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但她未能当选中科院院士,你怎么看?

谭天论道


天朝根本不需要小字辈的人才,走一两个,无所谓,天朝有的是人,基数大,人才辈出,要评选,那是要各方面关系都够上了,才有资格滴,“资格”懂不?首先是资格,然后才是成就,看看屠呦呦的经历就知道了,上世纪哪个年代成就?一直被压着,人家都多大年纪了,还是在国外发表后,被老外们推荐的诺奖……!都懂得!这是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历史上的每一次“唯才是举”,最后都会向传统妥协……天朝的人才没有关系,只能逃到其他地方,才能有所作为……


河南游小管家


颜宁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但她未能当选中科院院士,你怎么看?

2019年4月30日,颜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首先祝贺颜宁!至于颜宁未能当选中科院院士,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因为不清楚美国院士的具体评选流程及标准,也不好评判,但是作为一名理工科男,我还是喜欢从数据说:

截止2019年05月04日,美国总人口为326,766,748,美国科学院目前的院士数量将达到2347人,外籍院士487人。

中国人口总数为1,395,380,000,据2019年5月4日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780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48人,化学部126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7人,地学部128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4人,技术科学部137人;外籍院士88人。

根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人口总数是美国的4倍多,而科学院院士数量只有其1/3,就统计概率学而言,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难度是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难度的12倍以上。

当然抱着严谨的态度,当然不能仅仅以成为院士的难度来衡量一个国家科学院的整体水平。只有产出才是衡量一个团队水平的唯一标准!目前我国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连续第八年排在世界第2位。截至2018年9月,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24825篇,占世界总量的17.0%,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美国高被引论文数为72156篇,仍居第1位。中国热点论文数为842篇,占世界总量的27.6%,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美国热点论文数为1629篇,仍居第1位。

对比上面的数据发现,中国科技产出数量:无论在中国高被引论文数还是热点论文数确实比美国低,但是如果用中国高被引论文数或热点论文数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数量之比同用美国高被引论文数或热点论文数与美国科学院院士数量之比来做个对比发现,产出与院士是数量比,中国科学院院士还略微高于美国科学院院士,如果单纯以论文数量来比,总体比较中国科学院院士含金量高于美国科学院院士!当然,说道这里还是会有人喷我,说不能只比较数量,质量更重要!恕我直言,科学论文的质量,目前科学界比较统一的对比方法就是以被引用次数来判别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判别方法,完全可以拿出来讨论,而不能仅仅根据国籍来判别,认为西方的就是高质量的,中国的就是低质量的,那我劝你出去看看。

最后要说一点,我知道这篇文章发出去,很多人会那诺贝尔奖来说事,说为什么中国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比例那么低,你还说中国科学院院士含金量高于美国科学院院士,不是胡说八道吗?我只想说诺贝尔能把“和平奖”颁发给老和尚、美国黑人总统,有没有问过那些在恐怖事件中死去的同胞的冤魂,有没有考虑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几百万难民的感受?

我们知道“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今天我就狗尾续貂,再加一句“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某些奖的评选是只看国界的”!

最后谢谢大家,这里是白说世界,用数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跟大家一起对文化知识追本溯源。原创不易,如果大家对我的观点有不同的想法,请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你若关注、我必回应,互关互动!


白说世界


我们不能一看到院士就觉得为啥别人评她为院士,而国内就不评她为院士就感觉我们埋没了人才,不重视人才。这是没有可比性的东西,因为两国院士的评判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

你想一想美国只有3亿人口,却有将近3000个院士,中国人口13亿院士数量却不到800个。中国院士评判中有条标准:“应特别考虑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的人”,每年院士只有不到60个名额,所以对中国人来说中科院含金量是远高于美国科学院的。

当然为了完善国内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对人才的评定不仅有院士,还有长江学者、百人计划、优青杰青、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等等,形成一种梯度式、横向式的人才标准。

虽然颜宁不是中科院院士,但她是长江学者,仅次于院士的人才称谓,被称为院士候选库,而且其本人在2017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二轮候选人。即使在清华长江学者也是属于顶级科学家称谓了。人才并没有没漠视,没有被埋没。


有初有终


首先,祝贺颜宁!

