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选调生心中的“基层减负”:莫让“减负”成为不作为干部的“遮羞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基石”的基层干部,奋战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责任和压力不可谓不大。一直以来,呼吁“为基层减负”的声音不绝于耳。前不久,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更是在基层干部中激起强烈反响和一片点赞。

一名选调生心中的“基层减负”:莫让“减负”成为不作为干部的“遮羞布”

毫无疑问,为基层减负的出发点非常正确,基层干部也很期待减负政策和措施能尽快落地见效。然而,在一片“减负”声中,我们也需要有所清醒。为基层减负,说到底,是为基层干部减负。然而也须明白,基层是复杂的,基层干部也同样是复杂的。基层的负担重,既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因素,也因体制机制不健全、权责管理不明晰,还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有些人认为:“减轻基层负担,关键在上级。只要上级部门以上率下,杜绝形式主义,下面的负担自然减轻了。”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把造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希望都归咎与寄托于上级,显然也有其片面性。其实,基层负担重,除了上面的原因,也不排除其他因素,其中有一条,即乡镇干部队伍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却同样令人不能忽视。

减负要有目标导向和惠及对象。应该明确的是,为基层减负,减的是在基层担当实干者的负担,而不是在岗不作为者的负担。不能让减负成为不作为干部的“遮羞布”和“挡箭牌”。众所周知,大多数基层干部都能做到勤勤恳恳履职尽责,在扎根基层中干事创业、无私奉献。但基层也有一些干部,或是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扭曲;或是到了一定年龄,干事激情被时间消磨;或是看到升职无望,遇到了天花板;便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遇事能推则推,成为叫不动推不动的“老油子”。

一名选调生心中的“基层减负”:莫让“减负”成为不作为干部的“遮羞布”

在一次关于乡镇年轻干部流失现状的调研中,年轻干部吐槽较多的,除了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便是一些“老油子”干部不作为,常常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年轻人,使他们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一位镇长也感慨,有些干部干工作拈轻怕重、挑肥拣瘦,领工资的人看似很多,安排工作时能用的人好像总是那么几个,导致“能者多劳拙者闲”的现象。这样的“老油子”干部,不仅影响干部内部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也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不利于基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于这样的干部,不仅不能减负,反而要加压,因为给他们加压,才是给担当实干的干部减负。

问责也是如此。对基层干部问责不应泛化简单化,不能“任性”问责。但对于确实存在的不担当作为以及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在实事求是调查清楚,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后,该问责也得问责。问责不是目的,而是将厚爱与严管结合,树立为担当者担当、让不作为者担责的正确导向,激励干部立争先之志、兴实干之风、做利民之事。

一名选调生心中的“基层减负”:莫让“减负”成为不作为干部的“遮羞布”

减负还要与干部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老油子”干部的产生,在于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的不健全,结果是干部不作为你也“拿他没办法”,导致占着编制不干活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本就事多人少,权小责大,长此以往,必然难堪重负。通过考核赏优罚劣、奖勤罚懒,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问题,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才能有效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真正营造出有人管事、人人干事的良好工作氛围,从而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凝聚基层工作合力,以干部队伍的内部优化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总体而言,基层干部非常辛苦,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中央出台各项为基层减负政策的初衷。好的政策需要好的执行,好的执行讲究精准科学,想要真正达到为基层减负的目标,既需要自上而下改革,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也需要由内而外发力,解决基层干部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防止为基层减负的好政策成为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的“遮羞布”和“护身符”。真正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排忧解难,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不懈奋斗!

(作者:翁国富,江西省2017年选调生,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副主任科员,现挂职进贤县文港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