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1933年,北大教授劉半農曾拜訪過清末名妓賽金花,後者已然年逾花甲。屋內餘香嫋嫋,桌上供有佛像。賽金花大病初癒,雖然處於陋室中,仍看得出幾分年輕時俏皮神態。

劉教授回去後為她立書作傳,書中喟嘆:“中國有兩個‘寶貝’,慈禧與賽金花,一個在朝,一個在野;一個賣國,一個賣身;一個可恨,一個可憐。”

書中拿慈禧太后與賽金花對比,言辭之中不無對後者的讚許之意。胡適先生樂了:北大教授為妓女寫傳,真還史無前例。

胡適先生更不會想到,在賽金花去世後,國畫大家齊白石與張大千都在她的墓碑上題字作畫,民國大明星胡蝶親自寫輓聯:

想當年狀元夫婿,出入皇宮,出盡風頭,

到如今窮愁病死,無兒來哭,無女來啼。

如胡蝶所言,賽金花生於貧苦也逝於貧苦,曾當過狀元夫人,踩著一雙纏足後的小腳出使歐洲各國,也曾用短短几句話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一代名妓竟成了愛國志士。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議和大臣賽二爺

二十世紀初,正是封建社會動盪時刻,山雨欲來風滿樓。

八國聯軍侵華,所到之處國民被大肆虐殺,偷竊與掠奪的寶物數不勝數。

當地百姓民不聊生,有德軍士兵闖入名妓賽金花住處,賽金花機警,交流中發現這次德國的將領是舊識瓦德西。

賽金花主動提出,自己認識將領瓦德西,令幾名士兵通傳,期間還求到德軍翻譯處,懇求翻譯先生前往南海時也帶上她。

她一見到瓦德西,略微寒暄之後便提出兩個請求:一是保護文物,二是不得騷擾普通居民。

三天後,德方果然頒發一道法令:士兵不能在北京城內做出違法行為。

魯迅先生哂笑她為“九天護國娘娘”,先生言辭間不乏譏諷之意,她的美麗、智慧與影響力卻是有目共睹。當下有人與她結拜,對方年長,賽金花行二。自此,京中不斷有人稱她“議和大臣賽二爺”。

林語堂對她讚賞不已:“北京總算有救了,免除了大規模殺戮搶劫,秩序逐漸在恢復中,這有賴於名妓賽金花的福廕”

事態逐漸平穩,接著發生的一件事情,則更能顯露賽金花的機敏。義和團在街頭殘害了一位德國公使的性命,這違反了《國際法》中“外交人員人身不可受侵犯”條例。這位德國公使的夫人不依不饒,揚言要西太后慈禧抵償才可。

賽金花主動去說服這位夫人,她先是說明來意,殺公使的不是太后與皇帝,是那些無知無識的義和團土匪。語畢,話鋒一轉:他們倒是早就跑得遠遠的了。咱們兩國的邦交素篤,以後還要恢復舊好呢。

短短兩句,賽金花既點明瞭此事原委,也暗暗點出兩國關係。對方沒有就此作罷,仍是心下憤懣,揚言要皇帝、太后都來賠罪。

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代表朝廷顏面,怎麼可能輕易低頭?好在賽金花向來機靈,眼波流轉間便想出妙計。中國紀念犧牲之人最光榮的方式便是立牌坊,若想要有個說法倒是簡單:

“咱們給公使豎立一個極大的牌坊,用皇上的名義把公使此生事蹟與遇難情形皆刻於此,這也算是皇上給他賠了罪。”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 賽金花提議的克林德碑,現為保衛和平坊

這個牌坊立在繁華的東單北大街上,竣工之後還曾舉行紀念坊落成典禮。多年後,賽金花已然年邁,仍然記得與她立於一處的乃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錢能訓、段祺瑞。

名妓賽金花窈窕身姿周旋於晚清上流社會間,賽二爺之名響徹京城。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公使夫人

任賽金花如何能言善辯,機警圓滑不輸男子。一提到她,仍是有人嗤之以鼻,不過一個妓女罷了。

如若能夠選擇,誰願意淪入風塵煙花地,嬉笑怒罵都看人眼色?

1872年,賽金花生於姑蘇趙家,乳名彩雲,祖上是徽州人士,在太平天國時期逃難到蘇州。無論徽州或是姑蘇,不可否認,江南美人冠絕天下。

賽金花剛長至豆蔻少女,就已經出落得相當俊俏,桃腮櫻口,眼神澄澈。她在門口閒立時總能招得路過的官員學子注視。

平日裡,賽金花極愛一種徽州食物,名為“狀元飯”,做法簡單,先用紅米莧煮出莧菜湯,再加熟豬油拌飯便可製成。

旁人笑她,將來必定要嫁個狀元呢。

那時誰也沒有將玩笑話當真,只周圍的鄰居有個拉縴說媒的女人,見賽金花貌美,便常約她一起逛花船充作清倌人,陪著客人吟詩作畫,喝酒談天。

賽金花年紀尚小並不知實情,只覺得有趣。

紙包不住火,開始有人對趙家指指點點,賽金花的祖母先是窘迫,不許孫女外出,反倒賽金花的母親潘氏想了會兒,家中境況已然捉襟見肘,這倒也算一條出路。日後再為女兒覓一個如意郎君便是。

自此,賽金花為顧全體面,用虛名流連輾轉於歡場間。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 《風華絕代》劇照,劉曉慶飾賽金花

當時間悄然而過,命運早已暗中埋下伏筆。恰逢前科狀元洪鈞回蘇州守孝,洪鈞憐她尚幼,總是長長短短地詢問她的身世,有人問,為什麼不將她納入府中?

