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航母和英國航母哪個更厲害?

神奇手


單從艦隊上規模上來說,英國海軍實力強大,但這只是從規模上來說,日本因為國土狹隘,資源極度匱乏,自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造艦都是以‘數量不足,質量彌補’來建造軍艦,海軍士兵訓練強度遠超各國,再加上日本一直以美國為假想敵,而英國海軍依然沉浸在英國以前的榮耀中。


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利用航母艦載機襲擊了美國珍珠港,開創了新的海戰模式,世界各國才逐漸重視航母的應用,日本在航母運用方面走在了各國前面。


英國皇家海軍在二次大戰時候航母艦載機根本沒有日本零式那樣一流的戰鬥機,基本都是魚雷攻擊機打擊敵人水面艦艇為主。英國的航母注重適航性和防禦裝甲,載機數量少,艦載機半徑太小,絕對不是日本航母的對手,戰列艦到了二戰只能當配角,再厚的裝甲也抗不住魚雷。


總的來看日本海軍比英軍強 如果戰場是北大西洋,英國比較狠點。那裡“陸地機場“”比較多,小日本那種“太平洋式”的全功型航母生存能力堪憂,全然不如英國的裝甲航母,雖然載機數量有限,但是抗打。

不過要是跑太平洋作戰。二戰時期的英國就不如日本了,雖然能投入戰場的戰列艦較多,但是海航突擊能力不足吧。 最後可以這樣說,畢竟英日雙方作戰環境和麵對的對手不一樣,英國以反潛和護航為主,日本則以母艦航空兵爭奪制海權海上制空權為主。


軍林天下


二戰開戰時,日本的航母是世界領先的。英國率先改裝出航母,但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建造的航母是日本搞出來的。當時世界海軍的主流思想仍是大炮鉅艦主義,仍將戰列艦作為海戰的主力。但戰列艦造價太高,日本國力有限,很難在戰列艦的裝備競賽中與英美抗衡。而當時的航母造價僅為戰列艦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於是日本人敏銳地發現了航母的戰略價值,不僅造價相對便宜,而且艦載機的攻擊範圍大大超過了戰列艦巨炮的射程。於是傾盡全力發展航母,而與此同時造船能力和工業基礎都大大強於日本的英美都只將航母作為戰列艦的輔助戰艦來對待,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所以讓日本得以抓住機會在戰爭初期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航母艦隊。沒有這個資本,日本人打死也不敢去偷襲珍珠港。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總共裝備了29艘航母,其中23艘是戰前就有的。美國在二戰期間則共裝備了130餘艘航母,但在珍珠港被炸之前只有7艘在役,5艘在建。而且美國是兩洋艦隊,這7艘裡面一多半還屬於大西洋艦隊。這就是為啥日本人敢冒險的原因。只是沒想到炸了珍珠港後一年的時間,美國人就造了四、五十艘航母出來。

說說英國

二戰中英國沒有有效運用航母因為
航母是一隻海上突擊力量。其主要目標是敵方主力艦隊,和掌握制海權情況下的對陸佔領支援。看英國在二戰中的情況,先是敦刻爾克撤退以後被德國空軍按在家裡狂揍;然後是大西洋和北冰洋運輸船隊海上護航;再就是D日登陸,重回歐洲大陸。沒有任何一個階段,能夠讓英國的主力航母大顯身手。
究其原因,還是英國海軍的主要對手——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發展特別差,水面艦隊沒有什麼主力艦(凡爾賽合約把德國發展水面主力艦限制的很死,所以一直靠幾艘重炮艦、重巡之類的撐場面,僅有的俾斯麥級也組不起隊伍,只能和歐根親王一起打破襲戰),水下艦隊壯觀得很。而且英吉利海峽和北海都比太平洋小得多,完全在德國潛艇控制之下,因此英國海軍沒法大搖大擺的派航母艦隊出來,萬一被潛艇偷襲損失就算打掉10艘潛艇也找補不回來。事實上英國二戰中還曾派航母開展反潛巡邏,結果“勇敢”號艦隊航母被擊沉,損失慘重。

艦載機質量差距更大。單看魚雷攻擊機,英國航母使用至二戰結束的費爾雷“劍魚”主要數據:發動機690馬力,最大起飛重量3450公斤,最大速度230公里/小時,航程840公里。美國航母使用至二戰結束的TBF“復仇者”主要數據:發動機1900馬力,最大起飛重量8115公斤,最大速度442公里/小時,航程1610公里(本段數據來自英文維基)。從任何方面都不在同一檔次。想象一下慢吞吞的劍魚去攻擊日本航母碰上護衛的零式戰機(最大速度533公里)日本飛行員有多開心😄(網上找的)

