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統一

到了三國末年,魏、蜀漢、吳三國都有不少問題存在,魏國司馬氏專權。蜀漢對外連年征戰國力耗盡,內部黃皓專權朝政混亂,大將軍姜維不敢回朝而去沓中屯田。吳國的君主孫皓非常殘暴,吳國內政混亂不堪,群臣人心惶惶。三國最後被司馬氏相繼擊敗,歸於一統。

蜀漢

蜀漢方面連年北伐,雖然屢有勝利但對國力消耗過大,蜀漢本就是三國中國力最弱,力量最小的國家,朝廷內宦官專權,導致大將軍姜維帶主力部隊去沓中屯田。成都空虛,姜維在屯田之時,發現魏國有異動,於是上表朝廷布置防守,然而宦官黃皓把這事壓下去了。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鍾會等伐蜀漢,因姜維被阻擋在回援成都的路上,無法快速回援成都,被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兵臨成都城下,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魏國後期宗室凋零,司馬懿父子逐漸掌握朝政大權,263年司馬昭掌朝政大權派兵滅了蜀漢,被封為晉王。公元265年司馬炎接受魏帝的禪讓,取代魏國,建立晉朝。魏滅亡。

吳主孫皓非常的殘暴《三國志·孫皓傳》寫到況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正是這樣吳國內部混亂不堪。但剛建立的晉朝,為了鞏固內政和沒有做好充足的攻吳的準備。於是又經過了十幾年的準備,晉開始南下。公元280年,晉軍攻入建康,孫皓請降,吳國滅亡。

至此,三國歸於一統,統一於晉。魏、蜀漢、吳三國的三位後主都在晉得到善終。

西晉的統一使社會有了一段穩定的發展時間,社會生產得到了恢復,但因為西晉統治者的內部爭鬥很快就發生了八王之亂,天下又進入了分裂割據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