洪鈞五十,賽金花剛滿十四。洪鈞先是自覺年歲相差過遠,且家中已有妻室,便不作此想,直至多人從中斡旋,洪鈞才將賽金花納入偏房,二人共結連理,還為她取名作“夢鸞”。

早年的玩笑話竟成了真,洪鈞正是前科狀元郎。

他被任命為公使出使西洋,照理說,他的夫人應伴隨左右。然而洪鈞的正室夫人是受“言行舉止恪守禮法”的傳統觀念教育下成長的舊式閨秀,從沒出過遠門,便將誥命夫人的衣服借與新進門的賽金花。

此次出行,賽金花正是以“公使夫人”的身份陪伴在洪鈞身旁。

已經成了錦衣玉食的公使夫人,她大可以養尊處優,賽金花卻不願只做依附於夫君的菟絲花。

她在隨丈夫出使歐洲前,特意購置當地特產,還想盡心思得來德國皇后的畫像,命人刺繡出一幅德後的半身像。蘇繡聞名天下,秀麗清雅,作為伴手禮最合適不過。路途奔波中,賽金花日夜學習德語,為給洪鈞翻譯作準備。

時也,運也,命也。既然命運願意給她機會,她自然不會白白錯過。

她曾見過德皇威廉二世與德後奧古斯塔,宏大的宮殿內滿是搖曳的燭光,賽金花披著孔雀毛的圍巾,穿二十四條飄帶的湘綾裙緩緩前行,如行雲流水般行著西人的鞠躬與吻手禮,開口便是流暢德文。

隨後她又將禮物獻上,態度不卑不亢。德皇與皇后讚歎她的美貌才情,稱她作“東方第一美人”。

或許與早年經歷有關。賽金花與這些皇室相處時,總會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從不冷場。

據說,賽金花正是此時與尚是軍官的瓦德西相識。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 《賽金花》劇照,將賽金花的機靈顯露無疑

在後來描寫賽金花的小說作品中,她總是一副風流做派,恨不能天天交際,夜夜跳舞。共同撰寫《賽金花本事》的學者商鴻逵為她抱不平:

一個不逾二八的年輕女子,又纏腳,乍到歐洲,決不會鬧出象《孽海花》裡所說那樣風流勾當。

眾說紛紜,無論如何,那段時光也是賽金花最為風光的時候,出行跟著四個丫鬟,踩著一雙難以遠行的三寸金蓮,足跡踏遍柏林、巴黎、倫敦……她彷彿走入了新的世界,還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德官。

任期總會結束。歸國後不久,洪鈞在帕米爾中俄爭界案中使用了俄製地圖,遭到官員聯名彈劾,年事已高加上成日鬱鬱寡歡,最終離世。

迎娶賽金花進門時,二人年歲相差太遠,難以白頭偕老,洪鈞告訴媒人:彩雲跟了我,如果能偕老自然好;倘若沒有,我一定給她留下相當的資產。

洪先生沒有辜負當時的允諾,臨危時仍然記掛著賽金花:

你跟我一場很不容易,無論守不守,我會留下一筆錢保你生活無憂慮。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亂世佳人

賽金花本該生活無慮。

洪鈞生前將足以令賽金花此生無憂的錢財交給他的本族兄弟洪鑾代為保管,託他將賽金花送回蘇州孃家。

別看這文人口中的黃白俗物,卻是最好的試金石,人性的貪嗔痴念顯露無疑。

剛入蘇州城,洪鑾便私自吞了這筆錢,藏匿起來。次年寒冬,兩人在上海街頭偶遇時,賽金花找他討要,這人又如同泥鰍般,不一會兒的時間便找藉口躲遠。

一個曾經的風塵女子,身無分文,她擅長的德文與社交都難以施展。如果要為自己謀求出路,她面前的選擇少之又少。

賽金花決心去往上海,上海鐘鳴鼎食,被譽為東方巴黎,她在那裡做回本行,在住所外掛牌設立書寓。並在書寓牌上注著英文,以此吸引在京城中的洋人。書寓對才情要求甚高,每年需要考核,先說一段傳奇,再彈一曲琵琶,合格後才能掛牌。

