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一個縣最大合作社“土地託管”歷程

東北網5月5日訊 (嚴璐璐 記者王亮) 黑龍江省龍江縣的超越現代玉米種植合作社是縣規模最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從2014年全面推廣“土地託管”,發展到2019年簽訂土地託管協議42萬畝。2018年農戶通過“土地託管”每畝耕地比土地流轉多增收300元,農民增收4920萬元,合作社每畝綜合利潤25元,合作社贏利410萬元。

據介紹,合作社在做好自有耕地經營的基礎上,主動面向社會發展土地託管專業化服務。“土地託管”模式怎麼運作?它是如何讓農民致富增收的?記者理清脈絡,從產生、發展、技術支撐、效益4個方面闡述這一可複製、可推廣的“土地託管”。

產生:專業化服務和分單元作業

超越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起初由於資金投入大,又缺少經驗,同時採取的是僱工的方式進行生產,導致管理上出現許多問題,第一年運行下來並沒實現贏利。

痛則思變,合作社在找準癥結問題的基礎上,將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與按勞取酬、獎勵機制相結合,對耕地實施分片作業,對非入社耕地實施“土地託管”服務,奠定了合作社不斷擴大經營規模的基礎。

據瞭解,具體辦法是將合作社分為六大板塊,即農場種植隊、農資服務隊、植保服務隊、烘乾倉儲隊、回收打包隊和專業播種公司。農場種植隊是主體,其他五個隊為其服務。農場種植隊以3000畝為一個單位,共成立10個農場種植隊,每個種植隊由1名組長、3名組員構成,從事由種到收的全部工作,其經濟收益與土地產出掛鉤。這一辦法在2014年得到全面推廣,合作社就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平均畝產達1500斤,總收入4500萬元,贏利1100萬元,帶動農戶增收1000萬元。

發展:實現全程服務向全縣複製

專業化服務和分單元作業的辦法之所以獲得了成功,主要是分工明確,專業化服務到位,組織化程度高,農業生產方式得到了轉變。按照這一模式,土地的作業能力還可以擴大。為此,超越合作社向全縣複製,全面開啟“土地託管”模式。

具體操作辦法是:以原有23個鄉鎮為單位,聘請32名服務經理,以行政村為單位,聘請840名技術員,負責區域內業務,所有上述人員均由合作社進行培訓和上崗。然後,由超越合作社的五個服務隊為其提供專業化服務,即:農資服務隊負責供種和肥料;植保服務隊負責科技指導和推廣新技術;烘乾倉儲隊負責糧食收儲。2018年超越合作社“土地託管”模式達到16.4萬畝,實現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程服務。

技術支撐:資源和技術優勢

“土地託管”模式能夠得到推廣,除經營管理方式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外,得益於超越合作社擁有的資源和技術優勢。

在生產資料上,合作社有自己的種業公司,從廠家直接進貨,並與中化化肥共同成立測土配方配肥站,縮短服務環節;在耕作機械上,擁有大量先進機械,併成功掌握了免耕技術,較以往坐濾水種植,既節約了資金,又提高了效率;在植保服務上,與中國農科院玉米產業專家組、省農科院和省農墾科學院,全面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即秸稈全量覆蓋條帶還田。

效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土地託管在保持農戶作為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不變的前提下,農民向合作社支付土地託管費,合作社提供“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種地收益仍歸農民所有。

據瞭解,合作社負責農資供應,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收儲加工。合作社的土地託管分為全程和半程,全程託管從種到收不用農戶動手,保證八成苗,保證收益不比相鄰地塊少。收費含收益保險每畝380元,不含收益保險每畝350元。半程託管不包括收割、澆水和打藥,每畝收費250元。

超越合作社的“土地託管”模式,不算人工和機械攤銷農戶每畝可少投入25-30元,土地託管不僅保證了農民收益,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減少了農民工作量和農業機械設備的投入,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