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用户4229714377375


说起国外的名著,我仔细想想好像也没有真正读过几本。最认真读过一点的就是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这本书是用哲学辩证法的思维去写的,刚开始读起来是非常痛苦的。一来好久没有读过书了;二来哲学类的书籍确实难读。这本书虽然已经问世了几百年,但是仍然是再版了很多回。这本书是全世界所有军事学院、商业精英必读的书。其实这本书我只是读了第一卷中的一半,其实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读了这些内容以后自己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看其他小说类的书籍更加得心应手。比如现在看《雍正皇帝》,从这里面就能看出很多道理,潜规则。。。。


有文化的狮子


读战争与和平,是因为无聊;

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是因为生活苦逼没有娱乐又不想堕落

读安娜卡列尼娜,是因为想知道自己的意志力有多强大

读包法利夫人,是因为里面的性描写挺好的

读金瓶梅,是因为插图特别艺术,文字只是讲解内容

读白鹿原,是因为我喜欢有人类本能内容的故事

读罪与罚,是因为我对杀人和高智商犯罪充满崇敬

读边城,是因为喜欢沈先生小说的那种调调

......

当然,这一切都的从我八岁那年的冬天说起,三年级了,认得几个字,生平第一次透看我父亲锁在抽屉里的大人看的闲书,运气还行,书名射雕英雄传。在我家那头脾气温顺的黄牛的陪伴下,花了无数个下午,在新华字典的大力支持下,读完了,觉得特别过瘾。在这个期间,我可以在第二天上学时间把头天下午读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不时换取如水果糖之类的物质收获。生活因此变得越来越惬意。

后来因为我的牛伙伴偷吃了庄稼苗从而间接地揭发了我的不务正业的行为,我父亲觉得有必要不让我读武侠小说。就开始读三国,但没有读完,到诸葛亮死了就不想读了,多年之后一口气读完,觉得当初不读完也没什么不对,乃至英明;读水浒传,讲故事的水平大有提升,印象深刻的是我父亲问我喜欢谁,我说我最喜欢鲁智深并列举理由一二三,老汉默然不语但目光稍显明亮;我外公爱读西游记,且读时必站姿且朗声,在他卧床时我曾为他朗读几章他认为精彩的部分,这个事情让我不自觉的形成一个恶习,读到精彩处不自己觉得高声朗读以表达快感;六年级在学校杂物房找到一本繁体字旧本书,名曰唐传奇选,花了我一学期的闲余时间,开始觉得语文老师没水平,不仅不会写文言作文,甚至还不认得很多字。我的小学生涯在语文老师的惊讶眼光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啦,但我的语文老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好人:他建议我先读史记,而不是我自己想要的红楼梦,原因是前者可浅可深,而后者则有深无浅。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接受有关读书的指导,我一直很鄙视我的这个老师,因为他跟我讲的道理来自另外一个名家的教条而他自己并没有读这两本书中的任何一本,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铭记终生的感激。

后来我一不小心考上了某985中文系,殊非我所愿,但我没得选,读了一些外国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内的近现代文学作品并不值得花费时间,除了鲁全和若干篇章。因为一流的文学头脑大多致力于翻译国外一流的文学作品去了。中文最好的文学作品,到目前为止,依然存在于文言文中。而那种书面语言,已经死掉了。


健谈的小芝芝


说起外国名著,以前也曾看过很多,只是时间久了,大多都不太记得了。

前阵子看了一本书,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感觉挺不错,还蛮喜欢的。

当中讲到了,原生家庭对小说主人公哈罗德的深刻影响:一个在他幼年时便出走的母亲,一个酗酒的父亲,在他年满十六岁时,丢给他一件大衣,就把他赶出了家门。因为在家里得不到父母亲的爱,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虽然他后来娶了妻子,成立了家庭,但他不知道怎么做一个父亲,怎么去爱自己的儿子。因此,在他儿子抑郁自杀后,他的妻子非常怨恨他,夫妻俩虽然没有离婚,但已形同陌路。

但在他退休后,成了一个几乎等死的老人时,却因为曾经的同事加好友的一封来信,改变了他最后的人生。

没有任何准备,也没带任何装备,连手机都没带。原本他只是去寄一封回信,却在寄信的途中改变了主意:徒步横穿英格兰,去看患癌的好友,而且他认为只要他做到了,他的好友就能活下去。这是一个多么疯狂的举动,要知道,那时他已经六十五岁了。在讯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但他最后真的做到了。虽然中途也曾经想过要放弃,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一路上,他不断的回忆,不断的反省,不断的领悟,最后他实现了自我救赎。他的妻子,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也做了很多,最终与他和解了。这是一个多么圆满的结局,虽然,他的好友并没有因为他的徒步而活下去,但他们至少在分开多年后又见面了。好友能等到他的到来,已经算是奇迹了,最后安详地离去,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一位退休的老人,因为一个举动,实现了再一次的成长,让他原本黯淡的人生,突然变得如此光亮。

让我们谨记这位可敬的老人,为我们的前行照进来一道光!


