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我们在黑暗中工作,为光明服务

说起特务,大家会联想到阴谋、暗杀、破坏、凶残、歹毒等与美好生活相悖的东西。

顾名思义,特务指的是特殊任务,或者引申为肩负特殊任务的人群,是中性词。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特务经典形象

意识形态战争打响后,经过文艺工作者的渲染和党宣部门的定性,特务成了与汉奸工贼并列的贬义词。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老电影中的女特务

人们痛恨特务破坏伟大光荣的事业,但是男人们却对女特务特别宽容,她们抽烟喝酒、涂脂抹粉、妖艳魅惑、作风开放,浑身散发女人味儿,尤其是穿上性感的旗袍或者拉风美式军装,甩那些千篇一律的蓝蚂蚁不知几条街。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到了21世纪,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写博客时,都回忆电影中的女特务是他们青春的启蒙,犹如今日之苍老师。

带着疑问,近日看了陈恭澍写的《英雄无名》,这是有“军统第一杀手”之称的陈恭澍先生,退休之后写的系列回忆。奇怪的是,书中很少提及女特务,有限的几个女性,不是内勤,就是家属。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英雄无名》系列

既然没法讲女特务,那就说说特务工作吧——北国锄奸-刺杀张敬尧。

这是军统特务人员刺杀行动的典范,是军统历史上堪称教科书式的完美行动。

按照陈恭澍的说法:“此后十年中,在我指挥下的两百多件次的行动破坏工作中,像这样完美无瑕的,可就再也没有了。”

得以之情,溢于言表。

01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

照理说,拿下这块资源异常丰富的宝地之后,日本人应该高兴得癫狂:进可攻,退可守,拳打中国,脚踢苏俄。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伪满洲国三面受敌

实际上,独霸东北的日本人反而有了更强烈的不安全感,日本对东北的定位是将其打造成进攻苏俄的基地,然而现在东北不仅要面对假想敌苏俄,还要面对充满国仇家恨的中国。

张学良虽然丢了东北,但中国的民主主义情绪已经被点燃,抗日的呼声此起彼伏。

中国人念念不忘收复东北,中日之间迟早会因为东北开战,但是日本的主要敌人是苏俄,并不想和中国全面战争,徒耗实力。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为了避免与中国的冲突,日本想到了建缓冲区的办法——在华北建立一个中间势力,阻隔中国和日本爆发全面战争。

地盘越大,缓冲越多,越有安全感。

中俄之间的蒙古,中印之间的西藏,都是这个道理,只是一个出去了,一个没出去。

之后的热河事变、长城抗战、华北危机,都是日本为了建缓冲区域而策划的行动。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长城抗战中的日军

长城抗战,中国战败,关东军兵临平津城下,国民政府忍辱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

协定的内容很能体现日本的想法:中国军队退出长城线以南,日军归还长城一线,在长城以南设置100公里的非武装地带,由中国警察维持治安,且警察不能刺激日军感情。

当然,日本并不满足于长城以南的这片非武装区域,而是欲将整个华北整成非武装区,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故事,至于4年之后卢沟桥事变,也不是一句简单的蓄谋已久所能解释的。

02

在蚕食中国的同时,日本特务机关也在物色代理人,扶植与日军有合作意向的、有影响力的人物,协助日军搞事情。

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人在华北四处活动,也没能请动吴佩孚、段祺瑞等大佬,只找到了几个已经过气的三线军阀,张敬尧便是其中一个。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张敬尧

长城抗战期间,张敬尧被日军任命为平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携700万元巨款潜入北平,计划召集旧部、网罗党羽、策反驻军,在北平举行武装暴动,策应日军行动。

更过分的是,据说他还打算花5万大洋,买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的侍卫,刺杀何,不料侍卫民族正义感爆棚,把计划告诉了何应钦,何应钦立即请示蒋介石,希望军统出面制裁张敬尧,以彰正义,以震敌胆。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何应钦

就这样,张敬尧便成抗战期间第一个撞到军统枪口上的大汉奸!