日本 英國航母經驗
二戰中美國和日本為什麼能有效運用航母?雙方水面艦隊規模大;日本和美國控制的太平洋島嶼之間距離遠,陸基航空兵無法有效覆蓋;距離遠還造成雙方的潛艇在戰爭中前期基本沒有用武之地。以上三個原因,使航母成為美日艦隊決戰的攻擊發起點,航空兵遠程投送的唯一手段和搶奪戰役制空權的主力。在不斷的戰鬥和磨練中,美日都積累了大量航母應用的經驗,做了針對性的改進(其他艦種也是如此)。


   在世界航母發展史上,英國應該算悲催的祖師爺,雖然做出了不少貢獻,但其航母戰力自始至終上不得檯面。

   1917年,英國皇家海軍將其老式的“暴怒”號巡洋艦的前主炮拆除,鋪設木製的飛行跑道,製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艘改裝航母,但是,由於艦上高聳的塔式桅杆和煙囪的阻礙,起飛後的飛機無法返回母艦。為了打破飛機著艦禁區,英國海軍少校鄧寧進行了

勇敢

的嘗試。當年8月,鄧寧憑藉著高超的駕駛技術,駕駛戰鬥機艱難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首開了飛機在航母上著陸的先河。然而,幾天後當鄧寧少校想重複這一壯舉時,飛機卻翻出軍艦墜入海中。

   血的教訓讓英國人意識到靠少數飛行員以“貴族精神”玩命是不行的,於是他們於翌年推出了用客輪改裝的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號,飛行員們終於不用抱著“作死”的覺悟在甲板上著陸了。不過,這麼一折騰,一戰已接近結束,“百眼巨人”號初出茅廬,卻沒了用武之地。

   由於航母在一戰中未張其名,直到二戰之前,英國還是歐洲唯一玩得轉航母的國家。1940年11月,從英國“光輝號”航母上起飛的戰機空襲了

意大利

海軍的塔蘭託軍港,使意大利艦隊蒙受重大損失。該戰役首開了艦載機空襲敵方軍港的先河。(而珍珠港是日本放大後的塔蘭託軍港的翻版)

   雖然英國對航母造得早又會玩,不過由於產能限制,英國航母卻一直沒唱上主角。二戰爆發後,英國航母大多仍作為戰列艦的“幫手”而居於艦隊二流位置。二戰結束後,由於噴氣式戰機性能提升,英國一度興起了“航母無用論”的風潮,該理論的傳播促使英國在20世紀60年代取消了重型航母的建造計劃,只保留了“皇家方舟”等輕型航母。不過1982年爆發的英阿馬島之爭給英國重新上了一課,在該戰中,橫跨一萬多公里遠征南半球的英國特混艦隊,憑藉兩艘輕型航母竟然在

阿根廷

的家門口打出了主動權,在空戰中打出了21:0的傲人戰績。

   馬島戰役的經驗讓世界重新認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英國在其後也開始尋求建造大型航母。不過,產能的瓶頸再度成為困擾英國人的夢魘,其計劃中的新一代重型航母“伊麗莎白”號直到2014年才下水,在新一輪航母競賽中,英國再次起了個大早,卻趕上了晚集。


總結來說看完的人發屏論吧?自己認為哪個厲害

back36


英國海軍發展的航母,沒能在二戰中有效的運用航母,反觀日本在太平洋上運用航空母艦與美帝激烈廝殺著。

二戰英國在條約失效後先是6艘光輝級和怨仇級航空母艦,戰爭期間追加了另外4艘怨仇級、4艘大無畏級艦隊航母,16艘巨人級和尊嚴級、8艘半人馬座級中型航母,另外還有數十艘護航航母。最後戰爭期間完工的怨仇級和巨人級航空母艦也有近10條。

日本聯合艦隊在戰爭時期的航空母艦不算少,而其航空母艦在最為鼎盛的1941年12月開戰時至1942年5月,計有赤城號,加賀號 ,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翔鳳號,飛鷹號,瑞鶴號,隼鷹號,鳳翔號,瑞鳳號及航母訓練艦龍驤號各類航母。

上面僅從數量方面進行對比,兩國航母種類之多,對手不一樣,亦沒有對戰過,誰厲害沒有評判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