浪花一朵朵传媒


说起外国名著,以前也曾看过很多,只是时间久了,大多都不太记得了。


前阵子看了一本书,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感觉挺不错,还蛮喜欢的。


当中讲到了,原生家庭对小说主人公哈罗德的深刻影响:一个在他幼年时便出走的母亲,一个酗酒的父亲,在他年满十六岁时,丢给他一件大衣,就把他赶出了家门。因为在家里得不到父母亲的爱,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虽然他后来娶了妻子,成立了家庭,但他不知道怎么做一个父亲,怎么去爱自己的儿子。因此,在他儿子抑郁自杀后,他的妻子非常怨恨他,夫妻俩虽然没有离婚,但已形同陌路。


但在他退休后,成了一个几乎等死的老人时,却因为曾经的同事加好友的一封来信,改变了他最后的人生。

没有任何准备,也没带任何装备,连手机都没带。原本他只是去寄一封回信,却在寄信的途中改变了主意:徒步横穿英格兰,去看患癌的好友,而且他认为只要他做到了,他的好友就能活下去。这是一个多么疯狂的举动,要知道,那时他已经六十五岁了。在讯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但他最后真的做到了。虽然中途也曾经想过要放弃,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一路上,他不断的回忆,不断的反省,不断的领悟,最后他实现了自我救赎。他的妻子,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也做了很多,最终与他和解了。这是一个多么圆满的结局,虽然,他的好友并没有因为他的徒步而活下去,但他们至少在分开多年后又见面了。好友能等到他的到来,已经算是奇迹了,最后安详地离去,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一位退休的老人,因为一个举动,实现了再一次的成长,让他原本黯淡的人生,突然变得如此光亮。


让我们谨记这位可敬的老人,为我们的前行照进来一道光!


翩翩起舞一片云


30多年前,那还是上高中时,老师要求让看外国名著,在读书馆看到封皮《十日谈》,感觉是很好看,就借来读一读。

《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于1350——1353年。薄枷丘的 十日谈 主要意趣在于对封建势力的无情嘲讽,它通过文学形式,揭露封建社会的虚伪以及对正常人性的压制,歌颂人性中美好,光辉的一面,它是资本主义思想对封建势力开战的宣战书。

这本书长期以来都受到禁止,因为它所叙述的故事,都是针对封建社会的禁欲主义而言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正是以《十日谈》的出版揭开了战斗的序幕,一直推动着欧洲文艺复兴步伐的加快,为世界丰富多彩文艺宝库提供了大量的财富。





滨磊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故事简单讲述老人迫于生计出海打鱼,84天毫无收获,然而永不放弃的他迎来了第85天的丰收!然而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回归的途中巧遇饿鲨,为了生存,几经拼搏,终是平安回家,但收获的只剩“鱼骨”!

人生的处境亦有如此,没有永远的低谷,就怕你没有了那份坚持,那股不服输的拼劲!再最穷不过讨饭,活着总有出头之日,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充满正能量的去去闯,去坚持!必将到达人生的巅峰






木四方哥


《老人与海》

首先,《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这种精神真是残疾人应该拥有的,面对困难的生活环境,应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或许在努力中我们就会找到上帝为我们开的那扇窗了。

其次,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吧。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天寒地冻的,连教学楼上都结了冰。有一天出去吃饭,一个人走在冰道上,突然身边伸过来了一双手,扶着我下去了,我也不知道她是谁,更不敢问她是谁。直到放寒假那一天,突然有一个老师来找班主任,班主任出去带来了这本《老人与海》,说是老师给我的,我十分的惊讶。打开书一看,里面还有一张留言,署名为高老师,但我当时没看到她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那天扶我下去的人,我想应该是吧。后来这本《老人与海》就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了,它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的外国文学作品。





歹VS戋


李敖的《李敖大全集》。

李敖一生放荡不羁,既有傲骨也有傲气,既风流又潇洒,自誉为中国500年来白话文之翘楚。

李敖可能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可以用著作等身来形容自己的作家,而李敖大全集这本书基本涵盖了李敖大部分著作,由于李敖涉猎颇广,这部书也是一部百科全书。

由于李敖是学历史出身,本身具有很强的历史功底,李敖及其擅长考据,李敖大全集中有许多史料,虽然不同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看法不一,但我们可以从中把作者的观点剥离出来,据史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所以,李敖的这本书既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史料集成,非常不错。



洛水大咖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1、非常有幸,在年轻的时候读到这篇小说,让我对生活以及应有的态度,有了更加清晰、端正的认识,这对我过好以后生活给予了莫大的帮助。

2、年轻的时候,认为美丽只是漂亮的脸蛋、昂贵的首饰和名牌衣服。后来才明白,美丽更应该是自信的眼神、平和的笑容、乐观的性格、善良的心灵。

3、爱慕虚荣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因为攀比没有止境,而快乐往往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虚荣心常常会把人引向歧途,陷入一个又一个烦恼和痛苦。

4、幸福需要物质作为基础,但仅仅是基础,衣食无忧之后,人更需要精神的追求与进阶。从毕业到现在,我们多少物质梦想都已经实现,贫穷时的逍遥快乐依然让人深深眷恋。

5、十年光阴,可以平平淡淡,可以轰轰烈烈,可以相夫教子,可以走南闯北,力所能及,就能不断收获美好。拿十年来补偿一个项链,来赎罪一次虚荣,怎不让人惊醒。


诗酒烟花


只能是前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能读出年轻时最需要的坚强和毅力,能读出苏联的崛起和衰败!能读出社会最需要的是什么!能读出自己怎样对待自己!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年轻时拼搏时的意志力,年轻时最缺乏!至今那场景还历历在目。

寒冷泥沥的沼泽里,保尔.柯察金伐木修铁路!

苏联的迅速崛起,不就是无数个保尔.柯察金吗?

苏联的衰败,过度宣传精神力量,给老百姓太少!主人公最终进疗养院,还失明。

更多普通老百姓进的了吗?老百姓不好了,国家能好吗?

社会发展,要关心百姓,关心民生啊!超级大国都一样啊!

我们自己对待自己不也一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