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初审不否认杀母,如何成功突破此类罪犯的心理防线?

一代球痞


我是小雨,我来回答。

对付吴谢宇这样智商高、具备难攻破的心理防线、反审讯能力又很强的人,最好的办法是用感情“逼迫”他开口。这样的硬茬,恐怕普通的审讯撬不开他的嘴,只有利用他人性的弱点去做文章,才有可能发挥点作用。


吴谢宇落网后,仅仅是承认了自己弑母的事实,但是对于弑母的动机、过程避而不谈。更加过分的是,他和审讯人员聊起了哲学等问题,对于案件以外的问题是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彰显着作为北大学子应具备的实力。

类似的刑事审讯案件,可以参考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的破案手法。如果一个高智商的人犯下了自认为完美的罪,那么他的动机是不会轻易让人知道的。但是电影最后,通过嫌疑人在感情方面的展现的破绽,成功把他抓获。我认为对吴谢宇,可以把他的亲属带到审讯室,利用亲情的弱点,让他交代犯罪事实。对一个陌生的、毫无感情的民警和熟悉的亲属,当然是后者能说出真心话的概率更大。


(吴谢宇舅舅)

还有一个极端的办法,就是不断逼问案件的细节,逐步击溃他的心理防线。吴谢宇只承认了弑母,对案件细节避开不谈的原因,有可能就是因为现在他自己也无法接受这件事,换句话说是在逃避。通过逼问案件的细节,对谢天琴进行描述,同样有用,只不过不太符合人道主义罢了。

找到和他同样高智商的、能和他交流的人。

强者总是孤独的,像吴谢宇这样的天才,外表和群但心里肯定很孤独。这种孤独不是停留在表象上的,而是心灵的孤寂。只有找到能和他交心的、思想统一在同一个层面的人,最有可能打开他的心扉。我认为只有处在同样知识水平的人才能更好的沟通,就像声音频率一致了才会产生共鸣一样。


(李玫瑾教授)

部分网友呼叫李玫瑾教授出山,亲自对吴谢宇进行审问。这里提到的李玫瑾教授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在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罪研究上有杰出成就。当年马加爵一案,李玫瑾教授就写出了让网友很服气的推测。所以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总不能把所有的硬茬都寄托于教授身上。

总之,突破心理防线需要的只是时间,没有一个人的心理防线能顶住一辈子。吴谢宇在被抓获的时候蹲下来哭泣证明他也有软弱的一面,所以案件真相大白指日可待


小雨影视


《要审讯突破吴谢宇“心理防线",首先要让他由"鬼“再变成"人“。》

吴谢宇在精心准备杀死母亲时,他内心已经启动毁灭他整个家庭的动力模式,父亲病死了,再杀死母亲,自己肯定在劫难逃,那么整个家庭就毁灭掉了,也许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这正如他的名字吴谢宇,"吴"是父亲的姓,“谢“是母亲的姓,而"宇“则是他的名字,家庭的毁灭,也就是吴谢宇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当他杀死母亲,把母亲尸体层层包裹,把窗户封死,锁上门走出“家“时,家已成为一个坟墓,而他也成为一个孤魂野鬼。也就是人虽在逃亡,而心已经死了。

所以对吴谢宇的审讯,要突破其心理防线并非易事,要突破他的心理防线,需要唤起他的情感,也就是让他由"鬼“再变成"人“。

这就要求审讯者开始不能以审讯的姿态出现,审讯者要清空自己大脑,不预设任何答案来和他交朋友。也就是审讯人员首先要做一个倾听者,聆听他所说的一切,对他所说的不做任何评判,就是让他感到他找到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在倾听中,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夹获取更多的信息,如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以及语调等。通过他的肢体语言逐渐理解他的情绪状态,当他情绪波动时,也不质疑他的感受,在他深入自我表露时确保给足他自我宣泄与反省的时间和空间,并表示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心情。这样可以逐渐唤醒他"死“去的内心情感,让他重新审视他避口不谈的毁灭整个家庭的动机,找到毁灭背后“放弃“与"逃避"的内涵。而这个内涵正是他杀死母亲,将整个家庭毁灭的动力,也是突破其心理防线打开其心门的钥匙。





胡文生心理咨询师


吴谢宇不否认杀母,却对案情细节一再回避。这并不是他不愿意合作,而是因为对于他自己来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一种极其痛苦和倍感羞耻的过程。