其实,即使不当汉奸,这个张敬尧也早该死了,只是因为上天并不以人之善恶来定人之生死富贵,所以此等人渣才会一直活得很得意。

张敬尧,安徽霍邱人,生于1881年,其父是乡村教书先生,有三个弟弟张敬尧、张敬舜、张敬禹。

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都是儒家所谓的圣人级别的人,可见张父对四个儿子的期望有多高。只是天意弄人,四个儿子长大后的一个比一个渣。

张敬尧十几岁就成了混混,因盗窃被乡亲驱逐出境,辗转流落到了山东继续为盗,之后又因杀人亡命京津一带。

也该这小子走运,逃到天津后不久,赶上了袁世凯小站招兵,十六岁的张敬尧成了一名光荣的北洋新兵。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小站练兵

在军营里,张敬尧凭借过人的胆识和灵活的头脑,被选进了随营学堂,成了组织重点培养的对象。随营学堂后来改称为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即保定军校的前身。

民国军界素有“北保定,南黄埔”的说法,其实保定军校比黄埔军校老的多,黄埔的校长蒋介石都是保定军校出来的,只不过比张敬尧晚了11年。

在军界混,能力重要,资历更重要。作为保定一期生(姑且叫保定一期),张敬尧起步早,运气好,一路顺风顺水,步步高升:1911年武昌起义,张敬尧镇压起义,混成了团长,1913年二次革命,镇压革命,混成了旅长,1914年,镇压白朗起义,升任中将师长,1916年,镇压护国运动,被提成了上将。

1918年,37岁的张敬尧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湖南省督军兼省长,成了一方诸侯。

03

权力是最能考验人性的东西。

湖南成为张敬尧的禁脔之后,湖南人迎来了民国历史上最苦逼的时期。

张氏四兄弟及其党羽在湖南横征暴敛,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摧残教育,钳制舆论,无恶不作。比如把学校用来研制和贩卖鸦片,把厂矿权益抵押卖给老外,过生日挨家挨户敲门收份子钱·······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驱张运动(剧照)

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充满血性的湖南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学生罢课、教师罢教、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向北洋政府施压,并派出庞大上访团和宣讲团,远赴上海、北平、广州等大城市,揭露张敬尧祸湘虐民的罪行,争取全国舆论的支持。

上至湘籍前国务总理熊凤凰,下至三湘青年学子毛润之(创立的自媒体号《湘江评论》因内容敏感,被张敬尧永久性封号了),奔走呼号,宣传“张毒不出,湖南无望”。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张敬尧失尽民心,同时驻扎在湖南的吴佩孚和冯玉祥迫于压力相继撤军,张敬尧孤掌难鸣。此时,谭延闿、赵恒惕率领湘军猛攻北洋军,张部一触即溃,被迫退出湖南。

一生的运气就那么多,前半生用多了,后半生就得还回来。

湖南是张敬尧命运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平步青云,在此之后,命途多舛。

张敬尧被赶出湖南不久,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作为皖系大将的张敬尧本钱也打光了。

于是,张敬尧投奔吴佩孚,没想到不久吴佩孚被冯玉祥反戈一击给废了,张敬尧又投奔冯玉祥,结果又被冯玉祥教训一顿后给撵走了,不得已,张敬尧又投奔了混世魔王张宗昌,不料张宗昌又被北伐军击败。

从皖系到直系再到奉系,这货横跨北洋三大系,也算是渣中极品。

张敬尧一生与革命和进步为敌,北伐军自然不会收这样的渣滓,于是张敬尧躲进天津租界,当起了寓公。

在中国已经没有人和他玩了,耐不住寂寞的张敬尧搭上了日本人,当了汉奸。

张敬尧携巨款潜入北平后,进入了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这里虽然位于北平的黄金地段,但因为是租界,所以中国政府无权管辖,从理论上来讲,张敬尧是很安全的。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六国饭店

这里得说一下著名的六国饭店。虽然六国饭店如今改成了华风饭店,只是三星级涉外宾馆,但在清末民初,六国饭店是北平最高档的饭店之一,发生过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如辛亥元勋张振武被杀、大侠韩慕侠打趴俄国大力士康采儿、东北易帜秘密谈判、少帅与胡蝶的绯闻、49年国共和平谈判等等,见证了民国几十年沧桑巨变。

六国饭店是由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合资建的一栋四层建筑,拥有200多个房间,能满足住宿、餐饮、娱乐等功能,是洋人和达官显贵们趋之如骛的聚会场所。

