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死的時候已經23歲了,為什麼沒有後代?為什麼把王位傳給了秦昭襄王?

中國歷史研究所


公前307年,秦武王在佔領韓國的宜陽之後,又親率大軍佔領了周王室的都城洛陽。秦武王勇武好戰,最大的願望就是滅掉周王室,威懾六國,成就帝王霸業。所以他在到達洛陽之後,就要去看一看大禹鑄的象徵天下九州的九鼎。秦武王本就力大無窮,崇尚武力,所以他身邊的近臣也都是任鄙、烏獲、孟說這些大力士。一幫大力士看到九鼎如此氣派,肯定有要舉一舉的念頭,尤其是秦武王,心想若自己能舉起大鼎,不就預示著自己能統一九州嘛!所以能舉起九鼎中的一鼎對秦武王來說是意義重大的。奈何這鼎非常沉重,足有千斤,所以結果可想而知,秦武王在舉鼎時被砸斷脛骨,氣絕而亡,年僅23歲。由於秦武王無子,秦國王位由秦武王的異母弟弟嬴稷繼承,就是秦昭襄王。那麼秦武王為什麼會沒有兒子呢?



古人結婚都比較早,大概十四、五歲就會結婚成家,秦武王死時已經二十三歲了,應該已經結婚多年,為什麼會沒有子嗣呢?做為一國君主,後宮肯定會有很多嬪妃,但卻多年無子,有很多人據此推出秦武王可能沒有生育能力,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秦武王繼位的時候已經有二十歲了,他有沒有生育能力此時應該也看的出來了,若是沒有,秦惠文王怎麼會把王位傳給他呢?要知道秦惠文王是有很多兒子的。所以最可能的事情就是,秦武王在當太子時已經有孩子了,可能是隻有女兒沒有兒子,也可能是已經有兒子了,但後來又夭折了(古時孩子夭折率很高的),總歸是有生育能力的,秦惠文王才會放心把王位傳給他。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猝死,所以並沒有留什麼遺詔、遺言說要傳位給誰,嬴稷能夠登上王位,是各權力角逐的結果。嬴稷能登上王位,第一功臣應該是他的舅舅魏冉,魏冉是秦國的一名武將,手握軍權,在秦武王死後,他力挺自己的外甥嬴稷為王。嬴稷的母親羋八子是楚國人,所以還有楚國的暗中支持。而此時的嬴稷在燕國為質,燕趙兩國一聽說秦武王沒了,就秘密保護嬴稷回國爭王位,以期讓秦國大亂,他們好在其中撈好處。嬴稷人也回國了,又有魏冉和楚國的支持是不是就能繼承王位了呢?顯然還不夠,楚國的支持影響並不大,魏冉的實力也沒到左右朝政的地步,嬴稷能上位,應該還有一位位高權重大臣的支持,他就是樗裡疾。

樗裡疾是秦惠文王的弟弟,秦武王時又被任命為右丞相,所以他既是王公又是大臣,有名望又有實權。那麼他為什麼要支持嬴稷繼位呢?因為他想要消除秦國內的魏國勢力,嬴稷背後的在秦國的楚國勢力可以幫他。在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期間,無論在後宮還是前朝,魏國在秦國的勢力一直都不容小覷。秦武王的母親惠文後和妻子武后都是魏女,在秦國為官的魏籍人也很多。秦武王在位時對秦國做的最大貢獻就是攻下了韓國的宜陽,打通了兵出函谷關的通道,這場戰爭能夠勝利也離不開魏國的支持。但秦武王和秦國王室都是非常忌憚魏人在秦國的力量的,秦武王在位時,就開始著手解決秦國中央的魏籍權臣問題,驅逐張儀(魏國人)就是很好的例子。但秦武王在位三年就去世了,所以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所以做為王公的樗裡疾肯定會繼續秦武王的策略的。擁立嬴稷為王,嬴稷有母親羋八子,做為魏女的惠文後就不可能掌權,這可以有力的打擊魏人在秦國的勢力。所以有了德高望重的樗裡疾和手握兵權的魏冉支持,嬴稷順利的做上了王位。