賽金花通曉幾國外語,又精通人情,來訪者皆是洋人與高官。那時,賽金花已聲名鵲起,在上海灘有些名氣。

時任禮部侍郎正在上海督辦實業,怕她帶壞風氣,聯合上海地方官員逼迫賽金花離開上海逃至天津。

這時,如何生活下去是首要難題。好在她頭腦機靈,知道狀元夫人的名頭一定能令她轟動全城,便買下舊宅院與幾個姑娘,開金花班。

“狀元夫人”的名頭果然吸引人,加上賽金花又擅長經營,帶著她的金花班一路紅遍大江南北,開到京城。

生活逐漸安穩,一切向好的方向前進。可無論風光或艱難,生活從不會停在某一時刻。

正當此時,她曾買下的鳳鈴姑娘吞了鴉片想要自盡,賽金花問了很久:“你為為什麼如此想不開?”追問之下,鳳玲才抽噎,自己已經遇到有情人,定下生死之約。

眼見鳳玲已然氣絕,直至晚年賽金花仍嘆:“如果她和我說明,慢說是還可以收回八百兩銀子,就是把她送了相好,我也是不在乎的。”

她卻因為此事被捕,待賽金花重見天日,金花班已經散了。經此一事,賽金花徹底厭倦了煙花之地,她已然不再年輕,內心向往平穩:

我已如倦飛之鳥,總願遇著一個真心的男人,過過家庭生活。

賽金花先後遇過滬寧鐵路的曹瑞忠與議員魏斯炅,郎情妾意你儂我儂,這兩位都是溫和俊秀之人,只無奈曹、魏兩位先生都早於她離世。

世途彷徨,又剩她獨自一人。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 《風華絕代》劇照 劉曉慶飾演賽金花

小仲馬寫《茶花女》時早有預見:當上帝允許一個妓女擁有愛情,起初就像一種寬恕,後來會變成一種對她的懲罰。

有人把賽金花的故事搬到舞臺上,據說在話劇《賽金花》中,江青因爭演賽金花這一角色還與原演員王瑩起了衝突,兩個時下炙手可熱的名伶只為一個角色爭得面紅耳赤。

潮起潮落,誰也無法逃出命運這雙大手。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身如浮萍

坊間傳聞,八國聯軍撤軍時,瓦德西曾邀請過賽金花前去德國,向她承諾,如果賽金花願意前去,她將是最最尊貴的客人。賽金花搖了搖頭:中國才是我的家。

遭到拒絕的瓦德西黯然離去。

賽金花的晚年時期過得並不順利,她曾受邀觀看過陝西易俗社排演的愛國劇《頤和園》,她坐在樓口包廂中觀劇。臺上的“賽金花”儼然成了英雄人物,而真實的賽金花已至暮年,生活落入窘境,仍肌膚潔白,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

誰也看不出這雙烏黑眼眸的主人在想些什麼。

觀劇結束,便有人問賽金花,戲裡演的是否實情?賽金花淡然一笑,只稱:“雖十分誇獎我,但於我良心上,實為不安。”她解釋當初勸言瓦德西之舉只是一時感情用事,並非有什麼救國的長久謀算。

她曾寫過“國家是人人的國家,救國是人人的本分”的字帖,現在還珍藏在博物館裡。無數關於賽金花的電影、話劇、小說不斷出爐,30年代初,賽金花被寫成護國護民的民族英雄。

劇作家夏衍極為欣賞她:“廟堂上的大人物的心靈,還不及一個妓女。”

賽金花晚年一直住在天橋居仁裡的房子,過得極為落魄。山東軍閥韓復榘憐她晚年生活貧苦,曾留給她一百大洋,賽金花寫詩回贈,詩中有一句:多謝山東韓主席,肯持重幣賞殘花

有傳聞稱梅蘭芳、胡適等時下名人也曾有過接濟,張學良更是攜趙四小姐親自探望過她。

北大教授劉半農自願為賽金花作傳記,去居仁裡拜訪賽金花時,仍能看出幾分往日豔光,賽金花在提到往事時,眼神偶爾露出自豪神色,但不時談到如今生活,只剩唏噓。賽金花呷了口茶:

“先生你看,破棉布衣,舊絨線鞋,無心修飾的老貌,蟄居在這個陋巷裡,真是不堪再提舊日的春風花月了。”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 賽金花墓碑

1936年,賽金花在北京辭世。

這位跨越兩個世紀,走過大洋彼岸的傳奇女子在老宅中閉上雙眼。身邊既無往日伴侶,也無一子半女,半生繁華半生淪落皆成過眼雲煙。

她曾說,眼望天國,身居地獄,如此苦苦掙扎,便是人的一生。

生前多煩憂,贏得身後名。賽金花被評為百年十大女傑,中國百年時尚女性排行榜首。所有榮譽,彷彿一夜之間湧來。

國家與民族的興衰存亡時刻總會湧現出一批傳奇女性,自古以來莫不如是。她們時而是被敬仰推崇的護國英雄,時而是被叱罵唾棄的亡國妖姬。好似時代更迭僅繫於這些傳奇女子單薄的肩脊上。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論,對於賽金花而言,不枉來這世間一趟。

1.劉半農《賽金花本事》

2.華人世界週刊《亂世名妓賽金花:她的一句話,保住了一座城》

3.維基百科賽金花詞條

部分圖片來自話劇《風華絕代》劇照

曾是晚清第一名妓,當過狀元夫人,她只用兩句話救了一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