自1932年加入伪满洲国后,张敬尧就引起国民政府的注意。此番又来北平兴风作浪,自然逃不过“领袖的耳目”。就这样,制裁张敬尧的任务落在了军统北平站和天津站的头上。

04

这里有必要简单梳理一下军统的起源。

1932年,蒋介石鉴于国民党组织涣散无力,在党内成立了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秘密组织——“三民主义力行社”,戴笠和他的小团队(军统开山十人团)被扩编为力行社特务处。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同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设调查统计局,特务处划归为统计局第二处。实际上,军委会统计局二处和力行社是两套牌子一个班子。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蒋介石与力行社成员

1938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改组,第一处划出去,成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第二处扩大升格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第三处被撤销。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处处长是丁默邨,丁默邨被裁撤后,投靠日本人,与李士群合伙成立了汪伪特工总部76号,专门对付军统。

1933年5月的一个晚上,军统天津站站长王天木带着北平站站长陈恭澍以及手下白维世一起逛八大胡同,吃花酒。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民国时期的窑子

此时北平站和天津站刚成立,陈恭澍、白维世都是菜鸟,空有理论,毫无经验。年长的老司机王天木决定带他们从逛窑子入手,了解饮食男女、狎邪冶游以及风土人情,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三个人和姑娘们打得火热的时候,郑介民来了,传达最新指令:

制裁前湖南督军张敬尧,限期是从今日起计一个星期,也就是七天,提示线索是张敬尧现已潜入北平东交民巷,再进一步的细节,需要自己侦查。此次行动由天津、北平两单位集中力量合作执行,其任务分配,请天木、恭澍二兄自行斟酌。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郑介民

郑介民当时是军统局华北地区负责人,对外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上校参谋的名义从事情报工作。

领导亲自来窑子传达指令,可见此次任务的重要性。

陈恭澍后来回忆:这是一道突如其来的紧急制裁令,事前毫无心理准备的行动任务,乍听之下,顿时茫然若失,大有手足无措之感。

北平站的房子都才租下,草台班子刚搭起来,连上陈恭澍才5个人,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天津站也差不多。

就资源而言,北平和天津站合在一起都只有1支手枪,一辆汽车。

手枪是戴笠送给陈恭澍的私人礼物,汽车是戴笠给别人买的二手货,八汽缸,八成新,别克敞篷,保养很好。戴笠离开北平后,委托陈恭澍保管。

以这样的条件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但是军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指令来了,必须上,否则怎么做领袖的耳目和利剑?

05

送走郑介民后,几个人开始秘密策划刺杀行动。

当务之急是想搞清楚张敬尧藏在哪里。

王天木分析:张敬尧潜入东交民巷,最有可能去两个地方,一是日本使馆,二是六国饭店。之后,王天木带着白维世去六国饭店开房蹲点去了,陈恭澍则和戚南谱坐上敞篷别克,在东交民巷里遛弯,一方面侦查地形情况,一方面检验汽车性能。

王天木在六国饭店一无所获,担心张敬尧躲进了日本使馆,如果那样,刺杀将比登天还难,但是第二天郑介民又带来了最新情报:张敬尧的确住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里。

在200多个房间里秘密找一个人,并不很容易,因为你不可能一间一间叫门,也无法通过前台查找——谁傻啊,用真名登记。

到了第三天中午,依然没有进展。不过王天木曾上楼的时,依稀看到了一个背影,很像张敬尧参谋长赵庭贵的身影,但是不能确定。

王天木住在二楼,那疑似赵庭贵的人应该在三楼或四楼,目标进一步缩小了。

第四天中午,王天木和白世维准备下楼吃饭,遇见一个熟人应元勋,应掌柜是一家西服店的老板。

王天木:应掌柜,干嘛到这儿来?

应掌柜不经意的用手在下巴颏右面,一上一下的比划着说:他做了两套衣服,叫我今天来试样子,这个时候大概起来了吧?

应掌柜的言行,王天木已然意会。

王天木找到陈恭澍,告诉陈:下巴颏有一撮毛的就是张敬尧。

三人来到西服店打算套话,没想到应掌柜先开口了:这两天我得赶工,你们几位如果想添衣服,恐怕要等些日子了。我要先把张督办的这两套赶出来,然后还有其它几个客户的。我看,现在先挑几块料子吧,等我一空下就给你们裁。

王天木大喜,我靠,这么上道,于是问道:张督办等着穿?

