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我是痞喵,一个喜欢历史的女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一般而言,民国时期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国民政府垮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肇建这段时期。就更精确的断代史的划分而言,民国时期其实划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北洋政府时期,后面则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前者主要的党政军人物实际上代表晩清新政体系的某种延续后者的创建则是受了苏联革命影响,中国走向了新型的政治、军事与政党的组织型态,其策源点是1924年的国共合作及黄埔军校成立。

秦风老照片馆编撰的《影像民国》呈现的即为后者的历史中国人编历史很容易编成功名册,尤其定期定时的集体膜拜,丰碑块块相叠,结果必然是伟大的更伟大,卑微的更卑微。尽管如此,中国人还有另外一种写史的传统,那就是以宽容和悲悯的态度,来重现有血有肉的土地和岁月这样的历史书让人读后,或热情澎湃,或唏嘘不已,其奋起和感伤之情,多年徘徊脑海,挥之不去。事实上,这正是秦风老照片馆编辑影像历史的初衷,不烧香不媚俗,只回眸中国人的悲欢离合,诚挚地面对自己的过去,让所有的奋斗、背叛、牺牲、求存的故事自然呈现,交织成中国人的生命之歌。


·人物篇·

民国人物的特色在于其多元性,这是一个多种思想、多种势力共处一室的时代,有革命者、保守者、浪漫者、僵化者,或积极追求改造世界,或不闻人间烟火,各种元素既摩擦碰撞,又熔于一体。其结果,民国人物无论政治军事、教育、文学、美术,等等,共聚一堂时,散发了五彩缤纷之美。这正是本章节所欲表达者,有别于传统上常将位高权重的政治、军事首长摆在前头,这里以文化界人物为始,目的是强调政治起落无常,文化却具有源远流长的力量,能贯穿古今,历久弥新。此外,无论何种领域的人物影像,都尽量呈现其人性化的一面,且反映岀周边环境和时代氛围;换言之,人,只有置于多元情境中,才显得更完整、更清晰,也更值得细细地欣赏。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李宗仁

1931年,国民党桂系领袖李宗仁的戎装照。李宗仁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辛亥革命前夕加入同盟会,后任桂军营长,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统一广西,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军政府,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1927年国民党宁汉分裂时,李宗仁支持武汉政府,后又多次参与反蒋倒蒋活动,与蒋介石关系分分合合。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1940年,宋家三姐妹宋美龄(左)、宋霭龄(中)和宋庆龄(右)摄于重庆国际友人招待会上,作为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全力协助争取美国的军事与经济援助,发展中国的空中武力,而宋庆龄则着重于妇幼济助工作。另一方面,宋庆龄同情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民主运动,她与妹妹宋美龄的政治分歧众所周知,因此姐妹同台会客,虽心事不一,但仍意在展现中国人政治团结的局面。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孙立人

1947年,国民党将领孙立人巡视长春防御工事。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具备国民政府内少有的美式军事教育背景。抗战初期投入淞沪会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入缅营救英军,名震中外。抗战胜利后,孙立人被派往东北,因与杜聿明不和,回调南京,后又转往台湾主持新兵训练工作。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张自忠

抗战时期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重庆留影。张自忠,早年参加冯玉祥部,后任第三十八师师长,参加长城抗战,率大刀队英勇杀敌,振奋全国人心。抗战爆发,张自忠率部与日军鏖战于临沂,后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

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捐躯,国民政府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张自忠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永远的民族英雄。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何应钦

1944年底,滇西战役中,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右)在前线视察战况。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时,何应钦任少将总教官。与蒋介石齐名,成为国民党重要军事首长,然而何氏作为职业军人,政治企图不明显。1945年9月9日,何应钦以中国战区总司令的名义接受日军代表冈村宁次的投降,达到其生涯的最高峰。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何香凝

1935年,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遗体举行国葬,灵柩抵达南京时,廖的夫人何香凝随行抵京。廖仲恺为国民党左派,曾留学日本,黄埔建军时任党代表,与校长蒋介石时有龃龉。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陈立夫

国民党CC派领袖陈立夫流亡美国自食其力。在新泽西州从事养鸡事业。黄埔军校时期,陈立夫任蒋介石机要室主任,后创建国民党第一个情治机关中统,接着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与其兄陈果夫长期掌控党机器,人称CC派。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蒋介石

在革命元老朱培德上将的葬礼上,蒋介石对这位长年支持自己的前辈的过世伤心不已。掉下了眼泪,留下了难得一见的画面。蒋介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由孙中山提拔,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以武力平定两广,完成北伐,实质上成为南京政府的缔造者。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陈诚

抗战时期的陈诚将军,具有少壮军人的英气。陈诚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起担任黄埔军校教育副官,参加东征与北伐,逐渐取得蒋介石的信赖。抗战时期,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军政部长等职,1949年赴台后,成为蒋介石最重要的副手。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顾祝同

1934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第三十六师镇压闽变。1933年11月,爱国将领蔡廷锴奉命率第十九路军围击红军,但他反对内战,主张一致抗日,遂树起反蒋旗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并将部队改为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五个军,被称为闽变。来年2月,蔡廷锴所部被击败,余部逃入广东,为陈济棠收编。

老照片 | 带你缅怀张自忠将军的铮铮铁骨


▲ 林森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掌握国民政府党政军实权时,他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故为一般国人所熟知。林森生于1867年,福建闽侯人。1902年赴上海,接受孙中山革命主张,三年后加入中国同盟会。袁世凯专权时期,林森赴美国旧金山后回国追随孙中山南下广州,任大元帅府外交部长,南京政府成立后,任立法院副院长。1932年起接替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主席,以缓和蒋介石与汪精卫之间的派系矛盾。战爆发后,林森迁往重庆活跃于山城,受各党派人士的敬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