面對秦國君臣的打擊,在秦國的魏人勢力也是做出反抗的,那就是“季君之亂”。季君是指嬴稷的哥哥嬴壯,秦昭襄王二年,嬴壯連合諸公子、大臣等謀反,並兵敗被殺,同時魏冉把那些圖謀不軌的諸公子都殺了。這看似是秦國王室的內鬥,其實也跟魏人脫不了關係。從嬴壯謀反被平後,惠文後被殺、武后被遣回魏國也能看出來,嬴壯謀反是得到了兩人甚至是魏國的暗中支持的。

自此以後,魏人在秦國的後宮日漸勢微,楚人開始做大。秦昭襄王的母親、妻子、兒媳三代後宮之主都成了楚人。


孔六十三


秦武王為什麼沒有子嗣

秦武王,嬴姓,名蕩,是秦國國君。性格爭強好勝,長的人高馬大,力氣更是大於常人。先來說說秦武王為什麼沒有子嗣和死因,這兩件事情是有些關聯的。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召集了身邊的任鄙、烏獲、孟賁等幾位大力士參與舉鼎,要放到現在來說就是舉重運動員, 秦武王好武,對於力氣大的人那是越看越喜歡,於是這幾位也就順理成章的當了大官。眾人圍繞著大鼎,烏獲、孟賁兩人都使出了全力硬是沒舉起來,可想而知這鼎是由多重。秦武王要舉鼎,甘茂、白起連忙勸阻,但是秦武王不聽勸阻非要舉鼎,結果兩眼出血,脛骨折斷,到了晚上就已經氣絕生亡。秦武王在位時娶了魏國秦武王后,生卒及姓名不詳,但是並沒有為秦武王生下子嗣。要不英年早逝或許就不會斷了後。



傳位秦昭襄王

秦武王舉鼎死亡,而秦武王沒有子嗣,國家不可一日無主,那麼該誰來繼承皇位呢?秦惠文王的幾個兒子當中,朝中大臣最看重的是贏壯,嬴芾,嬴悝,嬴悝因為年幼暫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嬴芾稍年長最受宣太后的寵愛,但是宣太后在後宮失勢,沒什麼話語權。而贏壯是惠文後的二兒子,加之秦武王后和後宮勢力朝臣的支持,成為了最有可能新任秦君的人選。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嬴芾也不甘失去皇位,外聯樗裡疾,內與宣太后緊鑼密鼓的的佈局爭奪皇位。



此時遠在燕國還有一位皇子,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趙國國君趙武靈,想扶持一個親趙的秦國,與魏國對抗。便與燕國昭王共謀,派遣大將軍護送嬴稷回秦國繼位,嬴稷是宣太后的兒子,這對宣太后來說是天大的好事,自己本來已經無路可走了。於是宣太后與魏冉等人便轉頭一致支持嬴稷為君。屈於趙國的壓力,嬴稷登基為秦王,是為秦昭襄王!



點評:一代君王死於打腫臉充胖子,還是這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實在可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這很正常,但是要量力而行,秦武王是太相信自己的力量了,明明只能喝一斤酒,就非要喝十斤,這下不就把自己給喝斷氣了。一代君王召集眾人舉鼎,眾人包括自己都舉不起來這就不會有人說什麼了,畢竟大家都舉不起來,是鼎太重了。而秦武王非要舉起來,把自己壓死了豈不是天大的消化,滑天下之大稽!


