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後首只攤餘成本法債基面市,小眾產品能否迎來大發展?

资管新规后首只摊余成本法债基面市,小众产品能否迎来大发展?

資管新規後,首隻獲批的攤餘成本法債基迎來發行期。

資管新規後“首例”

4月18日,南方恆慶一年定期開放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南方恆慶”)將正式發行。這是資管新規之後,業內首隻獲批發行的符合資管新規和企業會計準則的以攤餘成本法估值的債券基金。

在打破剛兌的監管要求下,傳統以攤餘成本法估值的貨幣基金的審批和發行進入停滯狀態,攤餘成本法債基成為公募市場上唯一可以採用攤餘成本法的基金。

基金合同顯示,南方恆慶為契約型開放式基金,以一年為一個封閉期。在每個封閉期,業績比較基準為該封閉期起始日公佈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稅後)+1.5%。

所謂“攤餘成本法”,是指估值對象以買入成本列示,按票面利率或協議利率並考慮其買入時的溢價與折價,在其剩餘存續期內按照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確認利息收入並評估減值準備。簡言之,就是將到期收益分攤到每一天進行返息。

從投資範圍來看,南方恆慶主要投資於債券、資產支持證券(ABS)、債券回購、銀行存款、同業存單、貨幣市場工具以及經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

華南地區一位公募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和其他類型債基相比,攤餘成本法債基可以避免採用市價法帶來的淨值波動風險,產品的絕對收益特徵明顯。

仍為小眾產品

事實上,攤餘成本法債基問世於6年前。2012年7月,廣發基金髮行了首隻攤餘成本法債基——廣發理財年年紅。除此之外,目前市場上僅有4只採用攤餘成本法計價的一年期或以上定開債券基金,分別是:興業穩固收益兩年理財、工銀瑞信泰享三年理財、富國兩年期理財和招商招利一年期理財。

同樣是採用攤餘成本法,這類債基能否成為貨基的替代品?

“不會!”天相投研投顧總監賈志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攤餘成本法債基只是符合保守投資者的理解習慣,但實際上這類產品的收益比較一般。

據天天基金網統計,廣發理財年年紅、興業穩固收益兩年理財、工銀瑞信泰享三年理財、富國兩年期理財A/C和招商招利一年期理財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為:28.61%、12.47%、6.92%、8.37%/7.12%、2.59%;年內平均收益率僅為0.89%。

资管新规后首只摊余成本法债基面市,小众产品能否迎来大发展?

能否迎來發展機會?

2018年4月發佈的資管新規鼓勵基金使用市值法估值,只有符合部分條件的產品才能通過攤餘成本法估值。這一“留口”,來自於去年監管層整改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的一則通知。

同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提及,過渡期內,對於封閉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並持有到期的債券,可使用攤餘成本計量,但定期開放式產品持有資產組合的久期不得長於封閉期的1.5倍;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的“攤餘成本+影子定價”方法進行估值。

這意味著除了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滿足攤餘成本法的計價方式外,封閉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債券型基金也能夠採用此類估值方法。

在打破剛兌的背景下,攤餘成本法債基能否迎來發展機會?“不會。”賈志認為,打破剛性兌付和實現淨值化管理是未來的趨勢。

“不好說,對這類產品的需求始終是存在的。”一位公募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像機構客戶就比較喜歡這種收益基本沒波動的產品,只要選的票(債券)相對安全,寧可犧牲一些收益。”

國際金融報記者 蔣金麗

资管新规后首只摊余成本法债基面市,小众产品能否迎来大发展?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

郵箱:[email protected]

公募 私募 券商一手資訊

资管新规后首只摊余成本法债基面市,小众产品能否迎来大发展?

財經新聞縱深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