科学家为人类造福,为改变世界而奋斗。个人认为,在哪里当选科学家不重要,重要的是,科学家真是个科学家。至于为什么在美国能当选,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当选?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理由,我愿意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据说,凡是在中国学车考不了驾照的,到美国轻松拿到。

据说,在中国考大学落榜的,到美国基本上能拿个研究生回家。

据说,在杭州买不起一套钢需房,到美国可以轻松住别墅。

据说,在中国IPO过不了的,到纳斯达克都能敲钟。

据说,在中国想见市长一面很难,在美国想见总统很简单。

据说,20年前,国人去一趟美国,祖宗八代引以为荣。20年后,饭后闲来去一趟喂喂鸽子…


传媒人方哥


颜宁最近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2017年她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当选也好,落选也罢,其实都算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对此事进行无端放大、恶意揣测,认为是美国的院士就应该是中国的院士,这才是不正常的。

落选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颜宁不是第一个。在颜宁之前就有过多位,颜宁在普林斯顿的老师施一公就有过一模一样的经历,施一公回国后第一次参选中科院院士就是以失败告终,之后施一公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施一公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后,国内有媒体曾连线美国科学院新闻办公室的媒体官员,问:施一公之前落选中科院院士,但成为了美国的双料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人文和科学院),这是什么原因?美国官员的回答是:这个问题需要去问中国科学院。美方的这个回答其实非常正常,并没有暗指中国科学院存在问题,却依然被国内一些人妄加揣测。

中国的院士评选需要候选人申报,而美国国家科学院不存在这样的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可以提名别人为院士候选人,提名后科学院会对被提名人进行仔细的审查。除此之外,美国国家科学院对被提名人的年龄没有限制,而中国方面会对65岁以上的候选人有需要更多院士推荐的要求。另外,美国的院士只是一个荣誉,中国的院士头衔虽然也号称只是荣誉,却能够与各方面的利益有很大的关联。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不同入会流程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在这里当选,在那里落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其中或许有制度方面的缺陷,但凭颜宁的经历不能说明美国的入会标准比中国的好。


刁博


颜宁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当然可喜可贺,但从中也可以发现中国人才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各种各样奇葩的评估标准,让各大学疲于应付。这种浮夸虚假的评估和排名,只会助长学术腐败,让科学家无法静下心来,从事真正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同时,也让广大的高校教师无法静下心来,安心教学。

现在大学评估高校教师的标准,不是看他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工作量,而是看他任期内发表论文的数量和主持所谓的项目,真正安心教学的老师,反而是诚惶诚恐,仿佛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所以,高校教师真正关心的不是教学,是搞项目,发表论文,应付各种奇葩的评估标准。

强调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遵从客观规律,不可以搞行政命令式的一刀切。比如,统一规定一年必须发表多少篇论文,搞多少个项目,这本身就是有悖科学精神的评估标准。科学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论述,从事科学研究,不一定就会有实质性的发现或者发明,成功的概率很低。强制命令一年必须发表多少篇论文,实际上是强制科学家学术造假。

这种评估导向,如果是在985和211院校内实施,还有情可谅。但是如果推广到普通院校、高职院校和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就显得十分荒唐无稽了。

所以,我们看到,论文满天飞,项目满天飞,而实质性的效果如何,当中耗费了多少宝贵的精力和财力,却是无人愿意去正视,无人愿意去评估的。

如果爱因斯坦来北大教书,以现有的评估标准,他会是合格的教师吗?我有点担心。颜宁在清华工作了九年,最终还是选择离去,这其中的无奈和不舍,我们局外人无从知晓,只有她心里最明白。

祝贺、祝福颜宁。


qzuser217733978


很正常!

