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丙禾:谈京剧的男旦问题

 最近《人民戏剧》讨论了越剧男演女和女演男的问题,不禁引起我对京剧男旦问题的一些想法。戏曲界对京剧男旦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也值得讨论一下。

巫丙禾:谈京剧的男旦问题

梅兰芳与梅葆玖父子照

男演女,虽在我国各古老剧种特别是京剧夙有传统,但男旦艺术早已停止发展,现在就是把全国的京剧男旦都集中一起,已是屈指可数,不过十数人而已,恐怕用不了几年时间,就会后继无人,绝响舞台了。现在,对张君秋、赵荣琛、杨荣环、梅葆玖、陈永玲等男旦演员一方面高度评价和赞赏他们的艺术成就,另方面又停止发展男旦,我总觉得这是矛盾的。

我的看法是:在提倡和培养男演生,女演旦的同时,仍应重视男旦的培养和发展,这对京剧事业的发展是有利无弊的。理由是:

一、十年浩劫,京剧和其它剧种都岌岌可危,八亿人民八台戏,英雄无用武之地,几乎所有有成就的男女演员和艺术家都被赶下舞台,惨遭迫害。“四人帮”被粉碎后,党的文艺方针为广开才路和人尽其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演现代戏,必须是男演男,女演女,这在认识上是一致的。但演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我认为既可以男演男,女演女,也可以男演女,女演男,二者都不可偏废。除了对目前仅存的男旦演员倍加爱护、并为他们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安排他们做些示范和公演以外,在大力培养男演男,女演女人才的同时,还要继续重视、发现和培养男演女(包括青衣、花旦、老旦、彩旦)和女演男(老生、花脸)的人才。这样做,是符合党的“双百”方针的原则的。

巫丙禾:谈京剧的男旦问题

张君秋之《秦香莲》

二、回顾京剧一百多年的历史,男演员扮女角和女演员扮演男角,确实锤炼出许多杰出的旦行演员和表演艺术家,如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欧阳予倩、于连泉(筱翠花)、张君秋、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黄桂秋以及演老旦的龚云甫、李多奎,演彩旦的马富禄和女老生孟小冬等。这些男扮女和个别女扮男的艺术家,他们以卓越的艺术才能和不同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欧北梅”等称号,推动着京剧艺术不断提高、创新、向前发展。目前象张君秋和赵荣琛这样艺术上有高深造诣,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的艺术家,我们国家是多有一些好呢?还是可有可无呢?当然是多一些好。所以,无论从历史经验和京剧现状考虑,都没有理由不再发展京剧男旦艺术。

三、现在,京剧和其它文艺形式一样,正面临着复兴的大好时期,十年浩劫,京剧被摧残得奄奄一息,人才凋零,青黄不接。在这十年中,本来应有许多幼苗可以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材,但实际上他(她)们从幼年便被耽误了艺术青春。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迫切和重要的问题:为了京剧的复兴和繁荣,就需要下大力量发现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并要放开手脚,解放思想,男女并重,既要重视发现和培养男演生,女演旦的人才,又要注意发现和培养男演女,女演男的人才。

巫丙禾:谈京剧的男旦问题

陈永玲之《黛玉葬花》

从艺术角度讲,男演女,女演男,难度较大,要想演得象,演得好,除了天赋条件之外,还迫使演员非下苦功夫不可,要把异性的特点经过提炼再现出来,这本身就是艺术。这样,往往更能磨炼出优秀人才。只要我们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关心京剧事业的热情,何愁没有人才。今天我们身处新社会,有足够的理由和条件,培养出新的京剧男女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和名小生、名武生、名净、名丑,以及各个方面京剧工作的新秀。京剧艺术一定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焕发青春,再吐芬芳。

(《人民戏剧》1981年5月1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