駛飛行技術,成功讓飛機起飛。2006年,這名青年創辦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積蓄期,從2011到2015年,大疆創新銷售額增長近100倍。目前,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中,大疆的產品佔據了7成,更令“中國製造”在高科技領域嶄露頭角。引領無人機創新浪潮的是80後青年汪滔,他曾留下一句“狂妄”的話:“我很欣賞史蒂夫•喬布斯的一些想法,但世上沒有一個人是讓我真正佩服的。”不崇拜權威,不迷信經驗,當代的青年群體們,有很多人和汪滔一樣,憑著積極創新的闖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舞臺上,舞出精彩人生。

一樣充滿希望。

1918年,64歲的梁濟遇到兒子梁漱溟,他問兒子:“這個世界會好嗎?”25歲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但父親並沒有聽兒子的話,不久後投湖自盡。25歲的梁漱溟卻因為抱著希望活了下來,後來成為著名的國學大師、哲學家、愛國民主人士。

走進新時代,“強國一代”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他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期待,對自己的力量充滿信心,將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在一次一次追夢中,實現關於自身、關於祖國、關於全人類的夢想。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100年,我們如何傳承“五四精神”

100年前的“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更直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加速了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進程。我們回看“五四運動”,會發覺它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著緊密的關係。

經過“五四運動”,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等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知識分子,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強大的力量,他們到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進行組織工作,開始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可以說,“五四運動”在思想上和幹部上準備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而從人民中走出的中國共產黨,又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成為了在苦悶中尋找出路的青年群體的指路人和領導者,讓他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國青年的前進方向,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光明前途。

所以我們認為,傳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關鍵在於堅定理想信念,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永遠緊跟黨,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山河破碎的苦難歲月,帶領我們擺脫“三座大山”的壓迫,真正站起來;在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又帶領我們在強國之路上不斷前行。

所以“強國一代”要想不斷進步,實現理想目標,最關鍵的是緊跟時代領路人,用理想信念堅定自己前進的步伐。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1920年,一個風雨如晦的夜晚,在浙江義烏分水塘村一間柴屋裡,一燈如豆,破舊的書桌前,一個年輕人正伏案奮筆疾書。母親怕他餓著,給他端來一碟粽子和一小碟紅糖,讓兒子蘸著糖吃宵夜。過了一會兒,母親看屋內沒動靜,就在屋外喊:“紅糖夠不夠,要不要我再給你添些?”兒子頭也不抬地回答:“夠甜,夠甜的了!”誰知,當母親進來收拾碗筷時,卻發現兒子的嘴裡滿是墨汁,擺在一旁的紅糖卻一點沒動。原來,兒子竟然是蘸著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叫陳望道,他正在翻譯的冊子叫《共產黨宣言》。

陳望道為什麼覺得墨汁是甜的?這一定是因為信仰的力量。正是這種甘甜的信仰,激勵著無數革命先輩寧願吃苦受難,也要投身革命。“強國一代”要想成為民族的新脊樑,也要不斷在追求信仰中錘鍊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的本領,聽黨話、跟黨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拼搏前行。

傳承和發揚“五四精神”,更要奉獻國家、奉獻人民、奉獻民族,有一分光,就發一分熱。

奉獻國家、奉獻人民、奉獻民族,是“五四一代”的重要價值觀,也是“強國一代”必須牢牢樹立的價值觀。不可否認的是,在飛速發展、思想多元化的社會,很多人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有的人認為講奉獻已經不符合時代的主流。

在這樣的“雜音”影響下,如何發揚奉獻精神,是對每一個青年的考驗。“強國一代”要經得住考驗,耐得住寂寞,在人生的道路上,抵禦物質誘惑,扎牢精神籬笆,以先進榜樣人物的事蹟鼓勵自己,不斷給自己的精神“補鈣”。

2011年,浙江安吉女大學生王曉在畢業後選擇“逆流而上”,返鄉創業。一開始,村裡人都覺得她“腦子壞了”,明明能在城裡工作,為什麼要回到農村?大家看著她將家裡的茶園停用化肥農藥,進行“自然農法”實踐;看著她一路摸索,將茶園打理得風風火火,最終,鄉親們對她獨特的種茶方法動心了,開始接受她的理念,紛紛改種有機茶。在王曉的帶動下,在家鄉,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和諧了,鄉親們種出來的茶葉也更好賣了。

“強國一代”中,有很多像王曉一樣的青年,他們有堅定的人生目標,更用大無畏、大無私的奉獻精神推動自己不斷朝著目標努力前行。

傳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還要追求真學問、練就真本領,在拼搏的青春中實現自我價值。

独家策划丨100年的“青春之歌”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強國一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希望,只有將自己鍛造成為愛國、勵志、求真的優秀人才,才能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

當下,部分青年群體中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他們在該追求真學問、練就真本領的年紀,急著走捷徑,想著如何“一夜暴富”,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源,也是對自己、對國家的不負責任。從“五四一代”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青年群體只有不斷追求真理,不斷親近“德先生”“賽先生”,才能在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在實踐中不斷進步,才有底氣和能力成為真正閃耀的金子,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100年的時代風雲,100年的青春之歌。不論是“五四一代”還是“強國一代”,他們都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如今,我們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就是為了從這場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中不斷汲取能量,譜寫出最美的青春之歌。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投身到新長征的行列中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中華騰飛,為了民族崛起,我們要把握今朝奮發努力、奮發努力。啊,歌唱吧,同學們同學們,唱響青春的最強音,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現在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