现代最大的利益集团国家体系要成为世界佼佼者,必须掌握顶级人才储备。

米国上个世纪利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笼络了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累积了巨大的人文储备,各种生产方法的储备让米国,从军事到经济都领跑世界。

我国政治动荡管理混乱教育背停止,形成巨大的人才空缺期,40年前的改革让中国快速与世界接轨,各种空缺在慢慢补齐,基础薄弱,科技储备薄弱,我国甚至没有科技储备模式。大学与企业也是改革后新生模式,都很穷,穷到没有系统的图书馆。中国后生掌握世界前端的科研很难,都要走出去,去外国学习。管理者的战略思维太逊色,太古板,让中国学子不能得到应有的学位,只能感叹我国体系的落后。

赶超世界!没有真才实学那是妄想!我们的邻居日本在这方面早我国发展200多年!在与西方侵略博弈,在近代从废墟中崛起,一次次走向巅峰,其方法就是教育,方法,储备。

我国应该抛开官方建立科技独立体系,在大学企业中建立科技储备库,储备科技成功科技人才以及科技学术文本。

为以后市场需求提供第一支撑。


盈博天宇


有许多为国家做出了不起的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很少见到报道的,他们无私默默地为国家作奉献一辈子,到八十多岁离岗时人们才知道。所以本人认为更利害的科学家是在隐蔽处的,我们普通人是无法知道的。要不,怎能让西方认为病夫的我们中国,突然屹立在他们老大美国的前面?突如其来“巨人”把米国人吓懵了。彥宁是个难得的人才,但也许距离那些科技人员还有一个距离,不久她也会赶超那个距离的,可她没那个耐心。如是因这“院士”而离开,那说明她看重个人名誉过于国家利益;如是为更深度地探究科学技术而离开,那是好事,我们不应过于责备。我们相信对于快速引领国家向前奔的科技领域有关评选,国家是有正确严格的考量标准的,我们相信国家,不必过于怀疑。对于下面平个“先进”和提拔个干部,有很多的不公平,这我十分相信,因山高皇帝远,历史原因,太普遍了。这种无能无作为的“先进”和“干部”可把部下和老百姓害苦了!所以也希望上峰能尽快扫清这种恶习,让清鲜的“空气”滋养着祖国的大地,鲜花一定会盛开,硕果一定是累累的。


用户8827585234832


让我更深层次理解了什么是“公平公正”和“尊重科学”。

崇尚戏子比崇尚科学热烈,崇尚金钱比崇尚德善热烈,崇高不劳而获比崇尚劳动热烈,相信有钱能办的事不是事,不相信客观事实真相……

我生活在最底层,体验和看惯了太多的“不正常”的常事,除去无奈、悲哀、苦笑之外,没有任何办法。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努力去适应不了的去适应,还能如何?

没有科学就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没了希望,没有希望的民族就会充满怨恨……还有“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一样,我期待我的祖国,全国人民一道做新时代追梦人……


不一样的法


建国初期钱学森,冲破艰难险阻回到大陆,就是为了报效祖国。一个人的爱国之心,不是金钱权利所诱导的,当年钱学森不是在美国受到打击,而是受到重视。他知道回国后的艰辛,比一些人受冷落可能更艰难,但是他依然还是回到祖国。回到养育他的祖国。我对颜宁不加评论,我想一个人爱国就像是热爱他的母亲一样,他出生在这个国家,他吃着母亲的奶长大,他的父辈祖辈都是被这块土地养育的。有人说科学无国界。这句话或许是对的,但是我们的祖国需要大量人才,祖国需要她的儿女来建设她,来装扮她。一个人不论是小学毕业,大学到博士毕业,国家要花费多少钱来培养,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高级知识分子,都要有感恩之心,报效祖国,回报人民,国家为培养你的经费都是人民的纳税血汗。我是纳税人,我心胸狭隘,我只关心我的纳税钱,能为祖国建设的人享用。用了我的纳税钱,不为我的祖国建设出力,不为我们纳税人民服务,我认为他就是背叛了人民,背叛了祖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