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定:石掌雄传奇【一】——陕西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农民企业家

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中国农民刚刚从“人民公社”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他便叛逆了祖辈世代耕耘黄土地的传统,破天荒地在自己的村前建起了工厂,成为改革开放前期陕北第一个办工厂且成功的农民!他就是府谷县西山村的石掌雄,本文便是他坎坷人生故事。

————题记

高小定:石掌雄传奇【一】——陕西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农民企业家

上 篇

一、童年,一颗落泪的流星

陕北府谷县。

一条弯曲的小路上,几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无精打采地走着,没有往日的逗乐和戏耍。走在头前的一个大一点儿孩子象要踢掉压在他们心灵上不快似的不停地边走踢着路上的一块小石头。

这群孩子里有一个仅九岁的男孩,他默默无语地走在大伙后面,愤懑而又不无牺惶的泪一直凝固在那双小小的眼睛里。

孩子们就这样饿着肚子走完了二十多里山路,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回到了仍然无法让他们吃饱肚子的家中。

“老师再没说啥?”

那个九岁男孩的父亲问自己的儿子。

“嗯。”儿子答道。

做父亲的欲言又止,他实在找不到宽慰儿子的话。

时间:公元一九五八年。

这个九岁的男孩就是石掌雄。他当时是家里三个孩中的老大。今天,他退学了。这个贫苦的家庭至此连让大儿子读完小学的经济能力都没有了。

高小定:石掌雄传奇【一】——陕西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农民企业家

儿子好象不愿再听父亲的唠叨,转身出去了。

月夜,孩子推开了当农业社生产队长的一个远房叔父的门。

“叔叔!”孩子进门便说,“放好和大人一样的羊,给不给挣大人一样的工分!给不给吃大人的饭?”

叔父的回答是肯定的。

“明天让我放羊吧!”

队长信不过这个九岁的孩子。

“羊瘦了,我不挣工分。”孩子说。

叔父被小侄子那强倔的眼神征服了,他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小掌雄从生产队的大食堂里端来了一份当时全劳力才能分得的“大人饭”。

弟妹们都惊喜地盯着他手中的饭碗。

年纪稍大一些的人大概可以记得“大跃进时代”中国人的营养结构。当时府谷县西山村村民的食物配给的形式是这样的:全村有两个灶房,以大小之分,都是为劳动力设置的(非劳力是不考虑吃饭问题的),大食堂供应全劳力的食物,小食堂则是老婆女子们半劳力的就餐处。自然,大食堂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要比小食堂强许多,偶尔,甚至可以吃到三杂面(黑豆、高粱、谷子)窝头,多数时候是一种美名其曰“淀粉”的窝头(糜、谷、高粱秸杆磨粉而成)。

高小定:石掌雄传奇【一】——陕西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农民企业家

石掌雄家里是没有全劳力的。

今天,小掌雄端回来的竟然是三杂面窝头和多半老碗的水煮白菜!

显然,弟妹们的惊喜程度是可以理解的。

母亲含泪接过儿子手里的碗,把碗里水煮白菜倒在了锅里,用勺子弄碎了三杂面窝头又掺和了一些水和野菜,煮了一阵子,又舀给孩子们 。

孩子们狼吞虎咽……

父亲心酸地看着孩子们,他有愧于自己的儿女呀!生下了他们,却养活不了他们,这对一个男人,无疑是耻辱!

父亲没有吃由九岁的儿子挣来的饭,抱着头蹲在了地上。

吃了几口的小掌雄,将自己的碗端给了母亲。

“不,雄子!”母亲说,“妈不吃。”饥饿的母亲又将饭碗推给了仅有九岁却已成大人的儿子。

以后的三年,小掌雄便以一群山羊为伴,同全中国人民一样度过了艰苦的岁月……

二、逃离苦难并不意味着摆脱了艰辛

府谷保德州,

十年九不收。

男人走口外,

女人挖苦菜。

这是一首无法考证流传了多少年的民歌。

新中国成立后,“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的日子按理说应该结束了,但是对黄土高原的府谷人来说,这首古朴民歌的凄凉,仿佛融进了他们的血液……

1965年,十六岁的石掌雄决定“走西口”。

父辈们告诉他,“西口外”能挣到钱,能吃饱饭。是呀!多少年来,走“西口外”的内蒙古对于贫苦府谷人来说一直是一条希望之路。

无奈的父母同意了儿子的决定。

高小定:石掌雄传奇【一】——陕西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农民企业家

他们有他们的想法。

急切地繁衍后代,算不算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我们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先辈们,无论岁月如何艰难,一直将子孙满堂引为福份。

十六岁的儿子需要找媳妇已经是燃眉之急,在城市也许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这贫苦的西山村却是非常正常的事。

找媳妇,要钱。家里几口人的生存都没有办法维持,到哪去找少说也得上千元娶儿媳妇的钱呢?让孩子自己到“口外”的内蒙去挣自己的媳妇钱,这是做父母的无能?还是无奈?

古代民歌里的“走西口”唱的是妻子送郎,如今十六岁的石掌雄走西口,却是儿子别娘,其中的内涵,曾经有谁去探究吗?

当时当地的政府有政策明令规定:严禁劳力外流。因此,石掌雄的“走西口”还得像贼一样的偷偷摸摸地离开故里,这和古代的“走西口”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含意呢?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十六岁的石掌雄跟着自己的一个叔父,悄悄地离开了生养自己的西山村。

他甚至不愿回头再看一眼,只想快快地逃离它……

他背着一条羊毛毡和一块旧棉被,紧跟在叔父的身后,不停地催促着……

石掌雄简介

高小定:石掌雄传奇【一】——陕西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农民企业家

石掌雄,男,府谷县电厂厂长兼党组织书记。他是全国、省劳动模范,省第七、八届人大代表、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农民企业家。曾任高石崖乡西山村党支部书记。

个人事迹

1985年开始,他带领本村及邻村的20多户农民创建了天桥电石厂。他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宗旨,开展联合,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壮大企业,企业现已发展成为以电石厂为主体,下辖中外合资宏胜化工有限公司、溶解乙炔厂、西城沟煤矿、焦粉厂、焦化厂、佛山分公司、驻包头经营处等16个企业的集团公司。在企业改革和管理上摸索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由初期的生产承包制,逐步改为成本责任制,后推广了承包责任制,进而试行了股份合作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规模的日益壮大,进一步放权让利,供产销环节实行独立法人注册登记,使其真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公司共安排剩余劳力700名,西山村以及邻近的许多村子的村民均已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裕之路。公司几年来共捐资120万元,资助教育以及兴修公路、铁路、解决人畜饮水等社会公益事业。天桥电石厂先后被评为“省全面质量管理合格企业”、“地区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企业”。集团公司被地区授予“明星企业”称号。【资料和图片来自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