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该如何防治?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2019年5月7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防治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全程管理,控制哮喘”。哮喘是最常见呼吸道慢性过敏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大气、水、土壤的污染,食品、生活日用品的化学制剂越来越多,哮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哮喘患者出现反复咳嗽、喘息、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的情况,痛苦不堪。

若想有效地避免哮喘发作,就要正确的认识哮喘,科学的预防哮喘。

什么是哮喘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患者气道常常会有三类问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阻塞。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哮喘相关的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最典型的表现是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气道陷闭,猝死。每个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唯一的症状只是慢性咳嗽,特别是在夜间,有些患者会在运动后出现胸部紧迫感、气短和喘憋,有些患者在接触过敏原或者烟雾后会出现持续的喘息。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导致哮喘病发的原因

1

遗传因素

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的,具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2

变应原

哮喘最重要的激发因素可能是吸入变应原。

①室内变应原。屋螨是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室内变应原,是哮喘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发病因素,常见的有4种:屋尘螨,粉尘螨,宇尘螨和多毛螨。屋尘螨是持续潮湿气候最主要的螨虫。家中饲养宠物如猫、狗、鸟的皮毛、唾液、尿液与粪便等分泌物里,蟑螂、真菌中也有这些屋螨的存在。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②室外变应原。花粉与草粉是最常见的引起哮喘发作的室外变应原。

③职业性变应原。可引起职业性哮喘常见的变应原有谷物粉、面粉、木材、饲料、茶、咖啡豆、家蚕、鸽子、蘑菇、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异氰酸盐、邻苯二甲酸、松香、活性染料、过硫酸盐、乙二胺等。

④药物及食物添加剂。阿司匹林和一些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是药物所致哮喘的主要变应原。水杨酸酯、防腐剂及染色剂等食物添加剂也可引起哮喘急性发作。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3

其它促发因素

①大气污染(SO2、NO)

②吸烟(包括被动吸烟):特别是对于那些父母抽烟的哮喘儿童,常因二手烟引起哮喘发作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③呼吸道病毒感染

④围生期胎儿的环境

⑤剧烈运动、气候转变及多种非特异性刺激如:吸入冷空气、蒸馏水雾滴等。此外,精神因素亦可诱发哮喘。

患者日常应该如何应对哮喘

哮喘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与医生“并肩作战”,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除了在医院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生活中患者仍需要保持警惕。

①避免接触变应原,变应原是诱发哮喘的关键因素,需要从源头上降低发病的可能;

②远离香烟,包括二手烟;

③在温暖、干净、封闭的环境里适当做一些运动,运动前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评估,避免剧烈运动;

④按时按医嘱坚持服药;

⑤学习正确使用吸入器的方法,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如何应对哮喘突然发作

哮喘是一种突发性很强的疾病,哮喘突然发作时,患者本身和身边的目击者需要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行动。

①对于患者本人,如果有急救喷雾剂或吸入器,请尽快使用;尽快服用医生推荐的药物。

②目击者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衣服以避免窒息,如果发现患者在使用吸入器或者服用药物之后状况没有缓解的时候,及时帮忙联系急诊送医。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哮喘饮食禁忌

支气管哮喘病多数由过敏因素而诱发,有些过敏体质者,常因吃了鱼、虾、蟹、蛋、牛奶之类的食品诱发哮喘发作,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往往是避免哮喘发作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支气管哮喘病患者平时应少吃生冷炙烩腌菜,辛辣甘肥等食物,饮食过咸,水钠易潴留和刺激呼吸道,辣椒、葱、蒜、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因刺激呼吸道使咳嗽加重,均对哮喘性支气管炎康复不利,故当忌食;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鸡蛋、肥肉等容易生痰,痰阻气道则于呼吸不利,亦能发生本病。

海产品(包括虾、蟹、鱿鱼、鱼、贝类和蚌类)是诱发哮喘的主要食物之一,由于许多海产品富含组氨酸,这类异性蛋白质在冰箱保存较久或不新鲜时即可释放出大量组胺(过敏物质),从而引起过敏性哮喘、咳嗽等,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冷冻较久或不新鲜的海产品。

哮喘者可吃这6种水果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热文推荐

  • 今日立夏|你必须知道的养生秘诀~

  • 血液粘稠危害如此之大!这份"稀释剂"快收好~

  • 经常吃南瓜好处多,但不要加这3种食物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世界哮喘日|哮喘该如何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