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翻倍!每年4萬套,深圳版共有產權房來了,房價腰斬!

2018年8月,深圳出臺《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多主體供給的意見》,號稱深圳版房地產供給側改革,外面也稱之為“二次房改”。

在2018年的這份文件裡,把深圳未來17年(2018-2035)的住房供應分成四個層面:公租房(佔比20%)+安居房(佔比20%)+人才房(佔比20%)+商品房(佔比40%)。

供應翻倍!每年4萬套,深圳版共有產權房來了,房價腰斬!

這四類房子合計大概會有170萬套,其中屬於政策類住房的安居房及人才房合計佔比達到40%,大概是68萬套,16年供應週期,每年約4萬套。

2019年4月29日,深圳市正式公佈了《安居商品房辦法》和《人才住房辦法》的徵求意見稿。在這個意見稿中,明確將以上兩類商品房確定為“封閉流轉的非完全產權房”,即為深圳版共有產權房。

【1】

深圳地少人多

多渠道建設政策房成為趨勢

市場供應要翻倍

深圳是一個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城市:全市面積僅有1990多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卻超過1000萬,管理人口超過了2000萬。

同為一線城市,上海面積6300多平方公里,北京是16800多平方公里,廣州是7300多平方公里。深圳相當於北京八分之一,上海廣州三分之一。

因此深圳每年商品住宅的供應量大概僅有4-5萬套,而根據供應計劃,深圳每年還要額外新增4萬套的政策房和2萬套的公租房,土地供應能力顯然是要遭到質疑的:畢竟每年要新增供應10萬套住宅,供應量基本翻倍。

因此在本次徵求意見稿中,深圳明確提出了四大解決方案:

第一,盤活存量土地,允許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等部門利用自有存量土地來建設政策房,相當於又回到了單位分房時代。

第二,工業、物流倉儲等產業用地,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前提下,可以用來建設政策房,相當於調整了土地性質。

第三,允許集體建設用地來建設政策房,這一點跟北京比較類似,北京目前也已經開始允許集體建設用地用來建設共有房,增加土地供應能力。

第四,公共配套集中地區,可以適當配建政策房,比如產業園區、公交車站等地方。

通過以上四大土地結構的調整,深圳的建設用地範圍無疑被擴大了,土地供應能力的瓶頸被解決掉了。

【2】

必須戶籍+社保才能租售政策房

深圳搶人又出新花招

深圳本次一共推出了三種政策房:公租房每年約2萬套,人才房+安居房合計每年4萬套,合計大概每年6萬套。

但是這三種政策房,申請人都必須要有深圳戶籍及社保年限,缺一不可:

公租房必須是深圳戶籍+3年社保+名下無房,而且家庭收入不能超過財產限額,財產限額是市政府動態調整。

人才房的申購條件:深圳戶口+10年社保+名下無房,買房價格為市場價格的60%。

安居房的申購條件:深圳戶口+10年社保+名下無房,且滿足政府的財產限額,買房價格為市場價格的50%。

以上三種政策房的配售前提條件都是必須要有深圳戶籍及社保:這又變成了深圳搶人的新花招,落戶社保即可有機會享受五折優惠購房呦。

【3】

政策房有望轉完全產權房

做法比北京還狠

北京的共有產權房是不能轉為完全產權房的:只能在滿足共有產權房資格的購房人之間進行封閉流轉。這就導致了北京共有產權房棄購率比較高,對商品房市場影響不大的關鍵因素。

但是深圳的政策房卻有望轉成挖完全產權房:只要你繳納社保滿15年或者年滿60週歲且購房滿10年,就可以在繳納增值收益之後,轉成完全產權房,兩個條件只要滿足一個就可以。

但是也規定了一定期限內的內部流轉:

第一,簽訂買賣合同後的三年內,只能讓政府原價回購。

第二,簽訂買賣合同的三年後,到沒有拿到完全產權期間,可以賣給具有政策房資格的人,或者申請政府回購。

第三,簽訂買賣合同的三年後,如果拿到了完全產權,繳納增值收益之後,即可變成商品房,進入自由買賣市場。

因此可見,深圳的政策房其實保留了三年後進入商品房流通市場的通道,從而會對商品房市場形成較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本次深圳的“二次房改”已經進入了實質性的落地階段,未來市場供應量將會翻倍,政策房入市將會對未來深圳房價起到較大的抑制作用,從而對深圳樓市未來的投資空間形成壓制。

【大山老師荔枝微課專題講座預告:時間/5月6日晚8:00:哪些城市才是未來投資的明日之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山房產俱樂部”,歡迎大家關注,持續為大家提供深度、前瞻的房產內容。或者直接添加大山助理微信:ycim06,歡迎入群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