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是要求人要透彻的了解事物从而获得其中隐藏的本质而不是外在。这是一个古时候人们常说的得道的过程。

得道后仍然有后续的修行称之为合道。就是知行合一,这句话来源于王阳明心经。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简单的意思就是透彻了规律从而顺应规律。不去强求、不去逆行从而避免自身受外来危害。儒家思想的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安身立命,保全自己,君子不立围墙之下。潜龙在渊后以待天时。可以理解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理解了事物变化就是得道,得道后改变自身以顺应事物变化不去强求就是合道。

据史料记载圣人孔子约51岁左右才得道。曾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天命视为得道,随心所欲不逾矩为合道。说明孔子用了近20年的时候才合道成功。

佛曰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理解不了事物的规律就会强求。自古帝王求长生徒增笑耳,为私欲而造反起义终将黄粱一梦。得道易而合道难。但愿人人合道,看破迷惘不在悲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