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考,引導孩子複習應考,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臨近中考,在繁雜的複習迎考過程中,我們需要分清主次,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

中考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分水嶺,從學校到家庭,從老師到學生,都非常關注。現在,離中考還有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大多數家長和學生,都會有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做起的感覺。那麼,在這最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是做題、複習課本、補課還是怎麼做呢?

指點迷津|臨近中考,引導孩子複習應考,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作為長期在初中從事學科教學、班級管理以及教學管理的教育人,我給你如下一些建議:

第一,破除中考前的焦慮,才是第一要務

越是到臨近考試前,學生也好、家長也好,甚至包括一些年輕教師也好,都會陷入到焦慮之中(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親身經歷過)。這種焦慮,在心理學上,一般叫做“考前焦慮症”。由於現在中考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這個考前焦慮症,學生家長甚至老師,都有可能成為患者。

而作為家長,在這個相對比較關鍵的時刻,一定要記住一點,輕裝上陣,心態平和上陣,信心滿滿的上陣,可能會事半功倍。

破解考前焦慮症,需要家長做一些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工作。一是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信心滿滿。比如,沒聽見到孩子,不要總是詢問考了多少分,而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不斷給孩子加油打氣。特別是對一些學習成績好還不理想的孩子,更要千方百計找到閃光點。

二是陪孩子做適當的運動。越是複習應考的關鍵時刻,越需要適量的運動,因為運動,既可以幫助睡眠,還能夠在一定時間內轉移注意力。

指點迷津|臨近中考,引導孩子複習應考,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三是創造狂送的家庭環境氛圍。個人比較反對家長在家裡張提上離中考還有多少天的標語,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壓力(當然,對於一些懵懂挑調皮的孩子,還是有一定作用)。

四是提前做好最壞的打算。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抗壓能力,對一些抗壓能力相對較差的孩子,不妨在適當的時候做些交流,中考雖然重要,但並非人生的全部——即使失敗了,人生大廈也不會因此坍塌。

五是切忌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人生在世,比較是少不了的,但在一些特殊的階段,過度的比較,既傷人也傷己。我們有些家長,經常給孩子說,你看隔壁的某某某,考多少,你才考多少?這樣比下來,自己難受,孩子難受,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逞了口舌之快

總之,越是在考前,越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要知道,心理狀況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考場上的發揮。

指點迷津|臨近中考,引導孩子複習應考,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指點迷津|臨近中考,引導孩子複習應考,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第二,以本為本,建立知識框架至關重要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不少的學生,考試成績時好時壞,其根本原因何在呢?我以為,是因為沒有依據課本,建立起知識框架。所以,這裡的“以本為本”,就是要依據課本,而不能完全脫離課本。

個人認為,作為家長,一定要引導學生,將所有的中考科目進行梳理,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知識和能力框架。思維導圖和知識樹,是一種比較好的建立知識和能力體系的方式。

舉個例子,語文的閱讀,不外乎幾種文體,每一種文體都有閱讀的基本知識,將這些知識梳理出來,就形成了思維導圖,把這張思維導圖固化在腦海裡,上了考場,就可以按圖索驥了。

寫作歷來是語文的大頭,寫作,不也就是那麼幾種文體嗎?現在一般都是話題作文,這種作文的寫作都是由基本套路的,把握套路(有點八股文的意思),至少保障底線嘛。

指點迷津|臨近中考,引導孩子複習應考,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第三,刷題很重要,但務必加強針對性

在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要想系統的複習,難度實在是很大,廢寢忘食、懸樑刺股,也不一定會起到作用。這個時候,刷題,成了通行的複習應考方式。有些專家認為,刷題是當前教育的悲哀。事實如此,但為了應付考試,刷題絕對是行之有效的。

那麼,刷什麼題,如何刷題呢?

個人建議,可以將當地和鄰近地區近些年來的中考試題,完整的做上幾套,從中瞭解中考試題的出題思路。在刷題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如何站在出題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個問題,要考什麼,為什麼這樣考,還可以怎麼樣來考——你連出題人的心思都摸透了,何談考不好呢?

自然,大規模做題的時間逐漸過去了,越到最後,越需要加強針對性的練習。特別是錯題,要建立錯題本,梳理錯題,可以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

到了最後1-2周的時間,千萬不要再面面俱到,把那些錯題,啃清楚、啃明白,你就將在考場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了。

指點迷津|臨近中考,引導孩子複習應考,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學霸宿舍裡的錯題本

第四,整體觀照學科基本情況,補短揚長

中考的科目,各地有所差別,一般是5-7個學科。因為最終比較的是總分,所以,就需要對所有中考學科,進行整體觀照,找到自己的優勢科目和薄弱科目。

針對優勢科目,就要在揚長和保持上面花一些功夫,有些幾乎已經到了頂點的,就沒有必要過多糾纏。舉例來說,數學,考上140分,你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達到145分?這種學科,保持一定的優勢即可,沒有必要太過於執著。

針對薄弱學科,就需要找到有潛力的薄弱學科。舉個例子來說,物理,100分,只能考上60分,提高30分的可能性有多大?一般而言,像這種情況,無力提高20分的難度,遠低於數學提高5分的難度,那你該作何選擇?

還有就是針對一些沒有多少潛力的薄弱學科,有的時候,就只有乾脆暫時選擇戰略性放棄。三水三心高考的時候,就直接放棄了英語——學和不學一個樣,還不如把時間和精力放到其他能夠提高的學科上呢?

事實證明,我的戰略性放棄是正確的,英語雖然分數極低,但其他學科都發揮正常水平,還有的學科超過一般水平。

總之,面臨大考,越到後期,作為家長,越需要關注的心理問題,越需要採取適當的戰略,引導孩子建立知識體系,加強針對性,找準突破口。

希望所有參加中考的孩子,都能取得好成績!

指點迷津|臨近中考,引導孩子複習應考,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