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倒閉魅族大股東換人,國產手機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剛剛看到的消息,魅族手機終於開始動了。根據媒體消息,魅族科技的大股東將會由黃秀章變更為珠海國資旗下的某個控股公司,這也就意味著魅族科技將有可能要易主了。如果魅族科技此次變動確實無疑,這也是繼金立倒閉、錘子出讓後的第三家中國手機國產品牌的發生變更了。

金立倒閉魅族大股東換人,國產手機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很多朋友看到這些消息都會覺得非常的鬱悶,錘子出讓股權也就罷了,畢竟錘子的銷量整體不佳;而金立倒閉的主要原因在於其實際控制人爛賭無度,輸了十幾億元直至拖垮了整個公司。但是作為曾經國產手機第二梯隊的魅族整體給予消費者的體驗效果還是不錯的,而且市場銷售整體反應還是不錯的。但是為什麼就淪落到了出賣股權的地步呢?這其實不只魅族一家的事情,跟這手機整個行業有著莫大的關係。

金立倒閉魅族大股東換人,國產手機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中國手機企業起步比較晚,聯想、酷派、中興和華為算是中國手機科技發展的領頭羊,合稱“中華酷聯”的四大公司引領了中國國產手機的起步和發展。國產手機剛開始之初走的路線都是以模仿為主,跟隨蘋果或三星的產品設計風格,在融入自己公司的一些想法或者創新推出一些產品。可以說在2010年之前,國產手機的基本格局就是四家多大,緊隨其後的就是OPPO、VIVO、魅族、金立等品牌;國外品牌佔據市場絕大部分份額,以蘋果、三星、HTC等為首。但是到了2015年後,這個局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國產手機領域。

金立倒閉魅族大股東換人,國產手機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首先是國產手機開始逐步重視自主研發創新。以華為為首的國產手機品牌在這一段時間開始發力,不再簡單的停留在對三星、蘋果等品牌的跟隨上,而是根據市場的需要,結合公司對國情和消費者消費習慣的瞭解,開始自主推出了一系列的新產品。比如這段時間華為推出了榮耀系列產品、麥芒系列產品和MATE系列產品,其較高的性價比、完美的產品設計等諸多方面開始從外國品牌手中搶奪市場份額。

金立倒閉魅族大股東換人,國產手機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而另外一些國產手機廠商則由於決策失誤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聯想盲目收購摩托羅拉卻對於自身產品定位不清晰,市場份額從最高時的15%開始急劇下滑;而酷派則挑選了與運營商合作的路線,短期的逐利性讓酷派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嚐盡了苦頭;小米橫空出世,以網絡營銷的手段,通過主打性價比的方式很快搶佔了一大塊蛋糕;OV則從成功摘掉了山寨機的帽子,一躍成為頭部廠商。

金立倒閉魅族大股東換人,國產手機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其次是外部環境對國產手機的影響。就我國國產手機的發展而言,除了華為,其他的公司目前仍然嚴重依賴國外配件供應商,包括芯片、鏡頭、屏幕、COMS、內存等等核心配件。而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科技的發展始終持一種壓制的趨勢,從去年的“中興事件”到後來的“孟晚舟事件”都是可以打壓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影子。這對國產手機的發展也造成了很重要的影響,很多國產手機廠商開始意識到了這種危急,並且已經籌劃加大自主研發,但是苦於資本和技術專利等限制,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這種背景下,有一些國產手機廠商就開始謀劃引入戰略投資來增加自身抗風險的能力,以利於企業未來的發展。

金立倒閉魅族大股東換人,國產手機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國產手機已經成勢牢牢的佔領了國內市場,並源源不斷的開始走向世界,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天生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自研能力差等是不可忽視的。希望魅族等國產手機廠商能夠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讓世界看到一個強大的科技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