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铜仁接待游客25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13.42亿元

今年“五一”小长假是国家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后迎来的第一个四天小长假。清露晨流,天气适宜,游客纷纷走出家门,拥抱自然,铜仁市旅游市场呈现“井喷”增长。

据初步测算,5月1日——4日共接待游客250.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42亿元。

“五一”小长假铜仁接待游客25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13.42亿元

以文促旅优势凸显,助推旅游高速增长

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是铜仁最为突出的优势,今年又是文旅机构改革融合的第一年,文化、旅游、交通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和突破口,我市围绕“五一”假日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了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红火火过大年、文化三下乡、百姓大舞台、感恩奋进新时代群英荟萃助脱贫文艺巡演、黔东草海音乐节、云舍景区表演拦门礼等文化活动,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时代的文艺作品,送到群众和游客中去,受到了热烈欢迎。

“五一”小长假铜仁接待游客25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13.42亿元

自驾旅游异常火爆,成为游客出行首选

“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加之全市“县县通高速”的通达条件,极大缩短了与长三角、珠三角、湘渝川等重点客源市场的时空距离,杭瑞高速、安江高速等沿线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增长迅速,武陵山风景道效应在自驾游中表现十分明显。

据监测,我市自驾自助游客主要来自湘、渝、川、粤、沪、浙、鄂等省,自驾旅游者纷至沓来,或举家出游,或与亲朋好友相邀,或与摄影爱好者相聚,一路饱览铜仁独特秀丽风光,品尝特色美食,我市重点景区停车场“一位难求”。

“五一”小长假铜仁接待游客25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13.42亿元

乡村旅游备受青睐,农事体验魅力不减

良好的天气为出行提供了契机,一家老小出行,参加农事体验活动,乡村旅游点备受青睐。江口云舍、寨沙,印江木黄,石阡尧上等乡村旅游点推出了打糍粑、游园各类乡村旅游体验活动,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们对宁静、清新环境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求,吸引八方游客。

节前宣传效果明显,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

“五一”小长假前夕,我市分别在长沙、苏州举办了铜仁市文化旅游推介会,集中宣传展示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产品,并积极举办了2019年梵净山登山大赛,借助赛事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突出文体旅融合发展,预热了“五一”假日旅游市场,诚邀天下游客来铜休闲度假。

“五一”小长假铜仁接待游客25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13.42亿元

同时,围绕推动航旅融合发展,探索实行旅行商包航线模式,开通了铜仁—胡志明市航线,凡是乘坐此航线的游客,至少在铜仁游览付费景区2个以上、住宿酒店1晚以上,对国外入境游客进行补贴,使旅游品牌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以人为本,服务游客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为快捷、舒心的服务,节日期间,各区县在重要景区、高速公路匝道口设置旅游服务站(点),向游客免费发放宣传册,接受游客咨询,为游客提供服务。为应对“五一”假期旅游高峰,梵净山景区实行全网预售票和叫号进入山门系统,分段放行,景区还为排队的游客准备了免费矿泉水和相应的应急药品。

同时,为让来铜游客及时掌握各景区适时情况,除利用“行游贵州”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外,我市还制定了《“五一“小长假期间高速公路分流预警信息发布方案》,市、县多部门联动,让游客行之顺心。

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为确保“五一”小长假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从4月26日-30日,由班子成员带队,对全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文化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场所开展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大检查。节日期间,我市旅游系统除严格执行24小时假日值班和一线处理游客投诉制度外,还实行领导包片负责制,由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各区县重点景区开展督查暗访和巡查值班,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朱泗蓉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