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开发区:有一种警务机制叫做“交警+”

2019年元月份以来,漳州开发区交警大队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漳州110”精神,主动对标涉及交警部门的警务新机制,结合辖区的交通管理特点,利用大数据,对辖区亡人交通事故及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分析研判,充分挖掘社会管理潜力,整合执勤执法资源,主动探索 “跨区执法、跨区宣传、资源共享”新模式,创新“交警+”警务机制,实现“1+1>2”的交通管理目标。

漳州开发区:有一种警务机制叫做“交警+”

“交警+道安平台”,构建“大交管”管理格局

大队依托“道安办”平台,整合公安巡特警、南太武派出所、石坑边防所、安监局、交通局、执法局、社发局、规划建设局等部门力量,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大交管联勤联动工作模式。在联勤联动机制下,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的工作责任制。固化“逢三、逢六、逢九”联勤统一行动机制,整合执法力量,营造严管态势;建立“多部门隐患排查治理”联席制,共商隐患治理措施,避免多头管理和“方案打架”;落实“定期通报安全隐患”机制,确保责任到人,实现精准管理;建立“信息共享、互通有无”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避免“单打独斗”。实现“排查、明责、督导、反馈”等一条龙“闭环”整治。

漳州开发区:有一种警务机制叫做“交警+”

“交警+联合执法”,打击“边缘化”交通违法

漳州开发区辖区原为龙海市港尾镇的四个村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漳州开发区已发展成为辅射龙海市港尾镇和浮宫镇等周边乡镇的区域经济中心。周边许多群众都在开发区谋生,并利用时间差躲避交通违法查处,存在“整治死角”。开发区大队主动预警,利用大数据和指挥中心的视频巡逻,研判出辖区亡人事故和重点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多为周边村民。

为切实有效整治“躲猫猫”行为,大队紧扣“勤务跟着警情走”,主动走访协调龙海市公安局屿仔尾派出所及龙海交警大队港尾中队开展跨区联合执法,并建立联勤工作机制。通过“两地综合用警、两地交错执法”,有效打击了无牌无证、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震慑了利用“边界”躲避检查的“侥幸者”,联合行动以来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5起,其中酒驾2起、涉牌涉证20起,共同维护了区界的交通秩序。

漳州开发区:有一种警务机制叫做“交警+”

“交警+跨区宣传”,提高“违法者”安全意识

“龙海村民、开发区违法”,这是交通违法大数据研判的特殊现象。研判结果倒逼“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模式”。开发区大队主动对标“精准化服务”,积极协调龙海市派出所深入龙海市港尾镇沙坛村、考后村、城外村、格林村等农村开展 “点对点” 交通安全宣传。为确保宣传效果最大化,大队采取最原始的宣传模式,提前准备通俗易懂的“闽南语”宣传稿,通过农村广播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早晨、中午、傍晚等村民集中在家时段以及庙会、赶集等民俗活动人流密集时段进行不间断宣传,加大广播宣传的频率。并将涉及该村庄村民的交通事故进行警示教育,通过“一案一警示”,重点警示闯红灯、超载、酒驾、不按道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最大限度提高交通安全宣传面,从源头筑牢安全意识。

漳州开发区:有一种警务机制叫做“交警+”

“交警+资源共享”,建立 “条块状”管理机制

开发区大队认真领悟新时代“漳州110”精神的内涵和本质,站在“一盘棋”的角度创新交通管理警务机制,打破“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扩大“人、车、路”的范围,主动与龙海大队对接协调, 建立“延伸道路长度、形成条状管理;交通资源共享、共同化解压力”的交通管理机制,及时交换交通管控信息、路况信息、违法特点及事故案例等资源,大大提高交通管理的针对性、联动性。以“2019年清明节交通安保”为例,龙海市港尾镇思亲苑陵园路段限行,造成大量车辆涌入开发区,辖区道路交通流量剧增,给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两地交警主动协调、提前谋划,精心部署跨区联动、条块结合,通过“交警+资源共享”,开发区大队组织警力提前介入,既缓解了龙海大队的管控压力,又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管控盲区”。

新时代“漳州110”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开发区大队将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交通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交警+”的勤务模式,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交通管理的新突破。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在文末点个好看~吧~)

漳州开发区:有一种警务机制叫做“交警+”

您的平安 我们守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