应掌柜:是啊,他叫我后天中午一定做好送到,说是也许就在这两天要回天津去。

应掌柜还透露:张督办住在三楼,一连三间,号头是二三一到二三五,除了张督办本人之外,还有他的参谋长和副官。我去试样子,是在当中的那一间。

这么饱和的信息,得来全不费工夫,天意!

人找到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怎么搞死他。

张敬尧一介武夫,身手和枪法很好,还有参谋长和2~3个副官,可能都有枪。

而己方只有1支枪,行动人员是白维世,加上王天木,也没有胜算。

更何况,张敬尧这两天就要回天津,时间很紧迫,根本没有时间从长计议或从容部署,必须尽快一击而中,否则就没戏了。

陈恭澍决定让戚南谱也加入刺杀,没有枪就买把刀,实在不行,就使出最后绝招——全体刺杀,鱼死网破。

此时,还是老大哥王天木有经验,迅速想了两个办法,一是去天津找一位侯姓朋友助阵,此人是一个老江湖,有枪且身手了得,天津到北京坐火车只要半天,完全来的及。二是等应掌柜做好衣服后,尾随其上楼,待张敬尧试衣服时,猛冲进去,干掉老匹夫。但这个办法有个bug,就是应掌柜会被坑死。

军统也是有讲究的,原则上不连累无辜,据陈恭澍讲,后来在大上海干日本人时,军统人员一般不会找老百姓的房子作掩护,因为一旦被发现,倒霉都是无辜百姓。

最终还是选了第一个办法,陈恭澍又补充道:姓侯的朋友即使人不来,也最好把枪借来。

商议完毕后,分头行动。

06

5月7日中午,行动的第5天,陈恭澍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是白世维打来的,粗壮而又短促:事情办完了,我和老戚在清华园楼上。

陈恭澍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连忙坐车赶往清华园。

原来,当天商议完毕后,王天木和白世维回到六国饭店,准备在三楼再开一个房,一来安顿姓侯的朋友,二来便于接近目标。

服务员告知他们,三楼没房了,明天才能誊出来,建议在二楼先订一间,等三楼空出房来了再换回去。

王天木表示同意,二人跟着服务员来到二楼看房,看完房后,王天木鬼使神差的跟着服务员来到了楼道,白世维也跟了过来。

王天木走了十几步之后,突然看到有一间房敞着半扇窗子,里面的人侧身坐在床沿上,仰着头,看着窗外。

此人长方脸,鼻端高翘,两腮瘦削,留着两撇小胡子,下巴颏底下还有一撮长毛,不是张敬尧是谁?

打了一个照面后,王天木指了指房间,连连点头,低声向白世维说道:就是他!

说完快步走了。

白世维撩起夹袍,抽出枪来,对准那人的胸部,砰-砰-砰连开了三枪,然后淡定下楼。

枪声惊动了饭店的人,一楼下大厅有很多人盯着白世维,但白世维毫不理会,昂首阔部走出大门,会合在门口等候的戚南谱后,司机一脚油门,汽车消失在东交民巷。

从发现目标到逃离租界,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当天晚上,北平军分会得到了确切情报:张敬尧已于下午三时伤重毙命于德国医院。

制裁大汉奸张敬尧丨军统教科书式刺杀案例,堪称完美!

报道刺张案的报纸

根据后续情报证实,张敬尧化名常石谷,在六国饭店三楼开了三个房间,除了赵参谋长之外,还有副官及马弁各一人,这货之所有突然出现在二楼,是因为想有个自己的小天地,方便吸鸦片,玩小古董,同时也有狡兔三窟的意思。

点背就是如此,喝水都可能呛死。

单纯从故事情节来看,制裁张敬尧并不精彩,带有运气成分。

但是,如果考虑到当时简陋的条件,这个结果的确是完美的。

目的达到了,己方无伤亡,没连累无辜,没惊动日本人,无不利后果产生。作为首次刺奸行动,戴老板给100分也并无不妥。

北平站和天津站搞了个开门红,但是好运也就此而止了,从刺杀石友三到制裁殷汝耕,再到王克敏,这两个站连连扑街,每次都是差那么一点。

对这行而言,差一点,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至于陈恭澍、王天木,这二人就更有意思了,两人都参与了敌后锄奸,都在上海被76号抓获,都没有坚贞不屈,都回到了军统,参与了内战,最后都撤到了台湾,长寿且善终。

陈恭澍后来写《英雄无名》时,两个人还经常回忆和探讨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关于他们的事,我们以后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