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國差距很大:中國有1600多家芯片企業,芯片自給率不到20%!

說起芯片,可能是最近這一年多以來最熱門的科技話題了,尤其自中興事件之後,基本上以前對芯片不感興趣的網友們也都時刻關注著芯片,期望中國芯崛起,能夠不依賴國外的芯片就好。

近日,有統計機構統計了國內IC設計企業,截止至2018年底,中國有IC設計企業達到了1698家,而在2010年時,這個數據僅為598家,可見在這短短8年的時間,就增長了2倍多。

和美國差距很大:中國有1600多家芯片企業,芯片自給率不到20%!

不過雖然企業多,但去年的數據來看,我國去年進口芯片金額達到3100多億美元,進口芯片4000多億個,芯片自給率還不到20%,而美國卻供應了全球一半多的芯片。

為何這麼多企業,國內的芯片自給率還是沒有上來呢?其實我們仔細看看這些芯片企業或許就能明白了,畢竟從582到1698家,這其中有1000多家成立時間不到10年。

並且這1698家企業中,有約50%的公司營收少於1000萬每年,達到了843家,僅有208家企業營收超過1億,佔比僅為12.2%。

和美國差距很大:中國有1600多家芯片企業,芯片自給率不到20%!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雖然數量眾多,但大部分的企業還無法形成大規模的產能,更多的可能還是先從低端芯片生產起,想獲取一定的利潤後,再進軍高端芯片,和國外的芯片去PK,所以暫時還沒有什麼份額和實力,和美國比起來還是差得遠。

其實華為海思的成長也是類似的,在2009年推出K3芯片時,其實性能也比友商差遠了,之後不斷的投入,不斷的研發, 才有今天大名鼎鼎的麒麟980、巴龍5000這些芯片。

和美國差距很大:中國有1600多家芯片企業,芯片自給率不到20%!

但不管怎麼樣,量變一定會引起質變的,目前這1600多家企業,只要能成功崛起那麼幾十家類似於華為海思這樣的企業,中國芯的崛起就指日可待了,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