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加快構建適合國情農情的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


農業農村部:加快構建適合國情農情的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


4月23日,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京召開中國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20週年座談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會上強調,加快構建需求導向、科技驅動、市場運作的中國特色種業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體系。

會議指出,品種權對鼓勵育種創新、促進種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20年來,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申請2.6萬件、授權1.2萬件,2018年申請量位居世界第一,促進了新品種選育推廣,推動了現代種業發展,帶動了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我國在新品種保護政策法規、技術支撐、維權執法、國際合作方面形成一套有效做法,積累了經驗。一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種業和知識產權工作,為推進新品種保護創新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二是不斷改革創新,停徵新品種保護收費,推行網上申請審查,採用分子鑑定技術,不斷提高執法水平。三是立足國情穩步推進,逐步擴大保護範圍,助力農業結構調整和高質量發展。四是加快協同發展,加強種業大數據建設,構建法規制度、技術支撐、執法服務體系,提高品種權產業化、信息化水平。

會議要求,要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法規制度,健全技術體系,加快制定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髮展規劃,構建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加快推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修訂,加大執法力度,將品種權納入知識產權嚴重失信主體聯合懲戒清單,推進品種權信用體系建設。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參與新品種保護國際事務,為國內外育種者營造公平、公正、開放的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