談歷史那些事


秦武王,秦惠文王之子,贏姓,趙氏,名蕩。由於其身高體壯,天生神力,特別喜好大力士,更喜歡和他們比武,因此當時天下著名的大力士如孟賁、任鄙和烏獲等人都前來投奔他。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來到東周都城洛陽後,看到大禹九鼎後非要與烏獲、孟賁比賽舉九鼎之一的“龍文赤鼎,眾大臣勸阻不成,終因大鼎脫落砸斷脛骨,氣絕而亡,享年23歲。



雖然秦武王因為舉鼎而死在歷史上留下了魯莽的名聲,但是歷史上的秦武王確是一位胸懷大志的君主,對秦國的統一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登基之初就與魏襄王在臨晉會盟,以鞏固秦魏聯盟。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派甘茂平蜀國內亂,設置三川郡,並派兵攻打義渠、丹梨等地。政治上設置丞相官職,分設左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假道魏國伐韓。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攻克宜陽,斬首六萬,迫使韓襄王派使來秦謝罪。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秦武王在位短短四年,但是這四年他無論在內政還是外交方面都成績不菲,再加上他英年早逝,因此可能很少有時間考慮繼承人的事情。

由於秦武王駕崩比較突然,所以沒有時間立繼承人和交代後事。但也因此給秦國造成了巨大的動亂。

秦武王駕崩的消息傳回秦國後,秦武王生母惠文後與秦武王王后主張立秦惠文王庶長子公子壯即位,而秦昭襄王生母宣太后卻主張立涇陽君公子芾即位,由此引發了長達三年的“季君之亂”。

此時的秦昭襄王(公子稷)正在燕國做人質,趙武靈王也非要派兵迎立在燕國的公子稷即位,最後秦國在趙國的壓力下立公子稷即位,是為秦昭襄王。


秦國大部分朝臣反對立他為君,但是在以他的舅舅魏冉為首的一批大臣的擁護下,最終他成功即位。


青悠論史


秦武王四年(甲寅,公元前307年),在位僅四年的秦武王赴洛陽觀周太廟時,結果鼎被舉起半尺時,正砸到他的右腳上,右腳足骨當即被壓碎。等到太醫趕來,武王已不省人事,但仍自言自語:“心願已了,雖死無恨。”當夜,時年二十三歲的武王氣絕而死。秦武王一死,秦惠文王的其他兒子就開始動亂,只因秦武王膝下無子,秦國的王位只有可能在他們幾個兄弟之間產生。於是,每個人都想趁此機會爭上一爭。秦國魏冉是羋八子的異父弟弟,在秦國的權勢無人能敵,是真正的掌握實權的權臣。羋八子有一個兒子,就是公子稷,但是公子稷此時卻在燕國做質子。羋八子和魏冉決定讓公子稷繼承王位,就想辦法將公子稷從燕國接回來,並且全力扶持公子稷坐穩了王位。

秦武王在位時,迎娶魏姬為秦武王后。秦武王后一生沒有為秦武王生下子嗣。在政治上,設置丞相,驅逐張儀,結盟魏國,聯越制楚。軍事上,攻拔宜陽,設置三川,平定蜀亂。經濟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據此推測秦武王似乎不好女色,除了政事和征戰外,就是和力士遊鬥。也有人推測說秦武王有不育症,只當做笑談而已。秦昭襄王二年(丙辰,公元前305年),秦國平定季君公子壯及一些大臣們的叛亂後,悼武王后被驅逐回魏國,此後事蹟不詳。


夢想做個穿越者


秦武王崇尚武力,為秦國開疆拓土,而且正當有為之年,可能還沒有把培養繼承人放在計劃日程上,所以沒有留下兒子在他去世後來繼承王位。

至於為什麼傳位給兄弟秦昭王,個人觀點如下:

首先,可能兄弟感情比較深厚,而且秦武王死得比較突然,自己還沒有兒子,沒有合適的繼承人,所以會傳位給秦昭王。。

其次,秦昭王才能出眾,秦武王認可自己的弟弟,覺得其是合適的繼承人。

最重要的是,成王敗寇,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無論秦武王有沒有傳位給秦昭王,作為最後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秦昭王需要正當的繼位理由,可能是其自圓其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