就像许多“恋物癖”“偷窥癖”患者,在被逮捕后,不愿意回顾作案细节,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深感羞耻一样。吴谢宇对于自己杀母的行为,也是深感内疚和羞耻的,甚至是自罪自责的。

不管杀害母亲的动机如何,吴谢宇杀害母亲的行为都是一种失控的行为。也就是说,当时的他被自己内心里面的某一种冲动所劫持,为了满足这种冲动,而做出了违反自己理性的行为。这种冲动一旦得到满足,理性重新回归之后,他的内心就会倍感后悔和内疚。为了逃避这种内疚和罪感,他就会有意无意的回避相关的回忆。

也就是说,吴谢宇之所以回避回忆细节,是因为他一直不敢再次面对自己内心的那种冲动。因为在那种冲动面前,他体验到的是一个无能的、失控的自我。

所以,如果想让他配合回忆当时的案发经过,就需要他对当时劫持自己内心的冲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然后,从对这种冲动的恐惧中抽离出来,用第三者的角度,来描述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以及内心的感受。


姜丁粽子


吴谢宇初审不否认杀母,怎样成功突破此类罪犯的心理底线?我觉得要想成功突破像吴谢宇这样的罪犯心理底线,主要是从他内心的柔软处入手,对于吴谢宇来说,在他心里他最看重谁,最爱的人是谁,对于吴谢宇来说,他最在意的人,就是他的心理底线,他的心理突破口。


从吴谢宇得知父亲的消息,哭着跑回家,可以看出吴谢宇最敬重的人,就是他的父亲,可父亲因为疾病,到后来吴谢宇和母亲相处的时光,对于吴谢宇的影响,有巨大的反差,吴谢宇和母亲的价值观不同,使得母子之间性格不合,吴谢宇的心情也很不好。

事实证明,由于吴谢宇的母亲的专制,对于吴谢宇的性格来说,让吴谢宇感到处处受限,很不开心,而毫无疑问,吴谢宇的父亲,却是对吴谢宇影响最深远的那个人,吴谢宇和父亲的相处时光,是他比较快乐的一段时间。




而吴谢宇的心理底线,就是对于吴谢宇来说,性格比较相投的父亲,可惜父亲不能陪伴吴谢宇了,但是却也是吴谢宇心里最真实,柔软的地方。


心静与美好


我身边就有一个怪异的人,他怪异的地方在于没人知道他心里有问题,大家眼里高富帅,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他身上。有一次他爸妈夸他小小年纪有能力,大家不以为然觉得他优秀他父母会教导,他说了一句够了调头走了,他父母慌了神跟出去讲了好久,他对他爸妈很冷淡感情还不如路人。


糖宝59729791


首先要明白吴触犯了是我国刑法,他是一个完全刑事责任人,承担故意杀人罪,是否有减轻或从轻的条件有待公诉机关或司法援助律师提供,吴的母亲做为自然人或公民,是有生命权,在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生命健康权,所以本案中因先从人权优先考虑之后再去细化其他的关系的考虑。


福州三宝


你可能觉得他很冷酷。不否认罪行,等于他对犯罪行为很执拗的认为,反正就是做了,人也杀了,钱挥霍了,也玩乐过了。爱咋咋地吧!你希望他认识到错误,有悔罪的表现。这个怕是有难度,他这样做了怕是当他母亲是仇人,认定敌对。即使你把他母亲所有的不容易都说了,他也不会有多大波动。说说那个让他不知自己是什么的女人吧,可能会有些作用!


水镜流云


吴不否认杀母,如何突破此类罪犯的心理防线?

根据吴的家庭情况以及杀母后的表现,要突破他的心理防线,还得从亲情方面入手,从父亲方面去突破。另外,利用共情技术,感受他孤独的内心,有可能会让他引起共鸣从而放下心理防线。


糖不甜286771077


一个被告人不否认自己犯罪,还需要突破什么心理防线呢?已经认罪的他的心理防线是什么呢?

他不惧怕被认定为有罪?

他不惧怕被处以极刑?

真的不知题主所云!


不糊涂时涂糊不


只有在满足情感需要、心理需要(尤其被尊重需要)和安全需要后,他才会选择合作,否则一定顽抗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