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凝聚團隊力量,要靠共同的責任感


稻盛和夫:凝聚團隊力量,要靠共同的責任感


在盛和塾活動中,一位塾生提到:近來,加入企業的年輕人們的價值觀令他感到困惑。年輕人們更注重自己的生活,即使是幹部級別的員工,在下班之後也不願再處理工作上的事情。作為老派的經營者,這位塾生很是煩惱。稻盛和夫是這樣回應他的...


我想這個問題,也是目前擔任經營者的人的共同煩惱。

我記得40年前我成立公司時,具有這樣想法的人雖然不如今天這樣多,但還是存在。所以,雖然時代改變了,但我有一些想法,還是可以供你參考的:

例如你的公司有100名員工,如果只靠總經理和五六名重要幹部,就算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心再高,也無法靠幾個人支撐整個公司。公司裡必定會發生一些問題,問題發生時,那些只在上班時間內才肯好好工作的人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你或許認為那些人只要在公司瀕臨生死關頭時,能理解公司的難處並給予協助就夠了。但問題是,通常他們只會主張自己的權利,在經營者非需要他們幫忙不可時,他們的行動總是剛好相反。

因此,我認為一家公司的命運如何,就看擁有多少員工能在需要的時候,願意犧牲休息時間來工作,在困難的時候,齊心努力,願意協助公司解決問題。我認為,身為經營者有必要做到,把員工的意識水準從“員工水平”提升到“經營者水平”才行。

也因此,我總是將公司的經營實況,毫無隱瞞地讓員工知道。業績順利推展時就告訴他們“託各位員工努力的福”;情況不好時就直說“很差”,醞釀出大家一起努力的企業精神,將員工的心情提升到與經營者一樣的水準。我就是這樣做的。


眼前的時代潮流,有些是我們無法抵擋的。現在抓住那些年輕人,要求對方“為了公司應該犧牲自己”,基本是說不通的。對員工而言,這句話猶如“為了我家的繁榮,你應該犧牲自己”,員工們怎麼可能聽從。

不過,我想你可以這樣說“既然領著這份薪水,在我的公司裡上班,公司如果不能發展,大家也就沒有飯吃。因此,請就以專業員工的立場守護公司。”

接著說“如果客戶不喜歡公司,我們的公司就無法生存,因此為了客戶,請在必要的時候,週末假日也出席一下,深夜的業務也幫忙做完,這樣可以嗎?既然做了這一行,就對客戶做好服務,而我也會盡到經營者的責任,繼續保證大家合理的待遇。”

你必須如此教育你的員工,非讓他們培養出有責任感的行動力不可。


同時,必須清楚,為達到此目的,不是要員工為你犧牲,而是你必須先照顧好他們。當然你無法一開始就照顧好每一個人,首先可以照顧重要幹部,然後是全部的幹部,要能夠給讓他們感到以公司為榮的待遇。

經營者希望擁有能為了公司犧牲家庭生活的人,這樣的想法並不為過,但是我認為,這樣的人才幾乎是不存在的。以上是我的拙見。

稻盛和夫,日本知名企業家,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

稻盛是1975年實現首次訪華的,之後他曾數度前往中國,並與這個美好的國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85年年初,為了日中友好事業,以時任國務委員的張勁夫先生為團長的中國政府要員組成的訪日團一行視察了京瓷公司。在舉行的懇談會上,稻盛就京瓷當時正在努力開發面向未來的新型能源——太陽能電池進行了介紹,並當場表示有意向中國贈送一套“京瓷生產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張勁夫團長對這一建議非常感興趣,並在不久後促成了日中雙方啟動這一項目。此外,京瓷公司還向“日中長江文明學術聯合考察團”提供了資金方面的支持。還在中國開展了 “中國少年友好交流訪日團”等多項交流活動,於2001年創立了“稻盛京瓷西部開發獎學基金”。從經濟方面資助生活在中國西部地區的品學兼優、生活貧困的學生,為西部地區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學的學生提供獎學金。

稻盛認為,中國在未來的持續發展過程中,急需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人才。基於這一想法而開展的“中國少年友好交流訪日團”活動以及創辦“稻盛京瓷西部開發獎學基金”,目的都是希望能夠在培養人才方面為中國盡一些微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